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和西漢哪個歷史影響力大?

君臨天下999


客觀地講,一個朝代對歷史的影響,難免分為正面和負面兩個方面。

西漢和東漢一脈相承,都是“漢”朝;東漢繼承西漢的遺產並有所發揚,尤其在文化、科學技術等方面超過西漢。

所以,若論兩朝對歷史的影響,各有千秋。

先說西漢。



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劉邦稱帝后就以“漢”為國號。漢朝國威遠揚,因而漢地、漢人、漢服、漢字等“漢”文化稱呼由此而來,影響至今。

劉邦稱帝后,將周朝的分封制與秦朝的郡縣制融合,採取“郡國制”,郡縣和封國並存,後世朝代多有沿襲。

劉邦對異姓諸侯王猜忌並相繼剷除,立國之後大殺功臣,成為後世朝代的慣例。

建國初期採取“休養生息” 的國策,使得社會經濟迅速恢復,人民安定。這成了後世開國皇帝的慣用國策。

文、景帝時期,推行“約法省禁”的政策,廢除一些嚴刑苛法,從而推動中國法治進入文明時代。



漢武帝時期推行推恩令、獨尊儒術,從此使儒學逐漸成為中國曆代的國家統治思想。

西漢末期,使國家宗教政治倫理化,並恢復了其世俗性功能,從此國家宗教成為維護封建統治為主要目的的宗教工具。

漢武帝時開始推行鹽鐵官營、均輸平準政策,加強了中央集權的經濟力量,這也成為後世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的慣例。

自漢武帝之後,外戚輔政,漢元帝時期外戚與宦官勢力興起,這為後世外戚與宦官干政留下了範例。

面對強大的匈奴,劉邦建國初期就開始實行“和親”政策,至唐朝時還在沿襲,與吐蕃“和親”。



漢武帝時期大規模反擊匈奴,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漢元帝時結束了百餘年的漢匈之間的武裝衝突。這創造了世界歷史上農耕民族打敗強悍遊牧民族的奇蹟,也保護了中國封建經濟的發展,北部邊境地區得到進一步開發,便利了與西域的交通。

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溝通中原與西域各國的聯繫,從而開闢了連接歐亞大陸的“絲綢之路”,舉世聞名。



漢宣帝時,設置西域都護府,從此正式將西域納入中華版圖。

西漢極盛時期,疆域東並朝鮮、南據交趾、西逾蔥嶺、北抵大漠,國土面積達609萬平方公里,奠定了中華的基本疆域。

西漢時期,漢族與西域、西南、東南沿海地區各族人民的經濟、文化聯繫日益密切,也促進了南方經濟、文化的發展和融合,建立和發展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

另外,西漢的手工業、科技等水平也有很大發展,例如出現了嶄新的、高效率的先進技術--炒鋼,在鋼鐵冶煉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再說東漢。



東漢繼承西漢衣缽,也是個大一統的中原王朝。

開國皇帝劉秀以“柔道治國”為主理念,退功臣、進文吏,使得大多數開國將帥皆以列侯歸鄉享受優厚待遇,而不參與政治。這一不流血的政治鬥爭手段被後世多有效仿,例如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

在行政體制上,劉秀使政務都經尚書檯,總攬於皇帝。“尚書檯”和六曹機構是後世“三省六部制”的雛形。

劉秀自建立東漢政權之時,就崇信“讖緯”,將儒學思想神學化,用人施政、決策重大問題、對儒家經典的解釋等,都以“讖緯”為指歸。這也導致了讖緯迷信社會化。

東漢選拔官吏的制度是“察舉”和“徵辟”,這個制度的弊端使得豪強地主盤根錯節地控制著各級政權部門,等級關係日益固化,形成一批“世代為官”的豪門閥閱、“儒學世家”,發展為後世的門閥士族。

