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爾諾貝利之殤,我們核電站的退役之路該何去何從?

全世界的核反應堆的平均年齡已經都超過了三十年,換句話來說其中許多即將走到壽命設計的終點站.

前段時間熱播的《切爾諾貝利》,這部劇深觸國內外觀眾的內心,講述了究竟是什麼原因引發了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爆炸,以及當年勇敢的眾人是怎樣的無謂犧牲自己拯救處於災難中歐洲的故事,而有關於切爾諾貝利的紀錄片頻頻登上豆瓣知乎等平臺上的高分榜,這也體現了人們對於當年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的好奇以及哀悼.

當年爆炸事件是因為工作人員操作上的失誤導致了核電站爆炸,但是到了今天威脅核電站的不僅僅是工作人員的操作失誤還有核電站自身的問題:壽終正寢,該如何退役?

切爾諾貝利之殤,我們核電站的退役之路該何去何從?

切爾諾貝利:防毒面具在地板上

核電站爆炸事件屢見不鮮,根據有關統計就有十七次之多,最後一次發生在2011年的日本福島核電站.

但是沒有哪一座核電站能像美國的三里島那樣,一半藉藉無名,一半廣為人知.它的二號反應堆在四十年前發生了美國最嚴重的的商用核電站事故,從此被永久關停;而一號反應堆則繼續服役,也預計在今年停止運行.三里島一號反應堆的命運不過是核能產業老齡化的一個縮影.商用反應堆的壽命大致在四十年左右.而時至今日,正如文章開頭所說的,平均年齡已經超過了三十歲.

但是核設施核電站的退役是一項費時間,耗費金錢巨大的工程項目.根據最保守的估計拆除一個反應堆需要花費十二億美元.

我們很容易從世界核能產業現狀報告中得到這樣一個結論,核電消亡只是時間問題,如果核電站有生命的話,它一開始就會出現在瀕危物種名錄上.而且各國政府新建的核電站彌補不了接下啦大批老舊核電站退役所造成的空缺.

切爾諾貝利之殤,我們核電站的退役之路該何去何從?

核電站在陽光中的天空背景

根據統計,截至今年的七月,全世界已經有181座反應堆已經關停,而在運行的不過四百餘座反應堆.而預計在未來的四十年之內新增的核反應堆不過一百餘座.

從技術上來講,核電站的退役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首先,取出反應堆內部剩餘的燃料,轉移到乏燃料池中,同時拆解部分大型部件.其次,拆除受到較強輻射的汙染部件,例如反應堆壓力容器.最後,移除操作系統,清理汙染,拆除建築物.

和歐美國家相比,中國的核電產業可以說非常年輕,中國正在運行的有四十七座核反應堆,平均年齡為7.2年,但是問題總會到來.中國未來面臨的挑戰和法國現在面臨的問題十分相似.幾乎要在同一時間內退役所有的核電站.

並且隨著新能源革命的浪潮,中國僅僅在2017年一年就在新能源領域投入了1260億美元,而在2004年至2017年間中國在核電上的投入總計不過900億美元.

切爾諾貝利之殤,我們核電站的退役之路該何去何從?

或許我們這代人,不僅可以看到核電站的興起,也許也能看到核電最後的消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