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球員獲“冠中冠”入場券:從“女子冠軍”到“職業冠軍”的距離

女球員獲“冠中冠”入場券:從“女子冠軍”到“職業冠軍”的距離

英國時間11月4日晚,考文垂理光競技場將迎來首位以女子世界冠軍身份出戰斯諾克“冠中冠”賽的球員:瑞安·埃文斯。埃文斯擁有12座女子世界冠軍獎盃及9座女子英錦賽獎盃,是不折不扣的斯諾克“女皇”。

隨著斯諾克世錦賽、單侷限時賽、6紅球世錦賽、挑戰巡迴賽等賽事為女子球員敞開大門,只有頂尖球員才擁有參賽資格的“冠中冠”邀請賽終於向女子世界冠軍送出了“請柬”。因為女子世錦賽位列該賽邀請序列的第27位,而最終能獲得參賽資格的球員僅有16人,女子世界冠軍想進入“冠中冠”的競技場,除了要自強不息,還需要一點運氣。

9月,奧沙利文在上海大師賽的成功衛冕成為了埃文斯進入“冠中冠”的最後助攻。當時僅剩中錦賽、英格蘭公開賽、世界公開賽三項賽事的冠軍還未產生,而“冠中冠”賽的16個席位已確定12席,埃文斯因此順利入手一張門票。

男女球員同場競技總是能為比賽增加不少看點,而現年82歲的資深斯諾克記者、評論員克萊夫·埃弗頓則將關注點放到了“同工同酬”上。埃弗頓指出,即使埃文斯無法挺過“冠中冠”第一輪,她也將得到12500英鎊的獎金,而女子世界冠軍獎金僅為6000英鎊。

女球員獲“冠中冠”入場券:從“女子冠軍”到“職業冠軍”的距離

值得一提的是,曾經男子和女子網球賽事的獎金差距也非常懸殊,但1973年的一場性別大戰使其發生了徹底的改變。當時,狂攬法網、溫網和美網三個女子冠軍的比莉·簡·金遭到了前溫網男單冠軍鮑比·裡格斯的公然挑釁,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平權運動的比莉爽快接受了裡格斯的挑戰,並且在三萬名現場球迷和近五千萬名電視觀眾的見證下直落三盤,贏得了這場“性別大戰”。這場比賽後,美網成為了第一項實現男女“同工同酬”的大滿貫賽事。

然而,在斯諾克甚至檯球界都還沒有出現一位“比莉·簡·金”式的人物,縱使強如“女皇”埃文斯,也沒有贏得過頂尖男子球員,甚至是已退役的前頂尖男子球員。那麼,為何對體力要求遠不如網球高的斯諾克運動至今仍極少出現男女球員勢均力敵的場面呢?

6屆斯諾克世錦賽冠軍史蒂夫·戴維斯曾經表示不看好女球員打進世錦賽正賽,他認為男球員更容易進入“忘我式沉迷”的狀態,這是一種能夠目不窺園,廢寢忘食,專注於一件事情,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

女球員獲“冠中冠”入場券:從“女子冠軍”到“職業冠軍”的距離

此番言論隨即遭到猛烈抨擊。英國上議院議員、殘奧會冠軍格蕾-湯普森女男爵以女子馬拉松運動員保拉·拉德克利夫帶娃、跑步兩不誤的例子,說明女性同樣有堅持不懈的毅力,並且能夠同時高水平完成多項任務。更令人驚歎的是,2006年女子斯諾克世錦賽中,懷孕七個多月的埃文斯竟然還能贏得冠軍。

不過,就連埃文斯本人也曾表示,一般來說女性缺乏男性那樣的“殺手本性”。2019女子英錦賽亞軍、羅尼·奧沙利文的表妹瑪麗亞·卡塔拉諾也贊同女性和男性的思維模式有差異。克萊夫·埃弗頓則拿國際象棋舉例,即便是無需身體對抗的國際象棋界也出不了幾個能比肩男子頂尖高手的女棋手。

但埃弗頓同時承認,問題的答案並非如此簡單和肯定,也沒有科學研究證明男性在專注力上比女性更勝一籌。但可以確定的是,女性進入斯諾克運動時的確會面臨不少男性不太會遇到的阻礙,比如球房環境不友好、實戰經驗少、言語冒犯、隱形歧視等。

女球員獲“冠中冠”入場券:從“女子冠軍”到“職業冠軍”的距離

斯諾克攝影師莫妮科·林博斯在推特上曾就此問題寫道:“球房裡很少看到女性。然而一旦有女人出現,她們總要被打量個透。當她們俯身擊球時,經常會得到涉及女性身體的評論。”著名女裁判塔布在2013年世錦賽半決賽對羅尼·奧沙利文向其作出的不雅動作提出嚴肅警告,然而推特上的一些奧沙利文“死忠粉”卻怪罪塔布小題大做,害得奧沙利文打丟下一杆球。英國廣播公司女主持人黑澤·艾文曾口誤將史蒂夫·戴維斯和奧沙利文1997年的大師賽經典決戰說成了“1979年”,有解說員和球迷竟將其歸咎於“一孕傻三年”。就在今年3月,女子世界第三瑞貝卡·肯娜還因性別原因被禁止進入英國某斯諾克俱樂部。

以上問題或許尚能通過強大的內心與合法的申訴來克服,但對於有志於職業比賽的女球員來說,獎金過低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大難題。埃文斯在幾年前曾抱怨過:“獎金實在太低,全職打比賽還不如去超市收拾貨架掙得多。早知道我就好好學習,當個會計。”她優秀的前輩們包括艾莉森·費雪、凱倫·科爾、凱莉·費雪等有能力打出破百的女球員,都轉道美式檯球或其他行業,以謀求更好的生活。

關於獎金的問題往往陷入死循環。因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沒有競技水準高超的比賽,就無法吸引到觀眾;沒有觀眾,就沒有贊助商和轉播商。“同工同酬”道阻且長。

女球員獲“冠中冠”入場券:從“女子冠軍”到“職業冠軍”的距離

幸運的是,在多方努力和支持下,近年來女子斯諾克巡迴賽發展迅速,女球員擁有了更多登場亮相和賺取獎金的機會。不久前,世界臺聯主席傑森·弗格森再次強調,世界斯諾克職業巡迴賽的大門是向所有球員開放的,沒有性別限制,只要足夠優秀。

所以,說到底,女子斯諾克的真正繁榮還是需要“比莉·簡·金”式人物的出現,還是需要眾女球迷揭“杆”而起。從“女子冠軍”到“職業巡迴賽冠軍”的差距遠不能用一張“冠中冠”入場券來衡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