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張五哥說十三爺忠厚不能做太子,康熙帝聽了為什麼高興?

老人頭侃史


自古“伴君如伴虎”,一不留神,就是“禍從口出”丟命的下場,康熙之所以高興是因為張五哥說出了他內心真實的想法!

《雍正王朝》這部劇中雖然張五哥的戲份不多,但是卻明顯可以看出導演對這名角色的喜愛,他忠厚、仁義,還是重情重義之人,把這樣的人放在帝王身邊,康熙和雍正也都非常喜歡。


那麼張五哥說十三阿哥忠厚不適合當太子,為什麼康熙很開心還放了十三阿哥?

  1. 張五哥此人深得康熙的喜歡,康熙知道他是沒有心機的人。張五哥第一次在劇中出現是在收留微服私訪的四阿哥一行人,他仗義而出,不畏強權。與這些阿哥們結下了一個好的善緣,之後十三阿哥在張五哥被冤入獄將要行刑之時,救了他一命,從此成了一名皇帝身邊的侍衛,張五哥有特別的生存智慧,他肯定十三阿哥,更不為他在康熙面前過分說所謂的好話!!
  2. 十三阿哥為人的確是忠厚老實,深得人心。十三屬於四阿哥也就是雍正在一派的,算是比較正面的角色,也確實,十三在劇中以一個忠厚老實、重情重義的形象出現,所以這樣的皇子康熙沒有理由不把他放了,在“九子奪嫡”的過程中,他實在是沒有什麼危險性!

  3. “知子莫若父”,康熙心裡對老十三的欣賞被張五哥說了出來。康熙晚年失去了對朝局的控制力嗎?在《雍正王朝》中的確是有,但只是一點點,出現“九子奪嫡”雖不能說是康熙有意而為,但這樣的局面肯定在他的掌控之中,康熙自然也是明白自己的兒子們都是什麼貨色,在他心中,他是認可十三阿哥的,所以順水推舟,在張五哥說出評價十三阿哥的話後,他就把十三阿哥放了。

所以說,劇中出現這樣的劇情,完全是三方共同作用的結果,從張五哥到十三阿哥,直到最後的康熙,都促進了這樣劇情的產生!!

我是xiaoZ彈史,翻看滾滾煙塵,知曉橫趣點點。歡迎【關注】我,一起尋找歷史中的真我!


xiaoZ彈史


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關於張五哥這句話,我們可以做以下分析。

“十三爺忠厚不能做太子”

康熙喜歡說真話的人

我們知道在朝廷內,大部分都是一些趨炎附勢的人,都在琢磨皇上喜歡聽什麼,就說什麼,甚至有些官吏,想說實話,但是又怕得罪聖上,乾脆不說了。為什麼康熙,乾隆這些人,喜歡微服私訪,因為只有實地去看看才能知道真相,否則總是呆在這紫禁城裡,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一般聽不到多少真話,皇帝跟下面的大臣們交流其實是很累的,對於大臣們的話,皇帝也是要篩選和思考的。


張五哥突然如此耿直的說出了這樣一句話,身為一個地位比較低的侍衛,居然敢評價皇子,並且還是守著皇帝評價,原臺詞是這樣的:

康熙:好你這個張五哥,小小一個侍衛,你怎麼敢這麼跟朕說話。
張五哥:奴才不知道哪些話當講,哪些話不當講,奴才只知道,應該對皇上講真話,不講假話。
康熙:對!對!對!

所以讓康熙老爺子很欣慰,能難得的聽到一句真誠實在的話,所以會龍顏大悅。

說話的時機把握的好

其實康熙知道自己的十三兒是一個怎樣的人,為人心懷坦蕩,光明磊落,就是有點嫉惡如仇,本性是一個非常具有俠義心腸的人,在康熙心裡其實已經盤算著找個藉口把十三爺放出來,畢竟當爹的心疼兒子。

這時候憨厚老實的張五哥碰巧說到了康熙的心裡。

張五哥知恩圖報

過後,康熙便問他,想要什麼賞賜,張五哥絲毫沒有猶豫的便說道,希望賞張五哥一個天大的面子,就是把十三爺放出來。

康熙也看的出張五哥也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於是送了張五哥一個順水人情,也給自己寬恕兒子找了個臺階。

