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這個村子,街巷縵回、曲徑通幽,花木扶疏...一天看不完


山西這個村子,街巷縵回、曲徑通幽,花木扶疏...一天看不完


人,誰不愛自己的家鄉?誰不誇自己的家鄉?我就是個家鄉迷,對家鄉情有獨鍾,且逢人便說家鄉美!與我有著數十年交情的成貴法老兄,也同樣有著熱愛家鄉的篤實情愫。他常常對我津津樂道其家鄉西黃石村之美,使我心神嚮往!2010年,西黃石村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12年又被列入中國傳統古村落。貴法兄更是以此為榮,眉飛色舞興致濃,趣味橫生贊家鄉,並多次邀請我到其村看看。

山西這個村子,街巷縵回、曲徑通幽,花木扶疏...一天看不完


澤州縣北義城鎮西黃石村位於晉城市東北部約三十公里處,與高平市、陵川縣接壤。村邊:一折屏障龍頂上,橫黛堆翠;一灣溼灘蒼溝河,凝碧流芳;一坪農田禾茂疇,豐稼飄香;一路兩旁拂楊柳,夾道歡暢。村內:街巷縵回、曲徑通幽,花木扶疏、綠茵芊綿 ,鶯歌燕舞、鳥啼蟬鳴,房屋錯落、門戶參差,金屋寶邸、氣象昂古。自然景色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渾然盈眸,使人一蒞而心扉與之翕動!

山西這個村子,街巷縵回、曲徑通幽,花木扶疏...一天看不完


我特別愜意地注目緩步在撲朔迷離的街巷之上,陶醉在古色古香的環境之中。忽然,吳語盈耳,迎面而來的江蘇省攝影協會採風團成員,興高采烈、讚不絕口地對我們說:“這地方真是太美了!不亞於儂那的江南水鄉,且伏天氣候涼爽宜人,真想在這住上幾天,可惜時間太倉促了!”一席話引起了我的思忖,我一生好入名勝遊,但多是走馬觀花,浮光掠影,所遊之處如過眼煙雲,印象很不深刻。

山西這個村子,街巷縵回、曲徑通幽,花木扶疏...一天看不完


我們首先瞻仰的是西黃石村的廟寺。始建於金代的玉皇廟,氣宇軒昂,莊嚴矞祥。正殿端坐的玉皇大帝,頭戴冕旒,威儀堂堂;左側肅立的四大天王,手持法器,威風凜凜,令我肅然起敬,躬揖景仰;尤其是正殿內東西兩側壁畫上的二十八星宿人物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使我歎為觀止,驚奇叫絕!祖師廟梁栿上的赤龍彩繪,色彩鮮明,頗具活龍活現之神,吸引著我久仰敬畏;普覺寺面壁觀碑,感動得我盤桓不止。在敬拜金殿梵宮之中,我深深地感到西黃石村歷史文化博大寬閎,根深葉茂;切切仰慕西黃石村先輩追炎黃之遺風、躡二聖(孔子、老子)之儒道、溶佛禪之普覺、化三教於一村的扎砥奠基之舉,使西黃石村成為青雀黃龍之中軸、大乘轉世之環輪、儒道暢行之通衢。修廟建寺,神明達鄉,施善降祥,地靈人傑。於是便隨口而贊:“黃石先輩實堪尊,廟宇佛寺建古村。引得三教扎慧根,傳承文化世代魂。”

崇拜廟寺之中,神搖意奪,不知不覺天色已晚。而我們僅瞻仰了三座寺廟。據導遊講,西黃石村可瞻可觀的地方很多。清初古村共有十座寺廟,現倖存六座,分別是:普覺寺、玉皇廟、祖師廟、三官廟、關帝廟、財神廟。共有深宅大院一百餘處,現僅存六十餘處,完整可觀的有二十餘處。並請我們第二天繼續遊覽觀賞。