東漢中後期,太后稱制、外戚干政,幼君多借助宦官才能親政。漢靈帝時開宦官領兵的歷史先河。



東漢末期,開始形成州、郡、縣三級行政建制,一直延續到隋朝“廢郡”為止。

以舉國內附的哀牢國之地設永昌郡,初步奠定了中國對雲貴地區的統治範圍。

明帝時,派使者赴天竺求得佛經及沙門,並於洛陽建立中國第一座佛教廟宇白馬寺。佛教從此傳入,對中國的文化思想產生了重大、深遠的影響。

太平道、五斗米道出現,使得中國本土宗教--原始道教形成。

針對匈奴取得重大軍事勝利,北匈奴軍隊被消滅,南匈奴內附並被漢化。西遷的北匈奴後裔輾轉到了歐洲,將西羅馬帝國攪得天翻地覆,改變了世界歷史格局。



班超平定西域諸國,立下了歷史功勳。期間他還派甘英出使大秦國,足跡達波斯灣。

恢復並發展成完整的“絲綢之路”路線,西端在歐洲,東端到東漢京師洛陽。

鮮卑族成為一支威脅力量,後來建國、拓展疆域,影響了中國歷史發展格局。

朝鮮半島北部的高句麗、百濟國,都處在由原始社會向階級社會過渡階段,在東漢的強烈影響下,走上封建化道路。

光武帝時,日本國王遣使進貢,願為漢臣藩,求漢皇賜名。漢以其人矮,遂賜“倭國”,賜其王為“倭奴王”並賜封“漢委奴國王金印”金印。這顆金印成為日本國寶,並作為中日兩國最早友好交往的證明。

在交趾、九真、日南三郡(涵蓋今越南北部)發展政治、經濟等,給當地以深刻的影響。

大興儒學,太學林立,學術氣氛濃厚,故而在中國歷史上的科技、文化方面成就突出。


文化方面,鄭玄將經學推向高峰,並開創鄭學;科技方面,蔡倫改進造紙術,使文字記錄方式脫離竹簡時代,同時也成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張衡發明了地動儀和渾天儀;製陶業的發展,使中國徹底脫離了青銅時代,陶瓷用品逐漸廣泛應用;是中國傳統醫學創立的重要時期。


蘭臺說


西漢的影響力太大了,我可以說影響力現在還有,如:現在的漢族為什麼不叫秦族、隋族、唐族、宋族、元族、明族、清族?秦始皇雖然建立了中央集權制的國家,可是時間太短,沒有鞏固好政權,而西漢鞏固了政權,並且和周邊國家、部落建立了良好的外交關係。在當時是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國家,現在叫漢族、漢語可能就是這個原因。再說句題外話,在美國有唐人街,可見唐朝也是很強大的,我說唐人街就是漢人街,華人街。


漁樵之人W


東漢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從建國到滅亡都在吊打北方遊牧民族的漢人朝代。唯一一個。西漢前期要很親納貢,唐朝前期被突厥打,後期被吐蕃搞。西漢和唐對遊牧民族都是保持了幾十年的優勢。

東漢就不一樣了,開國以後,主動去搞匈奴,班超重啟絲綢之路,立國近兩百年,一直吊打遊牧民族。就算最後快滅亡了。地方割據勢力也是吊打匈奴烏桓等。東漢末年群雄紛爭,北方遊牧民族也只能是看的份!!


伊洛川373


在中國歷史上,一直有“強漢盛唐”的說法,西漢曾有“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言壯語。東漢也有“光武中興”、“明章之治”的開明盛世。

西漢和東漢都是中國歷史上先後大一統的中原王朝,統稱漢朝。但是提起漢朝,很多時候會讓人想到的西漢,那麼東漢和西漢相比哪個歷史影響大呢,我大致說一下兩漢的軍事、經濟發展、科技文化等方面。所以都是見仁見智的

一、軍事實力:

西漢立國之初就受到匈奴的威脅,前幾位皇帝都在採取“和親”策略,但都在休養生息,積極備戰,漢武帝時期強化了軍隊,增設樓船(水軍)等軍種。軍隊的加強,使中央集權有了更堅強的支柱,同時也加強了對外和對內鎮壓的力量。最終才有衛青霍去病千里奔襲,報仇雪恨。

而且與西漢作對的匈奴是北方最強大的民族,頻頻侵犯漢朝。最後在漢武帝強勢反擊下,匈奴力量大大削弱,無力再大舉南下。



東漢面對的是分裂了的匈奴,匈奴力量相對弱。東漢且外戚宦官輪流幹政,外戚擔任大將軍,宦官領兵。地方上的郡國兵經東漢初期多次裁撤、削減,只剩下邊郡與內地關隘的少數駐軍。遇有戰亂,都是臨時募兵或抽調京師北軍出戰。所以還是西漢的軍事實力更強。