所以這是一次非常愉悅的君前對奏,康熙非常的高興。

希望回答能幫到大家。


紅纓先生


《雍正王朝》中的張五哥,絕對是繼圖裡琛之後,另外一個“戲精”般的存在。

圖裡琛是《雍正王朝》中的“戲精”,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同時也是得到了眾多朋友普遍認可的,特別是那一句裝傻充楞的“奴才這就去殺了肖國興”,不僅在康熙眼中建立一個“呆傻憨厚”且非常忠誠的侍衛形象,更是一句話就套出了康熙內心對於八阿哥胤禩的真實評價,明白了自己該有的站隊方向。

而張五哥與圖裡琛相比,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是劇中的另外一個“戲精”的存在。

當雍正與十三爺胤祥第一次接觸張五哥,張五哥就對這兩位北京來的陌生人充滿了熱情與好客。在李衛、高福除掉了前來暗算雍正等人的此刻後,以一句“腹黑”的“後面有條河”進行暗示,不僅可以博得兩位貴客的好感,更是將自己的責任摘得乾淨。

死裡逃生做了康熙的侍衛後,勤勤懇懇的做著本職工作,但是又非常善於隱藏自己,成為了雍正在康熙身邊的重要“臥底”,進而在奪嫡之夜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也為自己在雍正朝得到雍正的賞識和重用奠定了基礎。

而在自己的恩人十三爺去世後,主動提出為十三爺守陵,看似是“退”,實際上是將自己從朝堂上紛繁複雜的政治鬥爭中抽身出來,讓自己暫避鋒芒的同時,獲得應有的封賞,更是破格獲得了黃馬褂的賞賜,以善終收場。

拋開這些不談,整部《雍正王朝》中,張五哥最為出彩的一段“演出”,便是與康熙對於立新太子的那段對話了。

康熙問張五哥哪位皇子最好,張五哥說:“十三爺最好!”康熙接著問張五哥是否應該立十三爺為太子,而張五哥卻給出了否定的回答,同時說出了自己的理由:

“人太直,不會轉彎,容易輕信別人。”

而就在康熙話鋒一轉,突然“質問”他“小小的侍衛,竟然評價其皇子來了”,張五哥卻跪在地上,說了一句

“奴才只知道說真話。”

此時的朝堂上,所有人無一例外的都在為了選舉、擁立新的太子而積極奔走,為的跟多的是自己的利益,然而張五哥卻在這個時候,本有機會為自己的救命恩人十三爺胤祥說話的時候,卻依然用說實話的方式答覆康熙,而這樣卻起到了更好的效果。

而也正是因為如此,就連張五哥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簡簡單單的一番言論,盡然能讓康熙將十三爺放了出來,自己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回報了十三爺的救命之恩。



張五哥說十三爺忠厚不能做太子,這無疑是引得了康熙的共鳴。

此時的朝堂之上,推舉新太子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

八阿哥胤禩無疑已經佔據了絕對的優勢所在,朝中絕大多數官員或者繼續選擇依附於八爺黨,要麼就是臨時性的把握機會,抱上八爺黨的大腿,而這些人無一例外的都為八阿哥胤禩打上了“賢德”的標籤。

這樣一來,康熙就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對於八阿哥胤禩,康熙對於他的“假仁假義”並不認同甚至是非常的厭惡,但是對於朝中呼嘯而來的支持聲音,康熙皇帝又不得不予以重視。

於是,張五哥的一句“說真話”,讓康熙想到了應對這一問題的想法。

首先,是自己要說真話。康熙的內心之中,依然沒有放棄太子胤礽,依然希望胤礽能夠繼續坐在國家儲君的位置上,這是康熙所要堅持的內心本意。

其次,是要有人站出來替自己說真話,有人能為太子胤礽說話。而這幅重任落在了張廷玉身上。

再次,就是要有人去承擔所有事情的責任。而這就是康熙與佟國維合唱的那出“雙簧”。

既然,一個小小的侍衛張五哥,都能放下“報恩”,去說真話,不推薦十三爺做太子,身為皇上的康熙也就更加要堅持自己的主張,不能因為大臣口中的“賢德”,而改變自己內心的初衷,正是張五哥讓康熙更加堅定了這樣的想法,所以他才會倍感高興。


