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未來會不會超越北上廣,成為超級國際大都市?

美朮生


未來深圳是不會成為國際都市。

成為國際大都市,不僅僅是繁華的表面,還有該城市底蘊,說到城市底蘊,深圳就立馬矮下去。

1. 教育 的確,深圳某些樓盤就可以買紐約不少地,但城市發展離不開人才,紐約的好高中在美國前100名排名可不少,世界著名的大學至少5所,請問深圳在教育方面與它的繁華匹配?深圳市有多少高中,並在國內有足夠的競爭力?深圳市有多少國內著名大學,又有多少屬於國際著名學校?

2. 產業發展方向轉變 深圳如今繁華的局面是因為之前幾十年努力發展實業的結果,自從房地產金融化,房地產主業化,深圳的製造業從2012年後開始急劇流失,實業的空心化,金融業和房地產的高漲,使得眾多高科技企業一邊要承擔正常研發週期成本,一邊還要承擔因產業發展而導致額外增加的各項成本,嚴重壓縮了企業發展空間,削弱企業市場競爭力。

3. 產業鏈移出 像紐約這些國際大都市,都會站在諸多產業鏈的頂端,比如紐約的金融業,但深圳原本稱道的製造業,很多細分行業因為產業鏈整個移出,深圳都處於空心狀態,發揮不了源頭或領頭作用;深圳的金融業一直都未超越上海,現在上海周邊實業發展迅猛,深圳實業卻空心化,消費會呈現下滑狀態,金融業失去依附的實業和消費支持,更難超越上海,這點可以參考香港,當實體經濟一片哀嚎時,金融業也深受其害,很多金融公司同樣在破產邊緣徘徊。

4. 新實驗區建立 這是深圳最近最出風頭的地方,但深圳好像忘了5G的研發和大力推廣者———華為,在2012年就開始將重要部門移出深圳,自然這些產業鏈也跟著離開深圳,深圳雖然有很多智能化企業,但之前產業鏈整個搬出,智能化研究的高成本,深圳對實業的忽視,無一不對5G和智能化產業發展形成嚴重障礙,現在長三角在人才、資金方面是完勝深圳,同時還具備深圳所沒有的———大量智能化設備生產企業及需求方。

深圳現在最重要的是保持城市活力,金融業比不過上海,香港的狀況說明了只發展房地產去工業化實業化只會走向沒落。


吉吉可可利


筆者在2017年12月份做過一次預測分析,並在“中國二十年內最有可能成為中國十強城市有哪些?”的回答中作了詳細的分析。模擬預測結果是:2037年的十一強城市排名分別為:深圳、上海、廣州、北京、重慶、杭州、天津、成都、蘇州、武漢和南京。其中最大的黑馬就是深圳,深圳GDP預計到2037年會超過國內所有的城市而奪得冠軍的寶座!


深圳預計到2037年將以7.4萬億的經濟總量,超過上海的6.5萬億、廣州的6.3萬億和北京的6萬億成為了全國GDP第一的城市。還有廣州也可能會超過北京而重新進入全國前三的實力,北京會屈居第四,重慶緊跟其後。而另一匹黑馬可能就是杭州,杭州或將會以4.5萬億的經濟總量排在重慶之後,位居全國第六。

與此表有較大出入的應該多了一個合併萊蕪後的濟南,濟南的地位會進一步提升。或許會超過長沙排在青島之後。大西安主要是為了區別合併咸陽先的區域範圍。

根據深圳建設社會主義特色先行示範區的目標定位:到2025年,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到2035年,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到本世紀中葉,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深圳的未來不是簡單地成為國際大都市,而是要成為卓越的全球標杆城市。

至於超級國際大都市可能還不是這麼簡單地進行定位。未來將會進一步融合珠江東岸的幾大城市。香港、深圳、東莞、廣州和佛山等三大全球城市和二個大城市會實現完全融合。五大城市的總面積只有1.6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北京或杭州的面積。未來全國融合勢在必行,而且深圳是核心,也就是超級大都市的核心區。

在2018年的深圳總體規劃中就劃了一個50公里的城市腹地半徑,包括惠陽、東莞部分地區和中山的翠亨新區,還有香港的範圍。從如今的發展和變化節奏看,深圳成為59公里半徑的中心區速度還會加快。

以上所有在預測是以我國經濟不出現巨大風險為前提,而且是奔著從中高等收入國家向發達國家循序漸進邁進的過程,並順利地朝著跨過了中等收入國家的陷阱的目標推進。以深圳2037年7萬億的GDP總量來估算,即便是達到2300萬的人口數量,那麼也是達到人均GDP5萬美元的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準。而到2050年,深圳完全可以成為一個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越的全球超級大都市。


鞅論財經


最近,深圳“先行示範區”方案的重磅出臺,把這座城市推到了聚光燈下,根據深圳建設社會主義特色先行示範區的目標定位:到2025年,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到2035年,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到本世紀中葉,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這樣的大動作不免讓人疑惑:未來深圳是否會超越北上廣?