山西這個村子,街巷縵回、曲徑通幽,花木扶疏...一天看不完


晚餐後,東道主貴法兄嫌我所遊之處太少,也知我遊興未盡,便勸我留下來住幾天,以一覽無餘其村的名勝古蹟。我也覺得此村多處有絕構,物色佳境須大觀,於是便貪婪地點頭默許了。

山西這個村子,街巷縵回、曲徑通幽,花木扶疏...一天看不完


夜幕下,一輪明月冉升,嬌柔媚人;庭院中,一畦豆秧垂拂,搖曳飄香。安謐的鄉村之夜格外清爽。貴法兄為我熱水沏茶後,便打手機請來年逾七旬,人稱“老村究”的原村黨支部書記陳臘鎖老人為我講述西黃石村史:“西黃石村在唐代初年,祖籍河北的成氏人家逃難落腳於此,卜測風水,八卦規制,置鼎祥宅於兩龍(龍頂上、蒼溝河)之中,村莊緬然出世后冠名為金玉村。清代初,村落宅第成群鼎立,後因事忤怒朝廷,不幸遭難,遂改村名為黃石村。後又遭蒼溝河發洪水,將村一分為二,分別稱西黃石村與東黃石村。清乾隆年間,西黃石村的成、杜、趙、王四大家族篳路藍縷,黽勉從事,功成業就之後,便大興土木,置邸建宅,形成了一處鱗次櫛比、赫巍聳雲、富麗堂皇的古莊園,從此一代名士之聲譽、一方名宅之美譽,享譽古今……。”深談近午夜,突然大雨傾盆而下,中斷了老支書陳臘鎖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的傾述。陳臘鎖老人精神矍鑠,文質彬彬,滿腹經綸,善於表達,其對村史考究頗多,且具有史識高見,辨事析理深邃,非深知史事者不能道出,言之鑿鑿,確可信據,並諳熟本村的風土人情。所知之多、所識之深、所述之精,遂令我歆然起敬,心羨這樣的幹部真乃傳承西黃石村歷史文化非常難得而寶貴的人才。

山西這個村子,街巷縵回、曲徑通幽,花木扶疏...一天看不完


午夜後,臥榻於寢室之內,風聲雨聲與日中所見所聞,使我久久不能入眠,心血沸騰,思緒萬千,於是便草擬了二首感慨詩《喜逢江蘇省攝影協會採風西黃石》:“名村聲譽傳境外,金陵遊客遠道來。不期而遇黃石宅,羨古慕勝同心懷。”《夜宿西黃石村》:“石友相邀名村來,矚目古風鐫胸間。月下對酌聞史事,臥榻枕上訪前賢。”

勾留下來後,我便對神秘奇妙的西黃石村進行了尋根探蹤、採石淘金,具有觀察性、考究性的遊覽觀賞、以使名村的歷史文化內涵,滋濡我的文化知識修養。因此,一連數天,遊不勝遊,訪不勝訪,日下接薪火,雨中掬甘霖,村內尋碑碣,燈下研明經,大觀細入,認真考量,以獲金石之大觀恆韻。

山西這個村子,街巷縵回、曲徑通幽,花木扶疏...一天看不完


西黃石村現已整飾出十八處古院落供遊人觀賞,分別是皇敕旌表仕郎院、名臣敬師奉匾院、大夫文魁院、榮膺武魁院、錦堂舉人院、知縣明堂院、九支旗杆院、雅士書房院、國珍瑰寶院、儒商敦厚院、拱門弧光院、霞瀛繡樓院、成氏兄弟孝悌院、雍富振家院、義和堂、尚友堂等。

