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最惦記的是什麼美食?為什麼惦記這個美食?

育兒佩奇爸爸


1.藤椒魚佳

他們家的招牌就是藤椒魚,麻辣程度是可以選擇的,湯底用的是雞湯,超級鮮,魚不僅嫩滑,還帶點彈性,煮的超級入味,喜歡藤椒口味的一定要來嚐嚐,非常下飯,好吃到一點點都不想剩。

2.糖醋里脊

夏天媽媽最愛做的一道菜就是糖醋里脊,酸酸甜甜的,非常下飯。

3.鹹蛋黃雞翅

隔壁小孩都饞哭了的美味,明人不說暗話,今天下班我要回家做鹹蛋黃雞翅。

4.胖哥倆肉蟹煲

滿滿一鍋的幸福感,一頓飯只需要這一個煲就行了,我最愛裡面的雞爪,燉的超級爛,喜歡清淡口味的應該不會喜歡。

5.辣椒炒麵

記憶中媽媽的味道,小時候最愛吃的一道菜,現在偶爾也會做,非常香辣好吃。

6.芒果布丁🍮

我最愛吃的水果一定是芒果芒果芒果!

超級愛吃一切芒果味的東西,尤其是冰冰涼涼的芒果布丁。

附圖一張做失敗的芒果布丁,雖然沒有顏值,但它是好吃的。

7.芋圓

我喜歡吃芋圓,但是我更享受親手製作的過程以及分享給別人的喜悅,煮上一大鍋芋圓,放入喜歡的水果,叫上三五好友一起品嚐,今天我們只吃不減肥。

8.香煎雞胸肉

減肥黨的福音,嘗試了無數種做雞胸肉的方法,只有這一種最好吃,已經瘦了十幾斤了,不說了,我要繼續減肥啦。



小曹廚房


每個人最惦記的美食應該都是小時候的味道!

小時候不管吃什麼都覺得總是那麼好吃,到現在都還想吃到當年的味道,但是現在才發現當年的味道以經找不回來了!

清楚的記得,在上小學時一到學校圓門外的小賣部,總要買一個楊老師家的煎餅捲土豆絲吃,煎餅柔軟精道有嚼頭,土豆絲加青辣椒,香辣爽脆,當時賣5毛錢一個,那個味道現在想起真想來上十個坐那裡慢慢吃!

還有就是肖老師家賣的大辣片和辣條,那時也賣5毛一根,麻辣味,吃了讓人流汗,辣的兮兮哈哈的,和一群同學站在肖老師窗口在看會電視,真的是最好的享受!

還有一個最難忘的美食就是學校火食灶,每週吃一次麵皮,那味道也是好極了,雖然沒有現代的美食味道好,但是我覺得那時那個麵皮的味道,我現在真的真的好想吃,哪怕只吃一口,也算解饞了!

我清楚的記得,當時的麵皮是用麵粉蒸的,碗底經常墊包包菜絲,熬點醋水,澆上油潑辣子,我每次吃麵皮都吃兩洋磁碗,再加一碗稀飯。

但是夥伴們肯定不知道,我吃這麼多要多少糧票,當時用的都是糧票,一碗麵皮四兩糧票,兩碗八兩糧票,一碗稀飯二兩糧票,一共一斤糧票,一次要吃這麼多。

還有當時的白象方便麵雙面餅,一般都幹吃,幹香乾香的,5毛一袋,一般幾天才能賣一袋解個饞,那時家裡窮哇!哎!現在這些娃娃好哪去了!


鄉巴老美食


我經常想起的是一塊奶油蛋糕。

八九歲時候的樣子,學校附近有家百貨大樓,總共四層,我最喜歡的是一層,裡邊有各式的玩具和美食,尤其是奶油蛋糕那個專櫃深深的吸引著我,我清晰的記得第一次聞到奶油的感受,該怎麼形容呢,應該是讓人迷戀,沉醉,甚至上癮吧。

那塊蛋糕是方形的,有巴掌那麼大,蛋糕的圖案是網格型,有蛋黃,咖啡和奶白三種顏色,各種顏色的方塊之間用細細的奶油線分開。那個時代的小學還沒有封閉管理的概念,中午只要有空就要去看看那塊蛋糕,9角錢,太貴了,80年代,爸媽每月工資才不到30塊錢,所以我一直也沒有機會品嚐到它。

後來百貨大樓變成了華聯商廈,各種蛋糕店雨後春筍般湧出,品種更是琳琅滿目,我也有足夠的錢買蛋糕了,但現在我卻不再吃奶油蛋糕了,肯定是年齡的原因,對甜品不再感冒了。好在女兒跟我當年一樣鍾愛蛋糕,但她比我幸運,可以想吃就吃。

