“極北營救行動”——突襲“阿爾特馬克”號

1940年2月16日,挪威約星峽灣,暗夜中突然爆發出一句盛行於幾百年前納爾遜時代的口號——"登船隊,衝啊!"伴隨著振奮人心的吶喊,揮舞著左輪手槍的軍官們帶領著三十名全副武裝的水兵完成了跳幫。隨後,這支臨時組建的英軍登船隊以旋風般的速度掃蕩了德國補給艦"阿爾特馬克"號的甲板並控制了該艦。在一番緊張的搜索後,關押在該艦上的299名英國被俘船員全部獲救,突襲行動取得圓滿成功,這就是轟動一時的"阿爾特馬克"號事件。

一、新的目標

在講述有關"阿爾特馬克"號的故事之前,我們先把時間撥回到1939年8月21日,此時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未爆發,但戰爭的腳步已經明顯迫近。為了避免在開戰後被佔據優勢的英國本土艦隊封鎖北海及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德國海軍總司令雷德爾海軍元帥派出了號稱"獨狼"的"海軍上將斯佩伯爵"號裝甲艦(袖珍戰列艦)前往南大西洋,準備在戰爭爆發後立即對英國的海上運輸線進行打擊。9月1日戰爭爆發後,這頭"獨狼"果然在南大西洋上掀起了波瀾,在短短三個多月的時間裡,就擊沉英國商船9艘,總噸位超過5萬噸。為了殲滅這頭"惡獸",英國皇家海軍投入了由亨利·哈伍德准將指揮的"G"艦隊及其他輔助兵力展開搜剿並最終於1939年12月13日在烏拉圭外海尋獲"海軍上將斯佩伯爵"號。英軍重巡洋艦"埃克塞特"號、輕巡洋艦"阿賈克斯"號會同新西蘭海軍輕巡洋艦"阿基里斯"號使用巧妙的戰術擊傷了德艦並迫使其進入烏拉圭首都"蒙德維的亞"港。隨後,英國政府又通過外交斡旋爭取到了烏拉圭政府的支持,促使烏拉圭引用《海牙公約》第二條,只允許德艦在港內短暫停留72小時。同時,英國情報機構還採取了戰術欺騙行動,使得德國人誤以為英國已經在拉普拉塔河口附近海域集結了包括"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在內的一支強大的打擊艦隊。種種不利最終壓垮了德軍指揮官朗斯多夫上校的意志,4天后,已經遣散了大部分艦員的"海軍上將斯佩伯爵"號緩緩駛出了"蒙德維的亞"港並在距港口3海里處的淺水區自爆沉沒。雖然剿滅了"獨狼",但英國人來不及過多的歡慶勝利,另一個問題就接踵而至,像"海軍上將斯佩伯爵"號這樣的大型襲擊艦可以連續幾個月持續行動一定是有大型補給艦為其提供支持,而不可能像U艇那樣僅靠"奶牛"(補給潛艇)就可以持續行動。那麼找到這艘為"獨狼"提供"口糧"的"奶媽"就成了英國人新的且緊急的目標。