二、經濟發展:

西漢時牛耕更加普遍,鐵製農具的製作與使用比較廣泛,農業得到很大發展。西漢早期奉行重農抑商政策,雖然恢復了農業生產,而商人地位低下,經濟勢力略顯不足。冶鐵業等對國家有利的手工業也被壟斷,商業、手工業走向衰落。

東漢時期,生產工具的改進有顯著的成就,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同時提高了生產效率。鐵犁牛耕的改進和推廣,讓東漢時期的農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同時政府並未制定限制商人獲利的法令,冶鐵業也改由社會自營,商人與手工業者的積極性得到提高。如人口增長、對外貿易、土地制度等方面也得到發展。論起整體經濟,東漢可能要更勝一籌。



三、科技文化:

西漢初年以“無為而治”的道家思想為治國理念,後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成為正統並深深影響中國。

東漢的文化上只是繼承儒學,僅在一些方面做了調整與改革,使之更加適於當時的社會狀況,雖然無開拓精神,但東漢大興儒學,太學林立,學術氣氛濃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加上東漢的科學技術更是遠超西漢。蔡倫改進造紙業,使造紙原料多樣化,取材方便,提高了紙的質量,便於普遍推廣。從此,紙張迅速代替了過去的竹簡、木牘,大大便利了科學文化的傳播和推廣。



張衡製造了“渾天儀”、“地動儀”等科學儀器,製造這些儀器的原理仍被廣泛使用。同時,東漢在醫學、繪畫等方面的成就亦是很高的。由此可見,東漢的科技文化要強。

兩漢都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時期,都各具特色。東漢理論上是強大於西漢的。之所以會給人一種西漢比東漢強大,就在於西漢的軍事實力實在強大,因有那些“北擊匈奴”、“封狼居胥”等膾炙人口故事;東漢由於戰事較少,更注重文教。



那麼東漢和西漢相比哪個歷史影響大呢,我覺得東漢比西漢對歷史的影響大。

不知道大家怎麼樣看,希望留言多多交流,謝謝指點!


歷史舊話


這個問題如果從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等方方面面來回答是非常複雜的。西漢享國210年,東漢享國195年,東漢光武帝劉秀認為自己是光復了漢朝。

通常有人認為西漢歷史影響力大,如果細讀東漢歷史,東漢歷史影響力也不遜色,這兩個大一統朝代是中華民族歷史輝煌時代,由漢族、強漢盛唐、漢唐盛世等稱謂就可以顯示出來。東漢漢和帝以後的皇帝能力一般,外戚和宦官交替把握政權,184年爆發黃巾大起義,東漢王朝逐漸處於明存實亡地步。西漢末期局面比東漢末期好。

西漢劉邦及其開國功勳豐沛集團成員多數是小吏平民,東漢劉秀開國功勳南陽籍河北籍高官豪強居多。偉人毛澤東曾說劉邦是封建帝王裡面最厲害的一個。也曾說劉秀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的一代明君。

西漢有文景之治,漢武盛世,昭宣中興,國土面積達610萬平方公里,漢平帝人口達5959萬,為兩漢之最。

東漢有光武中興,明章之治,永元之隆,國土面積達580萬平方公里,漢桓帝人口達5648萬。

西漢牛耕和鐵器使用普遍,手工業獲得巨大發展。對外貿易發達,開闢絲綢之路。

東漢杜詩發明了水排(鼓風爐),極大提高冶鐵質量和效益,是世界冶鐵史和機㭜史上偉大發明,約早於歐洲一千多年。紡織業發展迅速,蜀錦已馳名全國。恢復了西漢末年荒廢的絲綢之路。

西漢武帝時期武功昌盛,大規模開疆拓土,平定了東甌、閩越,吞併滇國,置益州郡,攻滅南越國,進佔海南島。尤其派衛青、霍去病對匈奴進行了沉重打擊。漢宣帝時設西域都護府。

東漢時期雖沒有建立漢武帝那樣顯赫的武功,但也取得一些成績。復置西域都護府,哀老國舉國內附,奠定我國對雲南地區統治範圍,徹底打敗北匈奴,導致北匈奴西遷。

東漢前期經濟、文化、科技技術等方面超過了西漢時期水平。105年蔡倫改進造紙術,造紙術成為了我國四大發明之一而流傳至今。張衡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華佗是第一位使用麻醉技術的醫生,張仲景《傷寒雜病論》是中醫史不朽的著作。許慎《說文解字》成為漢字學開山鼻祖。


