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

1956年5月31日,毛澤東在船上聽取了武漢長江大橋工程建設的情況彙報。這是新中國成立後在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路鐵路兩用橋。

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 第四集:起宏圖

那天,風和日麗,毛澤東心情正好,興致很高,忽然提議要在長江裡游泳。這是他第一次橫渡長江。從蛇山北岸游到漢口的淡水池,15公里,毛澤東在水裡遊了整整兩小時。從水中,他穿越了正在建設中的長江大橋。

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 第四集:起宏圖

幾天以後,毛澤東寫下那首膾炙人口的《水調歌頭·游泳》。

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 第四集:起宏圖

興起大規模經濟建設,把新中國建成一個繁榮富強的現代化國家,正是幾代中華兒女孜孜以求的夢想。

但奠基之初,新中國建設者們,對內,面對著的是“一窮二白”的家底,對外,面臨著帝國主義的重重封鎖。

這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在甘肅玉門拍到的一組鏡頭。那時候中國人就是用這種方式開採石油的。拼命幹,全國原油產量也只有12萬噸

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 第四集:起宏圖

毛澤東感慨道:現在我們能造什麼?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麵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

憋著一股勁的中國人,下定決心,迎難而上。從1953年起,一場大規模經濟建設熱氣騰騰地在中華大地全面鋪開。建立屬於自己的獨立工業體系,是新中國宏大的抱負。

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 第四集:起宏圖

1953年我國開始執行第一個五年計劃,號召全國人民同心同德,為實現工業化而積極奮鬥。

第一個五年計劃以蘇聯幫助中國設計建造的156個建設項目為標誌,重點發展重工業,能源、原材料、機器製造等基礎工業項目。

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 第四集:起宏圖

毛澤東第一次訪問蘇聯期間,曾經參觀了斯大林汽車製造廠。當看到一輛接一輛的汽車駛下裝配線時,他把手指往地上一指,對隨行人員一字一句地說:“我們也要有這樣的大工廠。”

1953年7月15日,新中國第一個汽車工業基地——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是在一片荒郊上舉行奠基儀式的。

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 第四集:起宏圖

籌備之初,有人提出像蘇聯那樣,把這第一個汽車廠叫“毛澤東汽車製造廠”,因為蘇聯的第一個汽車廠叫“斯大林汽車製造廠”,也有的人提出叫“新中國汽車製造廠”。毛澤東只同意叫第一汽車製造廠,他說“我們很快還要有第二、第三個。”

為生產出共和國的第一輛汽車,技術人員自制的汽車零件有2335種,各種工裝、非標圖紙達十多萬張,描圖員就有一百多人。

當年建設一汽共投入資金6億元,相當於全國6億人民一人一塊錢。

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 第四集:起宏圖

1956年7月13日,第一輛解放牌汽車試製成功。第一輛卡車下線之前,有人建議把一汽的產品命名為“毛澤東號”,但毛澤東欣然命筆,寫下了雄渾有力的“解放”二字。

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 第四集:起宏圖

首批十二輛解放牌汽車緩緩駛下裝配線,繞廠一週後駛向市區。駕駛首批解放牌汽車上街的司機馬國範,臉上的笑容藏也藏不住,幸福的模樣被人們編成《老司機》這首歌:“五十歲的老司機我笑臉揚啊,拉起那手風琴咱們嘮嘮家常。想當年我十八就學會了開汽車呀,擺弄那個外國車呀,我是個老內行啊,可就是啊,沒見過,中國車呀啥模樣啊。盼星星盼月亮啊,盼的那個國產汽車真就出了廠。”

中國第一輛國產小轎車,東風牌轎車,也誕生在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

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 第四集:起宏圖

1958年5月21日一大早,一輛紅色的東風轎車駛進了中南海,環繞綠色草坪行駛了兩圈,穩穩地停了下來。車門打開,毛澤東滿面春風地跨出車門,高興地說:“好啊!坐上我們自己的小轎車了!”

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 第四集:起宏圖

那個火紅的年代,同鍊鋼爐前熊熊爐火一起映照在工人們欣喜的面龐上。

新中國向工業進軍,激勵著無數建設者的不眠之夜。

那是為祖國創業!沒有什麼比為祖國創業更令人胸懷寬闊、精神振奮!

