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局線下書店 二手書電商多抓魚求利還是引流

在北京大望路電影產業園,二手書電商平臺多抓魚的首家線下二手書店已開始試營業。據多抓魚線下書店負責人思凡介紹,這是多抓魚首次試水線下開店業務,預計在2020年3月左右正式開業,如果能持續盈利,會考慮擴張。實際上,由於二手書品類垂直、小眾、利潤空間狹小,加之電子書的圍攻,不少私營二手書店掙扎在生存邊緣。在業內專家看來,將線上讀者引流到線下緩解了實體書店起步推廣的問題,然而多抓魚試營線下書店能否成功還需要時間檢驗。

文藝、整潔,像是西西弗或者誠品書店的縮小版,這是多抓魚線下二手書店的整體風格。北京商報記者在近日採訪中注意到,來該書店選書的讀者以20多歲的年輕人為主。

一位獨自來逛書店的大學生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他是從微博上得知書店開業的,曾經用過多抓魚買書,書很乾淨也有塑封,因此想來書店看看。在隨機採訪中,店內不少讀者表示曾用過多抓魚,或者聽過這個品牌,專門趁著週末來逛逛。

作為一家二手書電商,多抓魚自2017年5月上線以來,公眾號已有超過30萬用戶,累計賣出逾20萬本書。據介紹,多抓魚位於天津武清的7000平方米物流中心臨時存放的將近30萬本書中的80%在一週內被賣掉。

如今的多抓魚似乎在逆行業潮流而動,這種“逆行”不同於從線下向線上引流的模式,而是將平臺積累的讀者基礎引流至線下書店。在零售業專家胡春才眼中,這種引流的方式將讀者看二手書的需求放大了,增加了更多商機。如果只是按照傳統的二手書開店的模式在線下做推廣,會面臨非常大的困難。

實際上,多抓魚這家書店的地址是多抓魚自身辦公場所的一部分,節省了絕大部分門店租金成本,可以被看作一次成本不高的試水,但後續的開店計劃是否能繼續,盈利仍是重要考驗。

目前國內市場上活躍的二手書店除了以中國書店為首的國營企業,還有頑強生長在大學高校附近的個體私營書店,如近幾年小有名氣的豆瓣書店,已經開了14年。然而,面對京東、噹噹等電商平臺的打折促銷風潮,五道口的光合作用、第三極等書店逐漸倒閉,剩下的品牌則在生存線上掙扎。

艾瑞諮詢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二手交易市場規模估算達到4000億元。業內廣泛預計二手交易市場總規模將很快突破萬億元,如果按網購二手交易佔總量的10%估算,二手電商市場規模將為千億元級別。

即便相對其他品類而言,二手書市場只是一塊小小的蛋糕,但覬覦者不乏京東、轉轉、閒魚等來自大平臺的競爭者。二手書電商要麼選擇獨自打拼,要麼選擇依傍大樹。例如背靠支付寶的二手書電商書袋熊在今年1月選擇和閒魚合作,逐漸退居幕後,成為閒魚圖書回收的供應商,提供翻新、消毒、包裝等一系列服務。

其實,在多抓魚書店負責人思凡看來,開實體書店只是多抓魚線下發展的一個嘗試,到底能不能持續盈利,他們也在摸索中。有意思的是,在地下一層區域擺放著一塊小展板,標註著多抓魚回收其他二手物品分類,比如廚具、學習辦公、首飾帽子等用品。除了書籍,多抓魚也在嘗試觸碰其他品類的二手業態。思凡表示,目前這類二手用品正在收集當中,只開放了北京和上海兩個城市。

對此,胡春才分析指出,目前的實體書店呈現著一種重新復活的趨勢,朝著多業態方向發展,引入咖啡休閒、商業講座等模式,為書店提供了多維的盈利點,未來多抓魚書店也會逐步朝著這個方向發展。人們的讀書需求始終存在,線下也存在大量的二手書,因此如何去挖掘和運營是電商平臺需要考慮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