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宋國的傻子特別多?

在先秦諸子寓言中,宋國的傻子特別多,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我們來看看原因。

先來看宋國的源起。武王伐紂,紂王在鹿臺自焚,商滅,周立,然後周天子分封諸侯,把商紂王的兄長微子啟封於商朝舊都商丘,建立宋國,封他為公爵,尊他為“三恪”之一,以奉商祀。

而像晉、魯、鄭等諸侯國是周天子的同姓國——姬姓國,像齊、秦等諸侯國為周朝的大功臣。而宋國是由於本朝對前朝的恩典建立起來的,宋國不是姬姓國,也沒有為周立下功勳,它不屬於正統,不被尊重。

為什麼宋國的傻子特別多?

再看宋國的國君。宋襄公最初還不錯,曾幫助齊國復國,也曾入圍“春秋五霸”。一次宋襄公與楚王會盟,遵守武德,遵守規矩,不帶軍隊,被楚王扣押,後被放回宋國。

接下來泓水之戰,宋襄公堅守戰爭禮儀,非要等楚軍渡過河排好隊伍,才開戰,結果被打得大敗。國君這樣迂腐,國民又能如何?於是宋人被看作不知靈活變通的死板僵化的代表。

三看宋國的地位。春秋後期與戰國時期,宋國慢慢衰微,成為在大國夾縫中生存的小國。後來為齊、楚、魏三個大國聯手所滅,其國土也被這三國瓜分。滅亡的小國,與鄭國一樣,任人宰割,沒有話語權,於是宋國人也成了諸子寓言中的愚人。

最後看宋國的國情。宋國地處中原,約十萬平方公里,皆為膏腴之地,農業比較發達,經濟比較發達,宋國人善於經商,商丘、陶丘、彭城等皆為繁華的城市。

可是民以食為天,中國古代基本上是農業社會,一直有重農抑商的傳統,大多數人對商人沒多大好感,認為“無商不奸”。於是人們輕視追逐利益的商人,自然而然也會輕視擅長經商的宋國人了。

由於這四點原因,於是乎,宋國傻子多,其中有兩個大家耳熟能詳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的故事:深秋的一天,宋國人正在田裡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隻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蹟的出現。

為什麼宋國的傻子特別多?

這個愚蠢的宋國人被批死守狹隘經驗、墨守成規。

揠苗助長的故事。有個擔憂他的禾苗長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國人,一天下來十分疲勞但很滿足,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說:“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兒子聽說後急忙到地裡去看苗(的情況),然而苗都枯萎了。

為什麼宋國的傻子特別多?

又一個愚蠢的宋國人,他被批違背客觀律辦事,結果是好心辦壞事。

還有“狗猛酒酸”“宋人名母”等都是發生在宋國人身上的故事……

實際上,宋國人並不呆頭呆腦,也不刻板守舊,不應對他們抱有地域歧視。莊子、惠子、墨子等大賢都出自宋國,連聖人孔子的祖籍也在宋國,他們幾個都是著名的思想家,建立有各自的思想體系。

當然寓言只是故事,當故事來讀,笑一笑,樂一樂,千萬不可當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