山西這個村子,街巷縵回、曲徑通幽,花木扶疏...一天看不完


山西這個村子,街巷縵回、曲徑通幽,花木扶疏...一天看不完


這些古宅第,歷經滄桑,風韻猶存,古樸莊重,瀟灑靚麗。其建築物象迥異,呈現出不同的特色,有的高大雄壯、有的溫馨典雅、有的端莊大方、有的奇形別狀,異色同榮,光彩奪目。其建築氣象非凡,頂天立地,宇棟軒昂,鳥瞰山河,震鑠千秋。究其物象與氣象,分別又體現在境象、形象、意象之中。古代土地與宅基地私有制,受地域區位地勢與面積等條件的限制,以及堪輿風水、畫瓦書符、驅鬼鎮邪、卜測居運等封建迷信的影響,因此宅第建設也就有著各種不同的境象。八卦之中,羅盤定向確位;地域之內,丈量尺度面積;鄰里之間,平衡距離高差,各抱地勢,自籌資金而建設,隨之而來的便是各種院落建築形象有大有小、有長有方、有高有低。

山西這個村子,街巷縵回、曲徑通幽,花木扶疏...一天看不完


王家大院,其形似喇叭院,便為多種因素所限之使然。特別耐人尋味的是古建意象,充分體現著主人的智慧與願望。有的高人一籌,有的出人意表。如榮膺武魁院與錦堂舉人院,其正房兩側耳房均高於正堂一層,主人意圖飛黃騰達,官職高升,故將兩側耳房修高,意謂拔宅飛昇,人稱“官帽院”。另如雅士書房院,大門與主房均座西面東,此邸主意謂朝拜東魯孔聖人。有的宅第建築還體現出別緻的意趣,如拱門弧光院,穹形的拱門下,有著日月滲透的弧形光影,十分奇幻絢爛奪目,有著光彩迷人的韻味,我情不自禁,遊目騁懷:“穹形拱門別緻幽,洞深透光日月遒。古村此門真神奇,惟見弧光亮街頭。”

山西這個村子,街巷縵回、曲徑通幽,花木扶疏...一天看不完


西黃石古宅第建築的共同特色有四:一是門樓高大閎敞。門額大都鐫刻或書寫大字,門楣橫木雕飾精緻,門鈸、門環、門釘造型別致。門掛風鈴,微風吹動,叮噹有聲。門前有上下馬臺。門內有門房與門丁,門板結實,門栓粗大。門上門下、門前門後的各種物品充分顯赫了住戶門面高貴華容,氣魄雄壯。二是建築規模恢宏。西黃石古院落的建築規模多是三進四合院,有過廳、甬道、拱門貫通出入,除主人用房綽綽有餘外,有的還有傭人院、馬房院、倉廩院、賞樂院、染坊、磨坊、花園等,飛簷流丹、氣貫長虹;廣夏細旃、氣盈福地;門窗通達、氣漾光明。富貴氣派令人嘖嘖稱羨。據傳杜家大院還具有皇家氣派,在村中無與倫比。其建築規制呈王字形,亭臺樓榭,應有盡有,南北風格、匯聚一處,並有遊樂花園,遍植花木,香梅翠竹,琪卉瑤草,奼紫嫣紅,四季如春。還有舞臺樂園,敲鑼打鼓,吹竹彈絲,酣歌恆舞。邸主杜霞瀛喜歡演戲看劇,自組梨園戲班,自扮皇帝演出,有人誣告其大逆不道,欲謀取皇位,皇帝聞之勃怒,派兵抄家焚房,一炬焚燬其四十八座院落,“盡除曼衍魚龍戲,不盡芻蕘雉兔來”,現殘垣斷壁,令人喟嘆惋惜不已。三是建築質量堅固。西黃石古宅第的建築房屋根基條石疊砌,門窗過石條石橫亙,榀梁桴棟疊架承重,梃槤左右筆直立挺,蓋頂屋坡瓦當密實,榫頭卯眼嚴絲合縫,無釘箍筍接之痕跡,可見古代建築業遵循的也是“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原則。四是建築雕飾精美。西黃石村古邸宅建築雕飾有鐵鋟、石雕、木雕、磚雕等。尤其是青石雕,經過時光的摩挲、非常光潔可愛,當為千金不換之寶物。其雕飾的部位有門額、門楣、門墩、鋪首、屋脊、墀頭,斗栱、雀替、窗欞、窗臺、楯欄、榰礎、梃槤、影壁等;其雕飾的圖案有人物、動物,龍鳳、麒麟、鳥禽、梅竹、草木、花卉、魚類、詩詞、格言等,可謂精裝細飾,濃墨重彩。多種各式雕飾雲詭波譎、奇特精巧、雕樑畫棟、異彩繽紛,可謂綜藝大觀。好多巧奪天工,精於造化,粲然可觀,可謂物華天寶,有的不僅為家珍,甚至可為國寶。我不禁讚歎神工巧匠,而尋求發問:“主人名猶知,意象頗可通。魯班為何人?造物誰為工?”各種雕飾鋪首精緻的為大夫文魁院的四條游龍,鏤空雕刻,姿態優美飄逸;墀頭雕刻精巧的為九支旗杆院的“麒麟回首”,其將龍首、麋身、牛尾、馬蹄四合一體,形象奇異;名臣敬師奉匾院的“獅子繞繩”生動傳神;門額雕刻精工的為雍富振家院的“福祿財門”字刻;額枋與雀替雕刻精妙的為成氏兄弟孝悌院,自然逼真;楯欄雕刻精典的為皇敕旌表仕郎院節孝坊的二層木質欄杆,神鏤瑰瑋;柱礎雕刻精細的有雅士書房院,王家大院等,紋理細膩;國珍瑰寶院的各種雕飾精絕滿院,全然集工藝之美,聚珍寶之光也。千姿百態,形象雋永的雕刻圖案,在西黃石村古院落中比比皆是,目不暇接,美不勝收,難以纖悉無遺的畢述。觀者若非窮精極微、格物致知之悟,則莫能得其門,而臻其壺奧矣。