那個火紅的年代,在高山,在平原,在大漠,在戈壁,在祖國的四面八方,平均每天都有一個項目開工或者竣工。

1956年7月,瀋陽飛機制造廠生產出第一架新型噴氣式殲擊機。

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 第四集:起宏圖

1957年,中國開始生產T54型坦克。

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 第四集:起宏圖

1958年,第一臺東方紅拖拉機誕生。

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 第四集:起宏圖

洛陽拖拉機廠的興建,開始了中國人自己製造拖拉機的歷史。譚震林副總理興奮地說:“一個耕地不用牛的時代開始了!”

富拉爾基和太原等重型機器廠的建成,使中國能夠自行製造重型採礦設備、工程機械等,大大提高了機械設備的自給能力。

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 第四集:起宏圖

從前連鐵釘火柴都要進口的中國,第一次建立起了自己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

新中國的建設宏圖不僅僅展現在現代基礎工業建設中,也展現在崇山峻嶺和遼闊高原上。這裡是被譽為“中國人的景觀大道”——318國道。平原高山,草原冰川,迥然不同的景象,美輪美奐。行駛在這裡,你很難想象當年的建設者是怎樣在這懸崖峭壁中用生命和鮮血打通這條進藏通道的。

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 第四集:起宏圖

1950年初,解放軍奉命進軍西藏。毛澤東指示進藏部隊:“一面進軍,一面修路”。

就這樣,11萬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技術人員和當地百姓一起手拿鐵錘、鋼釺、鐵鍬和鎬頭等原始工具,身上捆著繩子吊在半山腰作業。他們命懸一線,絕不退縮,一點一點向著拉薩的方向推進。

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 第四集:起宏圖

為了打通這條從雅安到拉薩的進藏通道,有三千多名官兵英勇捐軀高原,幾乎一公里就有一名官兵倒下,而他們的平均年齡只有23歲。

兩次騎馬進藏的艱難經歷,讓開國將軍慕生忠萌生了修築一條從格爾木到拉薩的現代公路的設想。為了修路,慕生忠從青海跑到北京,找到剛從朝鮮戰場歸來的老首長彭德懷作了彙報。半年後,中央批准了慕生忠的青藏公路修路報告。

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 第四集:起宏圖

1954年5月11日,慕生忠帶領十九名幹部,一千二百多名當地百姓和戰士,在格爾木河畔、崑崙山口、楚瑪爾河拉開了戰場。他們邊修路邊通車,只用了七十九天就把公路修到了可可西里。慕生忠帶領大夥白天掄大錘,晚上住帳篷。他不斷地鼓勵大家:“修築青藏公路的決心不能動搖,就是死了也要頭朝拉薩。”

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 第四集:起宏圖

在開工後的七個月零四天,二十五座雪山被築路者攻克,汽車終於能從格爾木直接開到布達拉宮。1954年12月25日,川藏、青藏兩大公路舉行了通車典禮,結束了西藏沒有公路的歷史。

到1957年底,中國大部分縣、鎮通了汽車。全國公路通車裡程達到25萬多公里,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區都有了鐵路,通車裡程達到29862公里。

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 第四集:起宏圖

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地修建了一批民航機場,開闢了通往東南亞、歐洲和非洲的三條航線。

水與大河,既孕育和滋養了文明,也帶來了兇險和災難。自古以來,中國始終是一個水患災害頻繁襲擾的國家。治理水患,變害為利,是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保護人民生命財產的一項緊迫而艱鉅的任務。

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 第四集:起宏圖

1950年夏天,一份反映淮河特大洪澇災情的報告,讓毛澤東流了淚。報告寫道:受災耕地面積4350萬畝,災民“來不及逃走,或攀登樹上,失足墜水(有在樹上被毒蛇咬死者)”。毛澤東當即批示:請令水利部限日作導淮計劃,送我一閱。此計劃八月份務須作好,由政務院通過,秋初即開始動工。他說:“不救人民,還叫什麼共產黨!”

治理淮河是新中國第一個全流域,多目標的大型水利工程。全國有兩千多萬人直接參與水利工程建設,投入經費約七億元。“父子齊上陣,兄弟爭報名,婦女不示弱,夫妻共出徵”,形象地體現了當年治理淮河的真實狀況。

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 第四集:起宏圖

有著“新中國第一壩”之稱的佛子嶺水庫大壩,就是在這一時期建成的。

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 第四集:起宏圖

修建新中國第一座鋼筋混凝土連拱壩,誰也沒有經驗。茅以升、錢令希、黃文熙……數不清的專家、技術人員來到這裡參加技術論證。工人們白天施工、夜裡學習,實現技術革新四千多項。