什麼味道最香,什麼東西最好吃,也許記憶裡沒得到的東西才是最接近真實的答案吧。




浪速2009


我是大碗哥,我最惦記的美食是老家山西孝義的壓花肉,現在想到都忍不住流口水。

小時候,每年過年的時候,最饞的就是媽媽做的壓花肉。雖然市場上有很多賣壓花肉的,但是媽媽每年過年前都堅持親自為家人準備我們都愛吃的壓花肉。

媽媽經常帶著我去市場挑選上好的豬棒骨和豬蹄,每次都要選好幾個店進行對比才可以買到滿意的。回家後,媽媽花半小時把豬蹄豬棒骨處理好,就開始熬製。等肉開始變得有粘度,媽媽會一點點把肉撕下來(這個時候我就會過來幫忙),加入生薑蒜花椒香葉等調料,繼續小火熬製。熬製的過程中我在邊上聞著鍋裡飄出的香味,心裡喜滋滋的。因為熬製需要4-5小時,所以媽媽弄完會一邊陪著我做作業,一邊看鍋。伴著肉香,我感覺自己做作業都很有動力。4-5小時後,美味出鍋啦!出鍋之後並不能馬上享用,還需要放涼。等晚上色澤紅潤、肥而不膩、香味濃醇的壓花肉拌好調料上桌,一家人的歡聲笑語伴著肉香飄在村莊裡。

而且,因為壓花肉需要凝固,所以不用添加劑的情況下,只有在冬天能夠吃到,所以更讓人惦記它的美味。

大家有什麼讓自己想到就流口水的美食嗎?歡迎和大碗哥分享。






大碗的幸福生活


每一個地方都有它自己的美食,別的地方的美食,也許你不習慣吃,但還是當地的美食。

我是湖南的,臘肉是湖南的美食之一。

相信大家幾乎吃過臘肉,但不一定是我家鄉燻烤出來的臘肉,我在廣東工作幾年,就吃過市場上賣的臘肉,總吃不出家鄉那種味道,無香味,無嚼勁,無油水的感覺,聽說這種臘肉是太陽曬出來的。

而我家鄉的臘肉是化近一個月的溫火慢慢的燻烤而成的,在選肉方面上做出了篩選,靠豬頭上的肉幾乎不要,太肥的不要,這些肉要來熬油,而選出來的是五花肉,瘦肉來做臘肉,當溫火燻到半月左右,可見臘肉溢出油來,臘肉的顏色慢慢的變金銅色,坐在灶前,香味撲鼻而成。

在炒臘月上我們當地人有講究的,把臘月切成片,不要太厚,倒入鍋裡急火炒三分左右,臘肉成金黃色,放入大蒜葉子,辣椒,佐料,這樣一份色味香的臘肉就可以吃了,其實臘月沒下鍋前也可以吃,因為臘肉已經燻烤熟了,只是沒有炒好後那麼香。



yjP香菸有毒


你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我是一個常年出差在外的銷售人員。說起美食對我來說是不能夠放棄的一個詞,因為無論到了哪裡感覺自己的第一件事就是尋找當地的美食,這也似乎變成了習慣,也是基於對美食的喜愛。首先作為一名地地道道的東北人,走之前每次包裡必須要放點紅腸,紅腸最能代表著北方的特色,尤其是在一列通往南方的火車上,每次都坐30多小時,在火車上除了自己難以下嚥的盒飯,彷彿再也沒有別的好吃的了,此時此刻從包裡抽出一根東北的紅腸,用手將它掰成幾塊放在盒飯裡,就著吃,可以說在那時那刻自己就是火車上的主角,別人會用一種羨慕的眼光去看自己,但誰又曾知道從列車出發那刻起,列車將會把我拉到很遠很遠的地方,會讓我與故鄉相隔至少半年不能回去,此時此刻兜裡的紅腸就成了自己相依為命的美食了。好東西總會吃完了,所以我就會在當地去尋找一些新的美食,出差這些年吃了很多各地的美食,山東的酥肉,大包子,河南的紅燜羊肉,燴麵 武漢的蔡林記熱乾麵,橋頭戶部巷的恩施土豆,北京的烤鴨,炸醬麵 南京的鴨血粉絲湯,廣州的早點早茶。說實話每一個地方都有每一個地方的代表,美食各有千秋。

但還是忘不了家鄉的美食,尤其是每次回家媽媽親自 和麵,打滷 切手擀麵給我吃,從小到大隻要每次我身體不舒舒服或者是厭食,媽媽總是會給我做她那拿手的手擀麵,吃完了我就會好,那種味道是兒時的味道,從來都沒有變過,雖然現在媽媽年歲已大,但每次回家還是不記自己的勞累,親自下廚給我做‘小時候’的那碗熟悉的麵條,沒有添加劑和防腐劑純天然的味道,每次回家我還是不會讓媽媽失望全力吃了那碗麵條,讓後對媽媽豎起大拇指,媽媽會露出那難得的笑容,此時此刻心裡有種複雜的感覺,真是難以形容,吃的不僅僅是味道,吃的更是那份小時候的愛,雖然可能做的沒有市面上的麵條好吃,但在我的心裡‘媽媽的那碗麵條是最美的’是無法代替的!