除此之外,康熙的高興還源於一種欣慰,是對於十三爺的欣慰,同時也是對於張五哥的欣慰。

十三爺救下了張五哥的性命,原本這是一個很好的報恩機會,但是張五哥卻沒有為十三爺說話,但是這確正是張五哥的聰明之處。

一方面,自己的說真話,讓康熙看到的是張五哥的忠誠與踏實,這樣的張五哥必然讓康熙對其是更加的信任。

另一方面,張五哥的言辭更是對於十三爺的側面的讚譽,十三爺幫助人,僅僅是因為俠肝義膽,而無任何其他的想法,這就於八阿哥胤禩等人不斷網羅黨羽,邀買人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使得康熙對於十三爺胤祥有了更好的評價。

於是,張五哥的一番言論,讓康熙感受到了自己有這樣一個忠肝義膽的好侍衛,更是有著一個好兒子,因此感到非常欣慰,也正是因為如此,康熙才會讓張五哥放出了十三爺,給了他一個“天大的面子”。


雍親王府


因為張五哥敢於說真話,說實話,這在康熙看來就是他最珍貴的品質。

此時正值刑部冤案案發,皇子之間的爭奪暗流湧動。老八胤禩耍詭詐權謀,誘審肖國興;老十四胤禵偽造太子手諭,將謀反的罪名栽贓給了胤礽,胤礽的太子之位被廢;緊接著,大阿哥胤禔跳出來要替父殺子,三阿哥胤祉一臉忠厚,卻落井下石……



康熙這次真的寒心了,在他看來,自己的兒子們表面上一口一個皇阿瑪叫著,其實內心都只在乎那個皇位。為了皇位,他們早已卸下兄友弟恭的偽裝,互相拆臺,手足相殘,無所不用其極。唯一光明磊落的,只有十三爺胤祥。但為了穩定局面,康熙也只有忍痛將胤祥暫時圈禁起來。

環顧四周,沒有一個敢跟他說真話,說實話的人,到處都是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即便至親如父子之間,亦是這樣。帝王的悲哀,莫過於此。

但這時出現了一個小人物,他本是刑部案中的受害者,出於孝道,他頂替別人成了死囚。被康熙和胤祥救下後,因其人微言輕沒背景,被康熙看中,成為御前侍衛。

他就是張五哥。



當康熙在雪中與他閒聊時,他才真正覺得自己成了一個普通人,他卸下威嚴和心防,像一位和藹可親的爺爺,與張五哥嘮嘮家長裡短。

康熙問:“朕的兒子誰最好?”

張五哥回答:“十三爺最好。”

此時胤祥尚在圈禁中,大家唯恐避之不及,張五哥卻直言十三爺最好,可見其內心坦誠。

康熙又問為什麼。

張五哥給出的理由是:“十三爺心懷坦蕩,為人仗義,從來不暗中算計人。”

康熙又問:“既然他最好,那也就是說,你認為他最適合做太子了?”

一般人在此時往往噤口不言,因為知道立儲乃是皇傢俬事,不便評論,但張五哥並不瞭解這些腹黑權謀,他樸實無華,有一說一,直言十三爺太忠厚,不適合做太子。



幾番聊天下來,看著眼前這個說真話,說實話的小夥子,康熙不僅沒氣惱,反而更加喜歡他了,畢竟在這深宮大院裡,真情難尋,真話難覓。更何況張五哥是一個孝子,比起自己這幾個滿嘴孝道卻滿肚子壞水的兒子,不知道強到哪裡去了。

所以康熙哈哈大笑,決定賞給他一個天大的面子,讓他去宗人府將十三爺胤祥接回來。


達摩說


答:真話,康熙帝聽到了真話!