“極北營救行動”——突襲“阿爾特馬克”號

"海軍上將斯佩伯爵"號的最後時刻

二、大洋迷蹤

讓英國人如鯁在喉的這艘補給艦就是於1937年11月13日下水的"阿爾特馬克"號,該艦長178.25米,寬22米,吃水9.3米,航速21.1節,續航力12500海里/15節,屬於大型遠洋補給艦(亦有資料稱之為遠洋油輪)。和"海軍上將斯佩伯爵"號一樣,該艦在戰爭爆發前便"溜入"大西洋海域並在開戰後數次為"獨狼"提供了物資和油料補給,同時,該艦還是一艘俘虜收容船,截止到"海軍上將斯佩伯爵"號戰沉時,共計有近300名英國商船船員被關押在船上,他們全部來自此前被擊沉的9艘英國商船。由於在"拉普拉塔河口"海戰之前便與"海軍上將斯佩伯爵"號分離,因此並未在該戰中遭受英國艦隊的打擊,在"海軍上將斯佩伯爵"號戰沉後,該艦隱蔽航行於南大西洋海域,躲過了英國海空力量的多重搜索。在確信英國人"鳴金收兵"後又利用有利的氣象條件北上並於1940年2月12日抵達了挪威附近海域,準備從這裡轉道駛往德國漢堡。2月14日,德艦在挪威利訥瑟島附近被挪威海軍魚雷艇"特呂格"號截停,後者要求登臨檢查並得到了允許,一名挪威海軍軍官被引到艦橋並獲准檢視了航海艙。同時,"阿爾特馬克"號艦長海因裡希向挪威人保證該艦隻是一艘無武裝油輪。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挪威人在沒有任何佐證的前提下就認可了海因裡希的保證並且立即離開了德艦。隨後,"特呂格"號還應"阿爾特馬克"號的要求派出了1名熟悉航道情況的水兵擔任引水員陪同德艦一直航行到挪威港口阿勒松德。在港口附近,2名正式引水員和一名試圖查證德艦詳細信息的軍官登上了"阿爾特馬克"號,但依舊沒有采取搜船行動,引水員提出的有關德艦應在港內錨泊過夜德要求也被德國人以錨機被凍住為由搪塞了過去。"阿爾特馬克"號繼續向前駛去並甩掉了一直尾隨的"特呂格"號。不過很快,另一艘挪威魚雷艇"斯內格"號從暗夜中出現,其艦長登上了"阿爾特馬克"號並向德國人提出了一些問題,遺憾的是挪威人依舊沒有采取搜船行動。就這樣,"阿爾特馬克"號一次又一次被檢查卻一次又一次僥倖過關,繼續"大搖大擺"地航行在挪威的領海內。當抵達卑爾根附近海域時,"阿爾特馬克"號遇到了第三艘要求臨檢的挪威軍艦,驅逐艦"蓋姆"號,這一次,該艦艦長終於提出了搜船要求。但該要求被德國人堅決拒絕了,先前在阿勒松德登上德艦的挪威引水員也和登艦的"蓋姆"號艦長一起被勒令離開。此後,在挪威海軍魚雷艇"斯卡夫"號、"克耶爾"號及警備艇"費瑞恩"號的監視下,德艦開始向南方航行。

“極北營救行動”——突襲“阿爾特馬克”號

"阿爾特馬克"號補給艦,本文的主角之一

三、鎖定德艦

雖然一直沒有準確的情報,但英國人對"阿爾特馬克"號可能取道挪威返回德國還是有一些預見的,併為此做了一些準備。2月12日正在福斯灣改裝消磁設備的輕巡洋艦"曙光女神"號以補充兵員為由向第四驅逐艦分隊派出了一批水兵(此前該分隊的不少官兵遭受了流感的侵襲),補充水兵以21人為一組、前往第四驅逐艦分隊下轄的各艦,其中的一隊於晚10時前後抵達了"哥薩克人"號。這些水兵並不是空手而來,他們攜帶有包括步槍、刺刀、鋼盔在內的全套步兵戰鬥裝具。雖然來自官方的命令是讓該分隊前往斯卡格拉克海峽執行一次浮冰偵測任務,但種種異常讓艦員們對艦隊真實的意圖產生了懷疑,大家更傾向於艦隊是要出海執行搜索拿鋪德軍船艦德任務,尤其是當有傳言聲稱派往輕巡洋艦"林仙"號的那組水兵在艦上接受了近戰訓練後,這種猜測的可信度更是直線提高。