隔壁吃貨老宋


你好,說到最惦記的美食,那一定是開封的炒涼粉和小籠包子。

我在河南上的大學,在上大學期間聽過很多朋友推薦,就去開封玩了一趟,這一趟雖然沒有玩盡興,但是所領略到的開封小吃是非常的多的,而且我目前非常的想念開封的美食,最想念的就是小籠包子和涼粉了。

首先說一下開封的小籠包子吧,開封的小籠包子和杭州那邊的不一樣,它主要是皮薄肉厚,而且味道鮮美,他所用的蒸籠是由特殊的竹子編制而成,蒸出來的包子有一種淡淡的香味。而且開封的小籠包的肉餡是有獨特的秘方調製的,那個味道讓我久久不能忘記。

再說一下開封的炒涼粉, 這也是開封美食的一道特色,它是由豆製品而製成的涼粉,經過大火爆炒之後,加入蒜和調料而製成的一項美食。浙江美食最好吃的吃法,就是將燒餅與涼粉加在一起,脆脆的燒餅配上香噴噴的涼粉,簡直不要太美。

這就是我的推薦,希望可以幫到你,謝謝。



小阿瑩


最讓我惦記的美食就是在我的老家茂名的沙煲粉,俗語說:來茂名不吃沙煲粉就是等於來了個假茂名。

沙煲粉的湯底是由雞骨架和豬骨頭在一起,慢火熬製六七個小時而成的。

材料:米粉、白菜、花生、香菜、腐竹、豆炸、秘製辣雞。 軟滑的米粉,一口下去,絕對滿足,最最讚的就是湯底,那股鮮甜,真的是贊不決口。

每個人的回憶裡,或多或少都會有某些食物就這樣存留在心裡,代表一段記憶,而我的記憶當中就是老家茂名的沙煲粉。


德叔說菜


其實這個問題還真沒有仔細的想過,當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腦子裡就出現了一種――胡辣湯;相信看到這裡各位朋友應該猜到我是哪裡人了,沒錯河南滴,嘿嘿!


這些年也去過很多地方,也吃過很多地方的美食,也有很多喜歡吃的,但最令我念念不忘的還是這個看著不怎麼好看,吃起來也辣辣的(別的地方的朋友可能吃不太習慣)黑糊糊!

早些年在南方打工的時候,別的人都喜歡喝白米粥呀,八寶粥呀等,而我呢哪怕早上起來提前半個小時起來,多走將近一公里的路我也要到老鄉哪裡去喝一碗胡辣湯(另外搭配水煎包絕配呦一般人我不告訴他)有的同時看到了還感到很奇怪,非要跑那麼遠去吃一碗他們看起來樣子不能稱之為食物的美食。


其實那家的味道也不怎麼樣,感覺跟家裡的有差距,但還是想去吃,一早上不去感覺少了些東西。因為那是家的味道,吃著舒心!


慧美食


我自認為是個美食愛好者,所以沒有特別說不喜歡哪個地域的食物,哪個地域的美食我都有喜歡的,西餐和甜品我也喜歡,但你要我說最惦記的美食,我只會說是我們家鄉的米粉。

我是湖南人,我們湖南人都比較喜歡吃米粉,而湖南米粉以常德米粉有名,常德米粉中以津市牛肉粉名氣最大,10個湖南人中不敢說10個,但至少8個都知道津市牛肉粉,你在外省看到的湖南米粉店牌子大都是常德牛肉粉、津市牛肉粉,但坦白講很多我問過有些其實根本不是津市本地人,甚至有些連常德人也不是,味道大都不正宗。

我從06年來到深圳,因為爸媽也早已過來了,所以過年也沒有回去過。這麼多年其實一直很想回去,想念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當然還有懷念的津市牛肉粉,不僅是一種美食,更是一種鄉愁。津市人的早餐首選大都是津市牛肉粉,然後就開始忙碌的一天。津市牛肉粉味道鮮美、香滑不油、潤滑可口、湯汁濃郁、風味獨特,如果有機會去津市,一定要嚐嚐。津市牛肉粉的碼子又稱澆頭,包括:紅燒牛肉、麻辣牛肉、清燉牛肉、牛雜、醬汁牛肉,還有其他澆頭,如肉絲、排骨、三鮮都也還不錯。還有一種就是津市燉粉,其實就是米粉火鍋,牛肉主食加其它配菜製成一鍋有湯汁,加熱後米粉下到湯汁裡,大家圍著像吃火鍋樣的。津市劉聾子牛肉粉店名氣最大,包括長沙等地都開有分店,津市本地賀記、曾記都還不錯。

對於每個地方來說都有一道代表性的美食,例如沙縣小吃、蘭州牛肉拉麵、武漢熱乾麵等等,對於津市來說,津市牛肉粉就是最有代表性,就像津市的一張名片,對於出門在外的津市人來說,無論我們走多遠,津市牛肉粉都是我們最惦記的味道,最無法忘懷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