作為一代帝王,整天在深宮大院很難聽到真話,看到真情。

四阿哥胤禛曾經向自己的父皇康熙帝表示過想當一個孤臣,那麼在太子失德的這個節骨眼上,康熙對未來的皇儲問題已經有了打算。

那康熙帝心目中的皇儲到底是誰,那就是皇四阿哥胤禛,此時的四阿哥胤禛又要做孤臣,正合父皇康熙帝的心意。

為此;圈禁了十三阿哥胤祥,因為他與四阿哥胤禛走的太近了,要成全四阿哥這個未來的孤家寡人的孤臣,康熙帝暫時把十三阿哥圈禁。

下面有康熙帝與張五哥在散步的時候對話,康熙帝聽到了真話:
康熙帝問張五哥:朕那麼多皇子中間你認為誰最好?
張五哥答到:十三爺最好了!



張五哥接著說道,因為十三爺為人心懷坦蕩,忠厚講真話!
張五哥亦步亦趨的說著:

人好不一定最應該做太子,張五哥這真是講了心裡話。
這也是張五哥說的!

張五哥對皇上是絕對忠誠的。
張五哥沒有想到,康熙帝就要真話

藉此,張五哥他向康熙帝求情了!
康熙帝感覺到張五哥的幼稚與真情,更感到今天聽到的不易。

張五哥幹了一件大事,膽大包天!
康熙帝心痛兒子,借張五哥的話,又送張五哥一個好大的人情。

這真是一個天大的面子,小小的張五哥哪裡懂得帝王心術。
這真是讓張五哥措手不及。

張五哥激動了!康熙帝竟然答應了

這就是帝王心術,就是康熙帝高興以後做了讓你想不到的事情,讓你驚訝之餘還有驚魂未定。

老皇帝的心不是哪一個人能猜得出來的!
(以上圖片來自影視資料)

請關注《邸曉居MBA侃歷史》歡迎網友們一起互動、評論、留言必回覆!


日堯居


因為十三爺性格是個草莽英雄式的人物,耿直不會權變,要是作了太子,得罪的人,比四爺還要多。甚至做不了多久,反而害了自己。


浩浩和湯湯


在《雍正王朝》中,有一個小人物值得大家注意,這個人就是張五哥,他也是機緣巧合下認識了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等人,又蒙冤入獄,最後獲救後成為了康熙帝的御前侍衛,並最終服侍兩任皇帝后,請辭為老十三胤祥守陵。

縱觀他在劇中的所有表現,其實處處透露心機,其中一次跟康熙帝雪中散步,為什麼他的回答讓康熙帝很高興呢?

一、初次登場

其實張五哥的初次登場,就疑點重重,不僅在於他在幫助一夥外地人,更在於他的這個舉動:

在他明知老四胤禛等人殺害的是胡教頭的人後,他並沒有選擇報官,或者是通知莊主劉八女,而是直接參與了毀屍滅跡:

“這房間後面就是河!”

這就是張五哥的高明之處,其實他也在豪賭,賭的就是老四胤禛他們不會殺人滅口,畢竟自己目睹了整個殺人經過,也就是這時候起,他的命運其實就已經跟老四胤禛等人聯繫在一起了。

之所以他要這樣做,完全在於他的身份之神秘,這個身份的神秘,有幾處細節可以表明:

比如胡教頭對他說的話是:

“好小子有種,老子早想收拾你了!”

這說明,他早就跟胡教頭有仇了,這次是新仇舊恨一起算!而胡教頭,是什麼人,為什麼一直忍著,直到現在才肯跟張五哥撕破臉呢?

其次,張五哥功夫了得,在過去的情況下,他練就的這身本領,難道是為了種莊稼?

更蹊蹺的是,阿蘭竟然知道當晚借宿的是十三阿哥胤祥,不然她怎麼知道到老十三胤祥的府上求助呢?

結合這些跡象,楊角風推斷,張五哥一家,肯定跟朝中某些人物有聯繫,而這個人,極有可能就是康熙帝!也就是說,康熙帝當年在江夏鎮留宿,極有可能跟張老漢有接觸,不然張老漢不會知道這麼多事。

而且張老漢必然有辦法跟宮裡聯繫上,也就是說老四胤禛等人到了江夏鎮,張老漢一家已經知道了,不然哪有沒有出閣的大姑娘直接露面伺候幾個大男人的?