大白白野


西漢和東漢各有兩百年之久,雖然漢光武帝劉秀從立國延續了"漢"的名稱,但兩漢被統稱為漢代,但實際上應該被視為兩個不同的朝代。事實上,西漢和東漢在國家的基礎、皇權的力量、社會結構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如果我們想z哪個回到更好,哪個更弱,我們還需要從多方面來看:

一、軍事力量

西漢初,受到匈奴人的威脅。雖然歷代皇帝都採取了"和親"的溫和策略,但都在休養生息,積極備戰。只有當漢武帝的時候,衛青霍去病千里迢迢去攻打匈奴立足草原。此外,抗擊西漢的匈奴人也處於武力的鼎盛時期,幾千年來帶領匈奴人成為北方最強大的民族是遊牧民族的幸運,並且頻繁地入侵漢人家族的土地。即使是西漢的開國元勳劉邦,也不得不避開匈奴人的鋒芒。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強大的西漢王朝遇到了同樣強大的匈奴,雙方進行了艱苦的鬥爭,最終西漢王朝取得了勝利。在漢武帝的強烈反擊下,匈奴勢力大大削弱,無法大規模南下。

東漢時期面對分裂的匈奴,遠不像西漢時期那樣困難。此外,西漢王朝建立了一支比秦朝更完備的武裝力量。漢武帝時期,軍隊得到加強,增加了船(水軍)等服務。隨著軍隊的加強,中央集權已經成為一個更強大的支柱,同時也加強了外部和內部的鎮壓力量。另一方面,在東漢時期,太監輪流從政,太監擔任將軍,太監領導軍隊。東漢初年,地方縣兵多次裁撤,只剩下少量駐紮在邊郡與內地關隘之間的軍隊。如果發生戰爭,則是臨時徵募或部署北方軍的京師作戰。相比之下,西漢的軍事實力更強。

經濟發展

西漢時期,養牛比較普遍,鐵農具的生產和使用更加廣泛,農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漢武帝時期,"太倉的小米陳晨,充滿了腐敗不可吃的景象。西漢初期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雖然恢復了農業生產,但商人地位低下,經濟實力略顯不足。對國家有利的鐵冶煉和其他手工業也是壟斷的,商業和手工業也在下降。

東漢時期,生產工具的改進取得了顯著成績,減輕了農民負擔,提高了生產效率。全鐵犁的使用和改良,不僅可以節約土地和勞動力,而且可以進行深耕。東漢時期鐵耕牛業的改進和普及,使農業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同時,政府沒有制定限制商人利潤的法令,鐵工業也轉變為社會自給,商人和手工業的積極性提高了,商業和手工業的發展一直很順利。除了工業、農民和商業之外,還有其他方面,如人口增長、對外貿易、土地制度等。在整體經濟方面,東漢可能要比其他國家更好。

總結:兩漢都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時期,兩漢都有自己的特點。西漢在理論上強於東漢,西漢之所以強於東漢,即西漢的軍事實力真的很強,也有那些“北擊匈奴”、“封狼居胥”等熱血故事,吸引了無數人對它的嚮往;東漢因少了戰爭,更注重文教,相形之下,溫柔典雅。兩個朝代各有其長處。


公元前


西漢的影響力遠遠大於東漢,不管是軍事力量、還是民族影響力、還是經濟發展力或者疆域擴展都遠遠大於東漢,而且西漢出了好多有魄力的帝王將相,例如有魄力的帝王有: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漢宣帝、漢昭帝,著名的將軍有:韓信、周亞夫、李陵、衛青、霍去病、李廣馮、馮奉世、趙充國等著名軍事天才,而且著名的“絲綢之路”也是開創於西漢武帝時期。而東漢的皇帝大部分都比較年幼,壽命也比較短,官官和外戚鬥爭專權嚴重,並且東漢對中國歷史也沒有什麼大的貢獻,所以東漢和西漢不在一個級別,可以用個比喻來說:東漢是個敗家富二代,西漢是富二代他爹 創業者!