山西這個村子,街巷縵回、曲徑通幽,花木扶疏...一天看不完


另值得稱讚的是西黃石村的古樹、古池。其古樹現存三株千年古槐,人稱“三槐”,樹圍粗壯,樹枝虯展、樹冠蔭翳,佑護著村落,陰庇著蒼生,彰顯著風光,古槐含潤競秀、敞懷吐芳。因此,有的村民將其作為神樹來祭拜。村中現有古池兩處,像一面鏡,照一片天,極饒佳趣。我賦詩為贊:“一泓池塘水面平,閃動明鏡照簷楹。風雨漣漪雪復瑩,長似江南水鄉景。”

山西這個村子,街巷縵回、曲徑通幽,花木扶疏...一天看不完


地靈多出賢,賢出多靈地。地靈因人傑,人傑地靈驗。陶朱與賢彥,名播天地間。古代西黃石村聞名史傳的人物有:清雍正年間進士,知縣成楚司;清乾隆年間四品大夫杜紹預;乾隆年間武魁杜睿;乾隆年間詹事府主簿、永寧州儒學訓導杜見堂;乾隆年間進士、六品官趙錦堂;乾隆年間朝廷貢生,吏部候選儒學訓導杜霞瀛;清嘉慶年間登仕郎成壬戍;清道光年間進士成俊生;道光年間名儒高師成五;清咸豐年間登仕郎成澄淵及其後人清光緒年孝廉方正,正六品成逢州等,這些古賢前彥自強不息、奮發蹈厲,蜚英騰茂、連鑣並軫,金玉滿堂、豐享豫大。他們不僅給西黃石村留下了寶貴的財產,物遺福祉、垂裕後世,而且更重要的是為西黃石村後代樹立了高尚的道德行為之風範,明德惟馨、德厚流光、聲溢金石。追慕先賢之德行大致有“八尚”。