二、

當然,在二月河的小說《雍正皇帝》中,阿蘭是劉八女培養的,目的也是為了籠絡大官用,但是劇中給做了相應改編,但是阿蘭能找到老十三胤祥府上,也有可能是老八胤禩告訴她的。

後來張五哥蒙冤入獄,之所以能蒙冤入獄,也就說明這一家人隱藏的很深,不然的話,劉八女等人不敢對他們下手。

另外一種可能性,則是張五哥刻意要頂罪的,一方面是為了救自己父親,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要混進京城,畢竟已經跟胡教頭撕破臉了,江夏鎮自然是待不下去了。

這也是他的置之死地而後生策略,勇氣之大,令人咋舌!

當然,他的豪賭又贏了,康熙帝親自到法場救了他,甚至為了給他翻案,連太子的臉面都不顧了。

最終,張五哥被救,再加上老十三胤祥的推薦,他順利的成為了康熙帝的御前帶刀侍衛。

有很多人這裡不能理解,認為康熙帝是不是太隨便了,怎麼可以這麼隨便就讓一個漢人在他面前帶刀?

這也就印證了我們前面的猜測,極有可能康熙帝見過小時候的張五哥,也認識張老漢,對他們一家印象深刻。其次張五哥的命是自己救的,對他是恩人,張五哥又是一個感恩之人,用他放心!最後,張五哥武藝高強,為人憨厚老實,當時頂罪是為了救父親,一個有孝心的人,自然也有忠心!

而張五哥確實在康熙帝心中印象不錯,尤其是那次雪中散步,康熙帝問他皇子中誰是最好的人,他不假思索就回答十三阿哥。

本來康熙帝以為他心中認為老十三胤祥最適合當太子,結果張五哥卻說他不適合當太子,這讓康熙帝大為感動。

畢竟這年頭能跟康熙帝說真話的人少之又少,這也是張五哥的為人之道,面對皇帝一定要說真話,這樣才能獲得足夠的信任,而且這次說真話,康熙帝給的賞賜,就是放出老十三胤祥。

三、

其實我們分析康熙帝跟張五哥的這段對話,就會發現張五哥非常的聰明:

康熙帝問哪位皇子最好,此時張五哥沒有別的選擇,只能選擇老十三胤祥,為什麼這樣說?

此時的老十三胤祥已經被圈禁,如果張五哥選擇了其他皇子,給康熙帝的感覺就是這人忘恩負義,自然也做不成御前侍衛了。而回答老十三胤祥,就像康熙帝理解的第一層那樣:

“因為他救過你?”

這是第一個理由,但是張五哥還給了第二個理由:

“心懷坦蕩,為人仗義!從來不暗中算計人!”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

其實就是一方面褒獎老十三胤祥,一方面抨擊其餘皇子,那就是不心懷坦蕩,不為人仗義,暗中喜歡算計人了!

當然,這樣說是有後果的,果然康熙帝也聽出了話中的意思,認為張五哥這是要支持老十三胤祥奪位,結果張五哥又給了康熙帝一個驚喜:

“人最好,並不一定就應該做太子。”

後來他又說了,老十三胤祥為什麼不適合做太子,總結起來就幾個理由:

選太子,一定要選人直的,而且會變通的,關鍵要有堅強意志,且不輕信別人。顯然符合這一條的只有老四胤禛,就等於張五哥暗中提醒了康熙帝,選太子可得選好了啊。

這就是張五哥的聰明之處,一方面明著報老十三胤祥的恩,一方面深得康熙帝的喜愛,另一方面也給自己以後的路提前在老四胤禛那打下基礎。

四、

可是如果我們定義張五哥就是一個小小的侍衛,他能想出這麼好的方式向康熙帝提出意見嗎?

所以,張五哥這個人其實高深的很,他的背後會沒有人指使?

這個問題,這裡不解釋,大家好好思考一下吧!