1954年11月,佛子嶺水庫竣工。據統計,建庫至今,佛子嶺水庫群已累計攔截大大小小的洪水230餘次。

隨著治理淮河、荊江分洪、黃河下游防洪工程等骨幹項目的建成,中國很多地區水患頻繁,災害不斷的狀況得到初步改變。

有了水庫還不能實現旱澇保收。幾千年來農民各自耕種的土地是沒有統一灌溉系統的,新中國幾億農民又開始了修渠引水,平整土地等農田基本建設。

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 第四集:起宏圖

那個火紅的年代,同樣激勵著走上集體化道路的農民。農村廣袤的土地上紅旗招展,這是幾億農民在祖輩留下來的土地上進行著偉大的創業。宏偉的農業基礎工程,保障了農業穩定豐收,顯著增產,併為發展現代農業建造了必要的基礎條件。新中國農民的貢獻是巨大的。

在新疆天山南側的庫爾勒市中心有一座紀念碑,叫十八團渠紀念碑,這尊銅像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無數新疆屯墾戍邊將士光輝形象的真實寫照。

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 第四集:起宏圖

1949年王震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兵團進軍新疆,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隨後新疆軍區發佈命令:“全體軍人,一律參加勞動生產,不得有任何人站在勞動生產之外”。就這樣,駐疆部隊只保留一個國防師,其他部隊全都一手拿槍,一手拿鍬,奔赴新戰場。作戰地圖變成了生產地圖,炮兵瞄準儀變成了水平儀,戰馬變成了耕馬,馬鐙變成了犁頭,十多萬將士在天山南北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

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 第四集:起宏圖

1954年10月,中央政府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此後,全國各地大批優秀青年、復轉軍人、知識分子、科技人員加入兵團行列,投身新疆建設。他們櫛風沐雨,紮根邊疆,為推動新疆發展、增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鞏固國家邊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我國黑龍江省北部三江平原、黑龍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曾經是一大片荒蕪地區,被稱為“北大荒”。

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 第四集:起宏圖

經過上世紀50年代大規模的墾殖,昔日的“北大荒”變成了“捏把黑土冒油花,插雙筷子也發芽”的北大倉。

1950年9月,在北京召開全國戰鬥英雄和勞動模範代表會議,來自祖國各地和各條戰線上的全國戰鬥英雄勞動模範代表在祖國的首都北京相聚,其中不少是勞動婦女代表。

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 第四集:起宏圖

梁軍是新中國第一位女拖拉機手,她的照片刊登在報紙上,是50年代女青年嚮往與效仿的楷模。1960年發行的人民幣一元票也是根據她的原型設計印製的。

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 第四集:起宏圖

英雄奔赴北大荒,好漢建設黑龍江。截至1977年,陸續有十四萬復轉官兵和幾十萬青年墾荒者來到北大荒,他們中很多人長眠在了黑土地下。

艱苦奮鬥,勇於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北大荒精神,是拓荒勇士們留給中華民族的不朽財富。

新中國正在飛速成長。捷報一個接一個傳來。第一個五年計劃原定的主要指標在1956年提前一年完成。1957年9月25日,武漢長江大橋舉行了通車典禮。中國郵政總局為此發行了一套兩枚紀念郵票——《武漢長江大橋》。

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 第四集:起宏圖

急速發展的祖國需要更多的建設工業化國家的新知識,需要更多的青年們快快成長。

1957年,毛澤東再次訪問蘇聯,特別在莫斯科接見了中國留學生。他動情地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

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 第四集:起宏圖

領袖的殷殷期望,激勵著熱血衷腸的中國青年。他們正在茁壯成長,他們必將成為宏偉藍圖的繪製者和中堅力量。

【大事記】

1951年10月,官廳水庫開工建設。

1952年5月,作出《集中全國力量,首先建設鞍鋼》的決定。

1952年6月,第一個大型水利工程——荊江分洪工程勝利完成。

1952年7月,新中國建設的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建成通車。

1953年,完成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工作。

1953年,開始實施“一五”計劃,1957年完成,為建立獨立的工業體系和工業化奠定了基礎。

1954年7月,第一架自制飛機首飛成功。

1954年8月,第一座現代化紡織機械製造廠開工生產。

1954年10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組建。

1954年12月,貫通“世界屋脊”的青藏、康藏公路全線通車。

1955年10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

1955年11月,有效控制血吸蟲病。

1956年7月,第一批國產“解放”牌載重汽車試製成功。

1956年7月,自主製造的第一架噴氣式飛機——殲-5首次試飛成功。

1957年4月,首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在廣州開幕。

1957年10月,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