小編的理解是,北上廣深雖然在人才、科技、金融等方面有競爭,但關鍵不在於互相取代,它們都是全國的頂級城市,各有各的優勢,是我國參與世界核心城市競爭的一流城市。深圳的定位從區域中心城市一躍成為“全球標杆城市”,是國家對標國際最先進的標準來規劃的,必有其深謀遠慮。

其實在此之前,北上廣已是國家規劃建設中的國際大都市,當時全國只有香港、北京、上海、廣州、重慶五個城市被賦予建設國際大都市重任。從深圳的定位來看,未來深圳也會成為國際大都市,全球標杆城市。

這些年來深圳的發展有目共睹,40年前,深圳從一個小漁村起步,GDP不到香港的1%,而到了2018年,深圳GDP就成功逆襲香港,成為全國第三,亞洲第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今從“經濟特區”轉變為“先行示範區”,未來深圳將會更上一層樓,不斷創造新的奇蹟!


錦繡中源


這是誰說的,來,深圳房東,二房東,萬科,恆大,寶能,深圳稅務局,深圳社保局,深圳交警,深圳地鐵起立鼓掌






陰陽眼看市場


深圳超越北上港,已是不爭的事實。儘管這幾個地方,有的是首都,有的是老牌國際大都市,有的是華南第一現代都市。但,不得不承認,她們在充滿朝氣蓬勃的活力方面,不如深圳!深圳,一定要超越她們,而且更要超越香港,讓香港那些糊糊蛋明白,你在深圳面前,還是窮地方!


用戶13688672191


估計2025後,國內將不是是單個大都市的竟爭和比較了,而是開始以各大都市圈的竟爭對比。都市圈以一小時通勤時間為半徑的緊密型城市組成。至2035年,全國將形成或成熟下述五大都市圈:1,上海大都市圈,包括上海,蘇州,無錫,常州,南通,嘉興,舟山,寧波,紹興,湖州。2,深圳大都市圈,包括深圳,東莞,惠州,河源,汕尾,中山,珠海。3,北京大都市圈,包括北京,天津,雄安,唐山,保定,張家口。4,廣州大都市圈,包括廣州,佛山,中山,珠海,清遠,江門。5,成渝大都市圈,包括兩市周圍幾個地市。而上海大都市圈將較大規模領先深圳大都市圈。上海大都市圈將進入世界前五名,而深圳大都市圈,北京大都市圈,有望進入世界前十名。港澳因為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暫不列入。


chen8422768679437


深圳這個城市最大的特點就是,人口輪換節奏快,年青來深圳闖,成功的有些留下來了有些回去了,打工的也一樣,城市負擔輕,每年又有大批的新鮮血液補充深圳,高校畢業生都是幾十萬入深,深圳的老年人好多都是來子女家看孫子的,不足之處就是學校,醫院的建設落後些。


羅湖冷娃


目前還看不出來,因為時代差距太大。

北上廣。都是很有底蘊的城市,各有各的特色。深圳目前還看不出來。頂多算得上是產業上有特色。別的真的乏善可陳。

都說一代富二代貴三代有味道。深圳恐怕還得再過幾十年才能看出來,到底是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城市。

現在真的只是一個特區而已。

除了經濟,別的沒有什麼可說的。


用戶1968254232585


要說城市也是有基因的,北上廣深各自的基因不同,要說超越某些單項可能現在就已經超越了,得具體到哪一方面?比如說經濟總量,或者再具體到高科技民營經濟,教育(高升本人數,大學數量,質量),醫院,人均公園面積,人均住房面積……總的來說,機會很大,畢竟深圳這個城市節奏快,人員務實,年輕,有幹勁,人員結構還ok,政府要做的就是加快文教體醫行的保障,解決掉四海八荒來深的打拼者的後顧之憂。


荔枝G


深圳現在缺的是地盤和文化底蘊,空有一身本事身展不開,北上廣重慶都是歷史悠久的城市!可深圳沒有,深圳就是個暴發戶,搞的再好也讓人覺得只是個土豪,如果把中山納入就不一樣了,孫中山在這頂著。另外中山經濟不錯,又有大片土地,剛好又在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地帶,能更好的連接港澳,起到很好的拉動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