“極北營救行動”——突襲“阿爾特馬克”號

"哥薩克人"號驅逐艦,本文涉及的另一主角

午夜時分,艦隊悄然啟航駛入北海,然後轉航向為正東並按計劃分散以期能夠覆蓋更廣闊的搜索海域。自2月14日"阿爾特馬克"號被挪威方面多次發現後,駐奧斯陸的英國使領館當即將消息轉送給了海軍部,皇家海軍立即進入高度戒備狀態,第一海務大臣直接向第四驅逐艦分隊指揮官菲利普·維安上校下達了搜索命令,同時將"阿爾特馬克"號的預估位置一併發給了維安。然而,雖然"阿爾特馬克"號已經暴露,但該艦依舊處於航行狀態,具體位置隨時都在變化,查找難度不小。為此,維安採取了全面查證的方法,不放過遇到的任何一艘可疑船隻。2月16日上午10時,位於整個艦隊最前方的"哥薩克人"號的瞭望哨發現了一艘看起來像補給艦的船隻,英國人立即上前查證,結果失望地發現那隻時一艘瑞典貨輪。大約1小時後,另一艘懸掛著挪威國旗的船隻進入了英國人的視野,這艘船隻的位置距離海岸線只有幾海里遠。維安立即派出其副手,海軍預備役中尉克雷文(此人精通北歐多國語言)上前詢問查證,結果再次失望而歸。整個上午,這樣的情形發生了很多次,但黴運似乎一直伴隨著英國人,他們連德國人的影子都沒找到。

事件最終的轉機還是來自空中,12時50分,二架此前從蒂斯灣附近索納比航空基地起飛的"哈德遜"式飛機發現了一艘向南航行的艦隻,觀察員準確地辨識出該艦的銘牌,那正是"阿爾特馬克"號。發現敵艦的信息迅速被傳遞給了維安上校,上校當即命令編隊中的"林仙"號輕巡洋艦率2艘驅逐艦火速前往攔截,同時,索納比航空基地再次派出1架搜索機前往相關海域,以保持對"阿爾特馬克"號持續的目視接觸。

四、糾纏不休

14時15分,"林仙"號編隊逼近"阿爾特馬克"號,"林仙"號將航向轉至與德艦平行,由於當時的挪威屬於中立國,因此英國海軍無權在挪威領海發起武力行動,只能迫使"阿爾特馬克"號駛入公海後才能進行攔截。"林仙"號當即向德艦發出燈光信號,要求德國人立即向西航行進入公海。這個命令自然沒有被"阿爾特馬克"號理會,雙方就這樣繼續僵持著。15時15分,德艦已經接近約星峽灣入口,"林仙"號編隊中的2艘驅逐艦也前出逼近"阿爾特馬克"號,要求德艦立即停船,德國人雖然放慢了航速,但依舊朝峽灣的入口駛去。英國人再也沒有耐心了,"勇猛"號驅逐艦艦長下令直接對"阿爾特馬克"號正前方海域實施警示射擊,結果由於操炮過急,二發炮彈均打偏了,其中一發還擊中了挪威海岸。這一下,挪威人不幹了,一直監視德艦航行的魚雷艇"斯卡夫"號、"克耶爾"號及警備艇"費瑞恩"號插入了英德雙方之間,同時,將魚雷發射管指向英艦,英國人只能放棄後續行動。"阿爾特馬克"號很快抓住了這個機會並乘亂溜進了佈滿浮冰的約星峽灣。

“極北營救行動”——突襲“阿爾特馬克”號

進入約星峽灣的"阿爾特馬克"號

當日黃昏,維安上校搭乘的"哥薩克人"號抵達了約星峽灣入口,上校與挪威人進行了交涉,告知挪威人德艦上很可能關押有被俘的英國船員,要求登艦進行搜船。但挪威人對此不予認可,反覆強調"阿爾特馬克"號已經在卑爾根接受了檢查,沒有發現戰俘和任何違禁物品。維安只得將相關情況報告給倫敦並等待下一步指示。很快來自第一海務大臣的指示來了(英國方面對此事的重視程度已經不言自明,二次都是第一海務大臣親自下達指示),電報中這樣寫道:"...除非挪威魚雷艇配合我們一起監視德艦駛往卑爾根重新接受檢查,否則你應該立即登上"阿爾特馬克"號進行搜船並解救我們被俘德船員同時等待指示採取進一步行動,如果挪威艦船干擾我們的行動,應該警告挪威人停下。如果挪威艦船向你開火,除非非常危急,原則上不要使用武力,在必須使用武力的場合也限制在能夠排除干擾的範圍之內,當挪威人放棄干擾時,應立即停火。同時,你應告知挪威人充分考慮一下對抗強大的皇家海軍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維安上校的每一個決策都需要異常慎重,稍有差錯便會引發兩國之間的衝突。於是,維安將英方高層的指示通報給了"克耶爾"號,再次要求其與英方合作,但再次被挪威人以種種理由拒絕。於是英國人終於下定決心單幹,準備強行登上"阿爾特馬克"號。

