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和高僧拼詩,高僧從中午想到傍晚寫出這首五律,宰相當場認輸

北宋有個很有名的僧人,名叫惠崇。提起名字大家可能會覺得有些熟悉,因為他曾出現在不少詩人的作品中。蘇軾曾為他提過一首頗為經典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中那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令人印象深刻。此外,黃庭堅、魏野、吳則禮等人都為他寫過詩詞。那麼這位惠崇究竟是何人?

宰相和高僧拼詩,高僧從中午想到傍晚寫出這首五律,宰相當場認輸

惠崇是福建的一位高僧,寫得一手好詩,畫得一手好畫,是北宋9大詩僧之首。他的畫灑脫靈動,在當時風靡一時;而他寫詩時,也多用工筆白描,精品不少。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他一首詩,名叫《池上鷺分賦得明字》。

頗有意思的是,為了寫這首詩惠崇沒少花腦筋。當年宰相寇準邀請惠崇到家裡敘舊,為助酒興二人便以抽鬮的方式抽字分題來比詩。當時寇準抽的結果是要以青字韻寫柳,而惠崇抽的是以明字韻寫鷺。惠崇從中午想到傍晚,絞盡腦汁寫下了這首絕美的五言律詩,而當時也正在想詩的寇準一讀完此詩,就當場認輸了。讓我們看看這首詩寫的是什麼:

宰相和高僧拼詩,高僧從中午想到傍晚寫出這首五律,宰相當場認輸

《池上鷺分賦得明字》

北宋.惠崇

雨絕方塘溢,遲徊不復驚。

曝翎沙日暖,引步島風清。

照水千尋迥,棲煙一點明。

主人池上鳳,見爾憶蓬瀛。

惠崇一生最愛寫五律,所以這次的命題作文,自然是拿出了自己的拿手好戲。從對仗的工整度和韻律來說,這首詩在五律中屬於佳作了。全詩為我們塑造了一個高潔嫻雅的白鷺形象,當然這樣寫也是為了從側面讚頌眼前的這位宰相大人。

宰相和高僧拼詩,高僧從中午想到傍晚寫出這首五律,宰相當場認輸

詩的首聯先從雨後的池塘入手,雨後池塘水溢,但池上的白鷺卻仍信步在池塘徘徊,並不覺得害怕。這一句既是為寫這隻白鷺先鋪好大背景,也寫出了白鷺的沉著。次聯則開始細寫白鷺的英姿,它在沙間曬著羽毛,在徐徐清風中臨水而行。為了能合韻,這一聯詩人用的是倒裝句,將動詞提前令這兩句的節奏感更強。同時“日暖”和“風清”的描寫,也讓人產生如沐春風之感,讓全詩的意境更加絕美。

宰相和高僧拼詩,高僧從中午想到傍晚寫出這首五律,宰相當場認輸

最妙的是第三聯,寫的是白鷺臨水而照的細節。水中的白鷺儀態萬端,所以是“千尋迥“。在煙雨繚繞間,它是那麼亮眼。在這兩句中,詩人用”千尋“和”一點“兩個數量詞,再加上水和煙的背景烘托,將這隻白鷺的與眾不同寫得淋漓盡致。

最後的落筆詩人將白鷺比作池上的鳳凰,每每看見它,都讓人想起了那遙遠的蓬萊仙島。這是一句很高明的虛寫,由池中白鷺的不凡可見主人也是一個高雅之士,而以對蓬萊仙島的遐想來落筆,也讓全詩多了一絲朦朧的仙氣,可謂意境全出。

宰相和高僧拼詩,高僧從中午想到傍晚寫出這首五律,宰相當場認輸

作為一首詠物詩,惠崇這首詩算得上是佳作了。從結構上來看,詩人由池塘寫到白鷺,最後引出鷺主人,一氣呵成。而從意境上來看,整首詩都處於一種十分和諧的色調中,首聯和尾聯是清新的冷色,中間兩聯是暖色,這就是所謂的以畫筆寫詩,若不是既懂詩又善畫,是很難把握這樣的色調的。這樣看來,一向自負的寇準為此詩認輸,也算是不冤了。這首詩大家喜歡嗎?歡迎討論一、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