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生產的第一輛汽車駛出工廠,歡呼的一汽人幾乎喊啞喉嚨

1953年7月15日,是一汽奠基典禮的日子。由毛澤東主席親自題寫的 “第一汽車製造廠奠基紀念”的白玉基石,被安放在廠區中心廣場上。

新中國生產的第一輛汽車駛出工廠,歡呼的一汽人幾乎喊啞喉嚨

一汽奠基儀式

新中國生產的第一輛汽車駛出工廠,歡呼的一汽人幾乎喊啞喉嚨

一汽開工典禮

奠基儀式後,一汽工程正式上馬,全國各地掀起了支援長春汽車廠建設的熱潮。成千上萬的建設大軍開始從祖國的四面八方匯聚而來。其中光上海就支援了200多名技術骨幹和一萬多名的建築工人。

然而,開工才不到三個月,老天爺就給時任一汽廠長的饒斌出了個大難題!長春地區地處東北,全年有5個月的平均氣溫都在處於0℃以下,最冷的時候,氣溫甚至低於零下30度。

新中國生產的第一輛汽車駛出工廠,歡呼的一汽人幾乎喊啞喉嚨

饒斌

這樣的氣候條件下,根本無法開展工作。所以,深冬季節,東北人都有“貓冬”的習慣,也就是躲在家裡過冬。可是這樣一來,工期就必須得延長,三年建廠的計劃,根本就無法實現。看著幾近停工的工地,寒冬臘月裡,饒斌竟然急得起了滿嘴的大燎泡,說話都會疼。

為此,饒斌決定在東北大地首次嘗試大規模冬季施工。東北的寒冬,泥土凍得像鐵一樣硬。饒斌親自走上工地,拿起了鋤頭,帶領工人們在千里冰封的凍土上挖掘,在寒風刺骨的高空架鋼筋。一汽人就這樣緊咬牙關,開創了在零下三十多度施工的先例。

新中國生產的第一輛汽車駛出工廠,歡呼的一汽人幾乎喊啞喉嚨

萬名建設者在紅綢上簽名表決心

好不容易熬過冬天的苦寒,幾個月後,夏天的酷暑又成了擺在饒斌面前的另一道難題。烈日炎炎,饒斌挽起袖子和工人們一起走上工地。那時候,作為廠長的饒斌常常餓著肚子忙到深夜。好幾次,妻子把晚飯端到面前,卻發現他已經坐在椅子上睡著了。

新中國生產的第一輛汽車駛出工廠,歡呼的一汽人幾乎喊啞喉嚨

饒斌

1956 年7 月15 日,一個佔地300萬平米,建築面積70餘萬平米的大型汽車城正式落成。一汽的建設者們,圓滿完成了毛主席“三年建廠”的指示。

而讓大家更加興奮的是,新中國自己生產的第一輛汽車,與工廠同時誕生。它就是後來被國人驕傲地稱為“大解放”的解放牌載重卡車。

新中國生產的第一輛汽車駛出工廠,歡呼的一汽人幾乎喊啞喉嚨

首輛解放重卡

一汽的工人們在卡車上插滿了紅旗和綵帶,歡天喜地地送出了廠房。解放牌卡車的成功研製向世界宣告,中國不能建造汽車的歷史結束了!當第一批解放卡車駛上街頭的時候,大家敲著鑼鼓、揮舞著鮮花、喊啞了喉嚨,整個長春幾乎都沸騰了!

新中國生產的第一輛汽車駛出工廠,歡呼的一汽人幾乎喊啞喉嚨

首批12輛解放牌汽車下線

然而,“大解放”的誕生並沒有讓饒斌心中的石頭落地。因為,建設一汽的初衷就是想要生產小汽車。然而,為了滿足當時國內生產的需要,一汽最開始和蘇聯商定生產的是載貨卡車。

新中國生產的第一輛汽車駛出工廠,歡呼的一汽人幾乎喊啞喉嚨

饒斌

1956年夏天,就在解放卡車下線的時候,饒斌將研製小轎車正式提上了議事日程,並且得到了大家熱烈的響應,籌備小組也隨之成立。那麼,新中國的第一臺小轎車,究竟是是怎麼製造出來的呢?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湖北衛視大揭秘”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