後來的張五哥大家也知道了,在雍正帝即位的當晚,他就拿著金牌令箭放出來老十三胤祥,為雍正帝的順利即位貢獻力量。

再後來老十三胤祥去世後,他就主動提出了辭職,要給老十三胤祥守陵,關於這個問題,其實他有三個方面的考慮:

一方面,自己這麼多年立身之本,就是知恩圖報,不管是對康熙帝還是對雍正帝,他都知道這個理。但是作為這個知恩圖報的根基,其實是在老十三胤祥身上,如果他不報恩,一方面自己良心不安,另一方面其他人也會有看法。

其次,這麼多年的鬥爭,也讓他看透了,自己的靠山一倒,自己又多少知道一些雍正帝的秘密,再留在他身邊當差,心裡沒底,所以,他提出守陵,也是為了自保。

最後,張五哥也算是完成了使命,此時的雍正帝已經沒有任何對手了,老八胤禩一夥已經徹底被打趴下,弘時都被賜死了,新政也在順利執行。張五哥也厭煩了這些事,也看出雍正帝的臉色不好,命不久矣,畢竟天天跟在身邊,連老八胤禩都能看出雍正帝命不久矣,更何況張五哥了。

新上任的皇上會不會對自己下手,張五哥心中並沒有底,與其無底,不如去守陵,在人生的最高點隱退,也算是能得以善終,畢竟在《雍正王朝》中能看破這一點,能善終的人不多。

或許張五哥在這一刻想到了鄔思道吧,不過,放棄,也是需要勇氣的!

當然,不小心說多了,回到題目,康熙帝之所以高興,就在於他被套路了啊!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世界,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喜歡就關注吧!


楊角風發作


《雍正王朝》中,十三阿哥胤祥是個另類,他沒有奪取皇位之心,他不爭是因為自己不適合那個位置,而這種豪情張五哥最懂,因為張五哥和胤祥是同類人——忠肝義膽孝道之人。如果把胤祥放在江湖,那就是個有情義的漢子,所以康熙贊其“十三阿哥,吾家拼命十三郎”。時值胤祥圈禁之時,張五哥在於康熙帝散步的時候說十三爺忠厚,不能做太子,康熙很高興。喜從何來?落在“不能”兩個字面上,因此康熙給了他一個天大的面子,釋放胤祥。<strong>

1、

不能符合了康熙的心願。朝廷要的不是義氣,要的是雍正的刻薄,坐在皇位上,只是個孤家寡人,置身事外才看得分明。孤家寡人,要的是無情無義,皇位只講手段和利用,因此康熙打造了雍正這張“孤臣”,也必然是將來的“孤城”。

胤祥在皇子爭奪中,靠雍正太近,已經在弱化康熙刻意打造的這張牌,如果雍正借勢太多,必然無法經過自己的考驗,將來在皇子中爭鋒中也毫無勝算。八皇子太強勢,十四皇子也如同猛虎,雍正只有在爭奪中打造出了自己的班底,站穩了腳跟,在胤祥最後關鍵時刻的發力,才能最終定鼎江山。

2、

不能,是胤祥天生性格的不足。如同張五哥的回答,十三阿哥只是個好人,好人是不適合呆在皇位上的。十三阿哥可以是帥才,指揮兵馬也將是仁義之師;十三阿哥可以是前鋒,帶領士兵陷陣奪地,但皇位之爭,不是憑勇猛和義氣就能坐穩,更多靠的是謀略和手段,城府不足是胤祥的致命傷

在保二皇子的時候,胤祥失望,感慨二皇子不足以效忠,這時的雍正才對胤祥放了心。胤祥終究是個將才,有勇但無野心,用好了就是把尖刀,所以雍正把這位兄弟納入了心腹之列,開始排兵佈陣。康熙打斷了雍正的佈局,胤祥這張牌不能亂用,否則將來局勢將會完全失控,胤祥可能成為雍正與八皇子對弈的舍子,這是康熙不願意看到的。

3、

不能,是胤祥坐皇位的不能。十三阿哥的俠義對朝廷未必是好事,馭人之道講究平衡,喜怒流露於表面是為君的大忌,十三阿哥這樣的人聚結在身邊的只能是志士,而非朝廷之需的各色人才。忠臣可以清吏治使世道清明,奸臣才會斂財創造財富,這樣的理念是胤祥永遠無法接受的,對於貪汙,他只會揮起手中的皮鞭和寶劍,所以張五哥說十三阿哥是好人,容易得罪人,這也正是康熙對胤祥深思熟慮後的得出的結論,