大唐三郎


肯定是西漢比東漢厲害太多了。

西漢王朝有好幾個皇帝在中國歷史上名氣和影響力都很大,漢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物,漢文帝、漢景帝開創了“文景之治”,是歷史上有名的盛世,漢武大帝劉徹更是大名鼎鼎,北擊匈奴南征南越吞併朝鮮,派遣張騫出使西域,漢宣帝劉詢也算是一個合格的守成之君,維持住了西漢的繁榮強盛。

西漢從漢成帝劉驁開始衰落,漢成帝貪圖女色,寵信趙飛燕、趙合德姐妹,整日沉溺在溫柔鄉中,最終死在床上,漢哀帝劉欣有斷袖之癖,寵愛同性戀董賢,西漢後期幾個皇帝不務正業,西漢逐漸走向衰亡。

東漢在歷史上最沒有存在感,只有開國皇帝劉秀和末代皇帝漢獻帝劉協還有些知名度,東漢中期的那些皇帝們幾乎連一點名氣都沒有,都是些幼君、昏君、斷命鬼,叫什麼名字都不知道,大權旁落到外戚宦官手中,跋扈將軍梁冀專權毒死皇帝,大將軍何進、何皇后專權,十常侍之亂,最後爆發黃巾軍大起義,東漢滅亡。


西賊聞之心膽搖


我覺得西漢的影響力大,原因如下:

一.西漢的盛世時間長,皇帝的名氣大。

1.毛澤東說劉邦是封建皇帝最厲害的一個,是非常高明的政治家。平民出身的劉邦開創了平民政治,西漢出現了一大批布衣卿相,如蕭何、曹參和陳平,這些人赫赫有名,為西漢增添了不少名氣。

2.漢文帝被稱為史上最完美的皇帝。漢文帝是一個仁義之君,為歷代農民所敬仰,也為封建士大夫所歌頌。曾國藩:“天下惟誠不可掩,漢文帝之謙讓,其出於至誠者乎!”

王夫之:“漢興,至文帝而天下大定。”

3.漢武帝的雄才大略以及他的大一統事業為後來史家所稱頌,也為影視提供了很好的題材。

漢武帝使以漢族為主體的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空前的鞏固,以儒家為主的漢文化的主流形態基本形成,開啟了中國文明富強的序幕。漢武帝時代的政治體制、經濟形式和文化格局,對後世留下相當重要的歷史影響。

西漢的這些光輝遠遠蓋過了東漢,東漢除了漢光武帝,漢明帝和漢章帝外,其它的都默默無聞。

西漢的盛世有文景之治、漢武盛世和昭宣中興,盛世時間遠遠超過東漢。


二、.西漢首次充分展現了農耕文明的硬實力和軟實力,證實了農耕文明的先進性和優越性。

經過文景之治,到漢武帝時期,西漢國力強盛,為出擊並打敗匈奠定了基礎。與匈奴的戰爭不僅僅是兩個政權的對抗,更是兩種文明的對抗,是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的對抗,這次的勝利使後世統治者有信心去面對來自少數民族或者說是外部的威脅。有時候縱使硬實力不行也能以先進的軟實力去同化他們,這正好說明了中華文明能夠傳承幾千年的可能性和應然性,這對後世影響非常深遠。

三、.西漢開始實行黃老之學,後又實行以德為主,以刑為輔,也就是外儒內法,這一統治思想為以後的封建王朝所沿用。

另外,在統治時間和疆域方面,西漢比東漢都來得長和廣,西漢還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史學家司馬遷,這些也是西漢的影響力比東漢來得大的一些原因。

當然,任何歷史時期都有它的獨創性,我們都不能抹殺,但是就西漢和東漢比,我覺得西漢的影響力大大超過了東漢。



圖書館和運動場


東漢只是國土面積比西漢鼎盛時期萎縮一些,東漢在文化科技經濟人口對外交流全面碾壓西漢,西漢有和親納貢的屈辱史,劉邦差點沒有死在白登之圍,被匈奴單于冒頓狠狠羞辱了一次,單于要劉邦把老婆呂后貢獻出來,東漢竇先竇固建把匈奴殺的望風而逃,班超更是率領36人平定西域各國,最後一舉將匈奴殺出中國,從此匈奴在中國絕跡,大家說西漢牛還是東漢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