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大腸桿菌喂什麼藥?教你一招,藥到病除

大家好,我是養小雞發大財,在養雞生產中,引起家禽死亡的80%以上的原因大腸桿菌繼發感染造成的,而且大腸桿菌反反覆覆給廣大的養殖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藥沒少用病就是控制不住,大腸桿菌類型繁多,產生耐藥性快,防治效果不理想且易復發。那麼大腸桿菌為什麼這麼容易爆發?該如何防治?邱緣帶你尋找答案!

用戶往往把使用藥物當作控制大腸桿菌的主要手段,但藥敏試驗普及率低,用藥盲目性大,且在實際生產中有時用藥不合理,如隨意加大劑量,或低劑量長時間使用,投藥途徑不當,不注意輪換用藥,造成大腸桿菌產生耐藥性,導致藥效下降甚至無效,藥物控制難度增大。另外藥物的濫用造成機體內微生物菌群的失調,也是大腸桿菌病一個常見的誘發因素。

雞大腸桿菌喂什麼藥?教你一招,藥到病除

雞大腸桿菌喂什麼藥?教你一招,藥到病除

想要戰勝大腸桿菌,首先要了解認識大腸桿菌,雞大腸桿菌病是一種條件性疾病,惡劣的外界環境條件和各種應激因素都能促進該病的發生和流行。如氣候突變、寒冷、悶熱、通風換氣不良、氨味過濃等應激因素,使雞群抗病力減弱,各種病原微生物乘機侵入,引起機體發病。

衛生條件差,糞便、汙水、病死雞等不能無害化處理,從而造成了雞場環境汙染嚴重,細菌、病毒大量存在。對消毒工作不重視或不嚴格,密度過大,潮溼的環境又為大腸桿菌及其他致病性微生物的滋生創造了條件。

病雞往往離群獨自在一旁呆立不動,主要表現出精神沉鬱,低頭縮頸,雙眼緊閉,食慾減退,出現明顯的呼吸道症狀,如咳嗽、甩鼻、打呼嚕,雞冠呈紫色,雙翅下垂,羽毛蓬鬆雜亂,排出黃綠色糞便,後期還容易繼發引起腹水症,少數病雞眼部出現紅腫,不停流淚,一側眼睛發生腫脹。幼雛通常在15日齡出現發病,表現出體質衰弱,精神萎靡,臍帶周圍發紅,腹部有所增大,發生下痢。

垂直傳播有兩種途徑:一種是大腸桿菌引起的敗血症、腹膜炎涉及的母雞卵巢及輸卵管的感染,從而引起卵內汙染,傳給下一代雛雞;另一種是種蛋本來不帶菌,但蛋殼表面汙染有大腸桿菌的糞便,在種蛋保存期或孵化期侵入蛋內部,也可引起死胎、爆蛋或出殼後成為感染雛雞,這種情況下如果孵化和出雛過程消毒不嚴造成感染會更嚴重。

雞大腸桿菌喂什麼藥?教你一招,藥到病除

雞大腸桿菌喂什麼藥?教你一招,藥到病除

巨大的損失已經證明“藥物控制大腸桿菌”很被動、不符合廣大養殖戶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必須走出這個怪圈。大腸桿菌是條件性疾病,所以必須切斷大腸桿菌的傳播途徑,消除引起大腸桿菌病的各種誘因,同時給雞群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對大腸桿菌的防控意義也很大。

儘管目前抗菌素仍是治療大腸桿菌的主要武器,但用藥必須合理。用藥必須遵循以下原則:正確診斷,對症下藥;正確掌握用量和療程;不使用違禁藥物。根據抗菌素自身特性和病情輕重來選擇給藥途徑;避免細菌產生耐藥性和不良反應;不要濫用抗菌素;最好能將分離出的致病性大腸桿菌進行藥敏實驗,篩選出敏感藥物供臨床上使用;注意用藥禁忌;儘量避免使用影響免疫反應和生產性能的藥物 。

雞大腸桿菌喂什麼藥?教你一招,藥到病除

雞大腸桿菌喂什麼藥?教你一招,藥到病除

溫馨提示:提高雞苗的質量,嚴格消毒,加強發病雞群的飼養管理,保證飼料營養的全價,作好其它疾病的防治工作等都是降低大腸桿菌發病率的重要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