五、最後的接舷戰

當晚22時左右,"哥薩克人"號駛入了約星峽灣,23時12分,登船突擊隊組建完畢,全隊共33人,其中軍官3人,水兵30人,攜帶了全套步兵戰鬥裝具,"哥薩克人"號開始向"阿爾特馬克"號慢慢逼近。對於英國人的異動,"阿爾特馬克"號也有所察覺,該艦突然打開大型探照燈猛照英艦艦橋和前甲板試圖干擾登船隊的行動,同時高速倒車試圖撞擊英艦,但被"哥薩克人"號機敏地閃避了過去,二艦隻是發生了輕微的擦碰。最終,"哥薩克人"號成功靠上了"阿爾特馬克"號的左舷,這時夜空中突然爆發出一句盛行於幾百年前納爾遜時代的口號——"登船隊,衝啊!"伴隨著振奮人心的吶喊,揮舞著左輪手槍的軍官們帶領著三十名全副武裝的水兵完成了跳幫。這隻臨時組建的登船突擊隊一踏上德艦甲板便猛衝猛打,如旋風般掃蕩了德艦。德國船員被英軍將士的勇猛行動給打懵了,很快就放棄了抵抗。交火中,1名英軍登船隊員負傷,德國方面則有4名艦員被擊斃,5人受傷,另有1名艦員跳海身亡,其餘德國人則趁亂逃離了"阿爾特馬克"號(藉助大塊浮冰逃到了岸上)。

“極北營救行動”——突襲“阿爾特馬克”號

最後的接舷戰開打!

"阿爾特馬克"號此時已經完全被英軍控制,突擊隊員們衝入艦橋並設法關閉了德艦的引擎,但由於巨大的慣性,"阿爾特馬克"號一直衝到距岸邊不遠處才擱淺停了下來。於是,英國人開始了等待已久的搜船行動,一個接一個的艙室被打開了,仔細進行了搜查。在一個艙室前,突擊隊員高喊道:"下面有英國人嗎?",很快傳來了迴音:"有,我們都是英國人!",登船隊回應道:"很好,海軍來了!",隨後便是一陣陣熱烈的歡呼聲。至此,營救行動一舉成功,德艦上關押的299名英國被俘船員全部獲救並很快被轉移到了"哥薩克人"號上。維安沒有多耽誤一刻,23時55分,"哥薩克人"號駛出了約星峽灣,挪威人全程進行了監視,但沒有采取任何攔阻行動。

“極北營救行動”——突襲“阿爾特馬克”號

戰鬥結束後,德軍艦員轉移陣亡者的遺體

六、事件後續

1940年2月17日,"哥薩克人"號滿載獲救船員平安返回了利思港,他們受到了英雄凱旋般地歡迎,直接指揮行動的維安上校也名噪一時。突襲"阿爾特馬克"號事件很快便上了各大媒體的頭條,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反響。由於認為自身的中立地位受到了侵犯,挪威政府於事件後向英國政府提出了強烈的外交抗議,但這更像是演給德國人看的一場戲,雖然名為中立,但實際上挪威根本無法得罪英德二大歐洲強國中德任何一個,這也是當時歐洲幾個中立國真實情況的寫照。事實上,挪威的中立地位並沒有維持多久,獨裁者希特勒透過"阿爾特馬克"號事件已經發現所謂的中立根本無足輕重。幾個月後,納粹的鐵蹄就踏上了挪威的國土,在約星峽灣附近,對"阿爾特馬克"號事件念念不忘的德國人樹立了一塊特殊的紀念碑,正反兩面都用德文寫道:1940年2月16日'阿爾特馬克'號在此受到了'英國海盜'的襲擊!1944年盟軍解放挪威後,這塊雙面都有碑文的特殊紀念碑被英軍空降部隊繳獲,英國人將其一分為二,一面送給了此時已經佩戴將星的菲利普·維安,另一面則由空降部隊收藏,至今還陳列於奧爾德肖特市的英國空降兵博物館。

“極北營救行動”——突襲“阿爾特馬克”號

凱旋的"哥薩克人"號受到了英國民眾的熱烈歡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