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體溫為何偏偏是37攝氏度?

楊yangyongbing


對於人體而言,37℃左右的體溫人體機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相應地當體溫失調的時候,人體的部分功能就受阻,是進化過程中固定下來的,和現代人類起源的非洲氣候有關。

人體的體溫大約在37℃附近,男女老幼、一天之內的體溫都有細微的差別,相應地嬰幼兒的新陳代謝很快,體溫稍高一些,女性比男性體溫稍高,青年比老年人體溫稍高,而且每個人的體溫每天可以有0.5-1度的波動,這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人類是恆溫哺乳動物,而哺乳動物的歷史已經相當久遠了,可以追溯到1億多年前,恆溫動物只有體溫保持相對穩定,才能更好地實現各種生理功能,進化史的原因使得人體溫度保持在37℃左右。人體的酶類都是蛋白質,而蛋白質的缺點就是對環境的衝擊的耐性不是很強,低溫和高溫,高酸高鹼的時候,人體酶類的功能都回收獨傲影響,現代技術可以提取出人體細胞中的各種酶,通過試驗驗證它們的最適溫就在37℃附近。而和人類起源於同一演化支的靈長類哺乳動物,體溫都在這個數值附近,可見體溫的形成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

在隨後人類遷徙到各大陸的過程中,人類的生產力已經可以為種群提供充足的食物,創造力也使得人類有鑽木取火、縫製獸皮衣服等保暖方式,可以保證體溫,並且現代人類起源的歷史也較短,體溫從那時候維持到現在。從人體的溫度調節上來說,人是恆溫動物,大腦中有體溫調節中樞,體溫調定點在37℃左右,可以使人體的溫度維持在37℃附近,是通過改變機體產熱和散熱實現的,冬天人體相應地散熱比較快,於是人體產熱就加速,夏季環境溫度高不利於人體散熱,於是人體就產熱減少,這也是夏天悶熱的時候沒胃口不想吃飯的原因。也有疾病因素導致的體溫升高,通常是體內損傷釋放的某些物質,使人體的體溫調定點上升到更高的水平,於是人就會發生高燒等症狀,而很多損傷都可以導致這種症狀,尤其是不明原因的發燒,在醫學上都是需要被格外注意的。

人體體溫維持在37℃左右是由於進化史原因,對於人體功能的調節來說,是體溫調節中樞活動的結果,只有在這個溫度下人體機能才能最大程度的實現,發燒或者體溫降低的時候,人的所有慾望都會降低。


來看世界呀


這個問題問的好!可能是提問者明知故問,而為引發討論。

我就回答一下吧。

首先看看人體的成分,人體中“水”約等於百分之七十,“水”對人體的生理活動是至關重要的。

而水分子的特性是,隨溫度的由低到高而發生形態變化的,由固體冰、液體水、大分子團、小分子團、水分子、氣化成氧、氫。

水分子在36℃時最為活躍,37℃會揮發成氣體蒸發,而帶走一部分熱量,維持了36.5℃的體溫。

中醫理論的保持“陽”氣,就是要讓水分子處於最佳的活躍狀態。

水對人體的生理的六大功能就不講了,“水”維持人體的體溫是功能的其中之一。

這就是人的體溫會保持在36.5℃的原因。

是否正確請評論。


古書今讀


我的理解如下

人類把冰水混合物定義為0℃,在標準大氣壓下,人類把水的沸點定義為100℃。在0℃~100℃之間分成了100個等份,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原理製成溫度計,根據這個定義測得人體的平均體溫為3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