山西這個村子,街巷縵回、曲徑通幽,花木扶疏...一天看不完


尚孝悌。孝悌為人性之本,西黃石先賢在修建事業中,也體現出一種孝悌思想和行為。如清道光年間成源順、成源福兄弟輩重修祖塋碑序所曰:“常思家庭之內,我輩有志修理祖塋之念久矣。”“墳塋地境形式,滄海桑田之變,可知矣。”修墳塋祭先祖,其孝心碑序可見。如成氏兄弟孝悌院,二位宅主,兄成發茂出外經商,弟成發榮在家侍母,兄富弟窮。兄出資修建兩座四合院後,讓弟與母居住華美之院,而己卻居簡樸之院,從此弟更孝母敬兄。此事在村傳為佳話。

尚母愛。母愛是女性最無私的美德,皇敕旌表是人最高的榮譽。而這兩者均集中地體現在清咸豐年間九品登仕郎成澄淵之妻丁氏儒人身上。成澄淵英年早逝後,丁氏為贍養老人和撫育兒子,孤身寡人,誓不再嫁,含辛茹苦,操持家務,劬勞盡瘁,畫荻丸熊,因此其子於光緒年間考取孝廉方正,官居六品,亢宗之子,兒貴母榮。“皇清敕封登仕郎澄淵成公妻丁儒人節孝坊”成為朝廷樹立的婦德楷模。仕郎院特將門樓與牌坊相合而建,即供家人出入日頌禱,又使鄉人口碑傳旌表。我追贈楹聯稱頌:“看此處門樓牌坊別開生面;為人世節婦慈母劬見愛心”。

尚文化。文化是人的素質之本,是人進取事業之源。西黃石村先賢之所以功成名就,便得益於此。他們深知獲得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於是便勤奮刻苦讀書。如成發茂墓誌銘曰其:“弱齡即不與兒戲,即就外傳讀書,頓悟過人。晚自塾歸,必上堂問安否。洵所讀書,輒郎朗齊誦,從無妄語至觸忤嗔怒,故幼即得堂上歡心。”因其父早逝,成發茂不得不輟學從商,“然其廢讀終非本意,暇時即默識史事及先儒語錄,以廣見聞。”西黃石村的先賢重視文化並博覽群書,多家建有書房院或藏書樓。如成氏兄弟孝悌院南側尚存書房院,垂花門上書寫“翰墨林”風雅蘊藉。清乾隆年間永寧州訓導杜見堂還專門在村建一處書房院,藏書萬卷,金題玉躞,書香怡人,成為當時村內的“圖書館”,一時文人雅集,紛至沓來,“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文風之甚,讀書溢智。這些均為西黃石村先賢崇尚文化的標誌和傳承文化的搖籃。

尚教育。古代西黃石村因讀書而成師之人居多,他們傳教無類,精心育人,桃李滿蹊。其中成五可謂得英才而育之,授知傳德,他所培育的學子祁貢日後成為清道光朝的柱石之臣,棟樑之材,封疆大吏——兩廣總督。為感謝師恩,祁貢親書金字匾和“九五福”三字,取《周易·乾》:“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之意,敬謝於成五,懸掛其大門、二門之上,筆力遒勁,蔚為大觀。成五宅寓,還建有“西怡軒”,意謂為人之師,自有樂趣。古時西黃石村學子家長還特別尊師重教。如成發茂墓誌銘曰其:“延名師課子孫讀,脩脯甚豐且敬禮不怠。”他對後代的教育要求有著十分正確的教育理念,“常諭子孫曰:讀書期明理耳,科第得失有命,但能敦行孝悌,既不愧儒服儒冠,彼日誦千言而令五經掃地,雖掇巍科,何足榮貴?吾不願汝曹效之也”。此話不僅是治家之格言,而且是教育之經典。古訓是式,可成後世之圭臬。我不禁感慨:“發茂真堪稱大賢,訓諭勝似朱家言。不求子孫入龍門,教子做人非等閒。”