胤祥為帝,朝廷必將混亂

張五哥這句真話觸到了康熙的心底想法,也為張五哥敢說真話而高興,最值得高興的是張五哥這番話表明了自己的立場,他將是十三阿哥胤祥的擁護者,不管誰做了皇位,張五哥的性命都會交給十三阿哥,這就是情義。情義也是康熙喜歡和欣賞胤祥的原因之一。

囚禁十三阿哥十年,大局無礙,胤祥這時也應該放出來了,所以康熙賞了張五哥一個人情,成全對十三阿哥的報恩之情,領命去迎接胤祥出來,這也是對張五哥最大的賞賜。


西遊夢紅樓


帝王心術不可猜!這一點我們得結合康熙與弘曆在射獵場的對話才能明白!當時,八阿哥故意玩噱頭,只抓活物不射殺,既顯自己本事高強又顯自己仁德。但是弘曆卻稱其為作秀!當時,康熙就很好奇,想聽聽理由。弘曆卻說,康熙一生射殺野物幾百只,但卻不影響他成為仁主!因為康熙如果沒有射殺野獸的本領也就沒法平三藩收臺灣,文治武功赫赫。有時候,作為明主,應該剛柔並濟,該殺則殺,該柔則柔,不能一味的一條路走到黑!

十三爺忠厚剛烈,對康熙來說,是一個好孩子。對張五哥來說,十三爺是個好人。當一名父親聽到別人誇他的兒子忠厚老實的時候自然很開心!這是康熙高興的理由!

至於張五哥說十三爺不適合做太子也是因為這個想法跟康熙一樣!康熙也覺得十三爺剛而不柔於國無利!張五哥無心之說,卻讓康熙有知己之感!這是康熙高興的第二個理由!


優己


《雍正王朝》中,作為大清帝國的元首,康熙的每天都會聽見八方的聲音,每天都會看見形形色色的面孔,每天都會閱讀虛虛實實的文字,許多聲音真假難辨,又或者因為立場的不同而存在明顯的傾向性。當所有人都帶著面具做人,說出一堆假大空的官話、套話的時候,真誠就會顯得彌足珍貴,張五哥無疑就是這樣一股清流。

康熙第一次罷黜胤礽後,胤祥也跟著受到連累被圈禁(名為圈禁,實為快活)。太子之位空置,阿哥之間明爭暗鬥,胤禩一枝獨秀。舉薦太子的形勢,讓康熙看到了朝廷暗流湧動,老八甚至威脅到皇權。這時的康熙要平衡,並且不能讓老八成為太子,需要一個人出來改變形勢。

十三爺就成為了康熙心中平衡各方的一個角色。張五哥說十三爺不適合做太子,是一個性情中人,是一個孝子。這一席話,作為領導的康熙自然會明白其中的政治涵義:其他阿哥摩拳擦掌,為了太子之位,爭鬥得頭破血流。十三阿哥有情有義,太子落難,他不僅沒有落井下石,反而冒著風險書寫兄弟之誼。

張五哥的話,說到了康熙的心坎裡去了。在老爺子心裡,十三阿哥是孝子,即使在圈禁他的時候也沒有否定他。熱河行宮,胤祥的表現已經得到康熙的認可,所以圖裡堔才會私下給胤祥送酒。康熙去尚書房聽大臣彙報嘉獎一個孝子的案例時,借題發揮,順便放出十三爺。張五哥講真話,把實話說給康熙聽,讓康熙聽到了一種與平時不一樣的聲音,康熙需要的就是真話。

朝廷內外,舉國上下,敢說真話者屈指可數,太多都是見風使舵、陽奉陰違者。康熙廢太子,除了王掞,沒有一個人敢仗義執言;大夥忙著上躥下跳舉薦太子,除了張五哥,沒有一個人真心為十三爺求情。

與領導溝通是一門學問,既要講真話,還要順著領導的意,這樣領導聽了才會高興。

康熙一高興,也順手牽羊地給了張五哥一個天大的面子,了卻了他的心願,放出十三爺。作為員工,張五哥對領導的心思拿捏得恰到好處,,既在康熙面前表現出自己的忠誠與坦率,也報答了十三爺的救命之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