尚誠信。西黃石村古代人經商貿易,持籌握算、發財致富的儒商先賢,營業有道,誠信為本,明來明去,不欺不詐。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買賣興旺,生意興隆。杜家曾獲取三晉之鹽營權,在晉豫兩省建商號七十二處,廣商販之路、通貨物往來、收利潤甚溥,市況繁盛。清道光年間儒商成春令,在其新建宅院的大門上書寫“敦士處”三字,體現了其經商敦實誠信的品德與操守。

  尚仁義。西黃石村先代前賢、仁人志士,以仁制心,以義行事,依仁蹈義,操守不渝。他們雖富貴榮華,卻生活節儉,並樂善好施。成發茂墓誌銘曰其:“平居自奉極儉,而施與慷慨不悕”。小十支院的林家幾代講仁義、守道德成為傳家風範,其後代在民國三十二年(1943)還救災濟貧,現尚有口碑。真乃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盛德必有百世之祀者也。

尚鄉情。“維桑與梓,必恭敬之”。西黃石村古代先賢有著共同的思鄉愛鄉情結和為鄉助鄉行為。他們雖在外做官或經商,但不遺鄉曲之情。他們在故土置房蓋屋,便是愛家鄉、不忘根的思想,也是為家鄉增磚添瓦的行為。人生若有寄,情繫金石固。回到家鄉,他們不論身份地位有多高、財產有多富、名聲有多大,均平易近人,與鄉親和睦相處,心投意合。成發茂墓誌銘曰其:“與交遊者皆信其無欺,見者莫不肅然起敬”。

尚公益。西黃石村古賢十分熱衷於村裡公益事業,出資獻地,在所不惜。如乾隆年間成攀瀛等偕公議量力捐資在村北植樹造林,芳林業集,稱“茂林口”,樹旁之池為“潤芳池”。清乾隆年間,先賢成福、成福山、成安泰三家有一小泊池,村中飲畜,洗衣皆依賴於此,他們三家商議情願將泊池獻於南社,歸公使用。清乾隆年間村社增修普覺寺,杜霞瀛帶頭捐資,出資之多可獨建古寺,但他卻不讓碑記載其事蹟,時人堅持有美必彰,後人才知其功德與禮讓行為。

吾以上所述西黃石村先賢之德行風尚,均有史可考、有據可查,至於民間傳聞軼事也多有義趣。碑碣殘存題刻,俯仰皆是,也很有研究價值,這些則有待於人們收集與揭示。使閭里之榮,觸石而出,潤澤沃野。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飽經風霜、歷經滄桑的古村落依然堅如磐石,此得益於人民群眾這一堅強的守門神與保護神。文革浩劫中,許多先賢后代與居住戶主像守護自己的生命一樣,珍存與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才使古村許多珍寶倖免於難。村民安其居、樂其俗、光其宗、耀其祖,並於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戴上了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桂冠。西黃石村黨支部,村委會以及廣大村民認為文化是根、文化是福、文化是魂、文化是旗,群策群力復興歷史文化名村,造福子孫萬代,只爭朝夕共創時代宏圖大業。盛夏烈日之下,傾盆大雨之隙,鋪古街、葺古宅、美環境、立牌樓等各項工程,如火如荼,與時俱進。我尋幽羨古風,更愛春光發,仰望村民承前啟後、繼往開來之精神氣魄與強勁能量,必將古村建設得更加美好!

山西這個村子,街巷縵回、曲徑通幽,花木扶疏...一天看不完


數日深情遊覽觀賞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西黃石,給我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其盛名洵非虛譽,名副其實。我要將此村作為第二故鄉,一輩子關心她,寵愛她,歌頌她!

山西這個村子,街巷縵回、曲徑通幽,花木扶疏...一天看不完

位置:

山西澤州縣與高平市、陵川縣交界處的北義城鄉境內,距晉城市區36公里。

駕車路線:

晉新高速公路——晉城繞城高速公路——G207右轉——西黃石村,總路程45分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