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政治中樞故宮:皇權所在以及最高一輪科舉考試殿試場所

現在的故宮,大體上都是明代的建築,明代的建造宮殿,則始於永樂十五年,因為明成祖朱棣遷都到了北京。遷都的理由是考慮蒙古的威脅,需要親自坐鎮北方。滿清入關,皇宮的主人就換成了愛新覺羅氏。對於此事的一些細節,學者金性堯在紫禁城雜誌《故宮史話》一文中有詳細描述。

明清政治中樞故宮:皇權所在以及最高一輪科舉考試殿試場所

故宮

紫禁城的正門是天安門裡面的那一道南向城門——午門。午門再進去,現在稱為中路的遊覽地方,便是太和、中和、保和的三大殿。這三大殿中,除了一點簡單的機械的擺設之外,只是空蕩蕩地一座大屋子。但它的性質,在清代卻是最重要的,皇帝們只有逢元旦、冬至、萬壽節等日期才去。

明清政治中樞故宮:皇權所在以及最高一輪科舉考試殿試場所

太和殿前品級山

同時,清代培養官僚人材牢籠智識分子的一個最高的評騭機關,也是在這地方——這便是殿試。在清初考試士子的地點原在天安門外,後禮部請試於太和殿之東西階下,若遇風雨,則試於殿東西的兩廡。

雍正元年(1723年)十月那一科殿試時,天氣甚寒,乃特試於殿內兩旁,並傳諭總管太監,多置火爐。此為殿內考試之始。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諭令改於保和殿考試,又准許令校尉代攜考具,送至殿內,以後遂為定製。

明清政治中樞故宮:皇權所在以及最高一輪科舉考試殿試場所

午門城樓

由保和殿復向北進,是為乾清門,進了門就是乾清宮了。明清宮廷,即以乾清門為內外廷之分界,所以乾清宮也為內廷諸宮之首席。而皇帝平日的辦公也多是在這地方。康熙雍正以前,本以乾清宮為寢殿,到了乾隆,則以乾清門為御門之所。御門即唐代之常朝,凡本大除授皆於此降旨。咸豐有病,此典遂輟。同治朝,這虛應場面的事,已不復舉行。

乾清宮建於明永樂年間,曾在明正德九年起火,後萬曆二十四年,乾清宮又遭了一回火災。翌年二月重建,階墀皆以西山的白玉石為之。還日鑿一井,以飲拽夫,名曰“萬人愁”,可見這一役對於民間苛擾的程度了。

明清政治中樞故宮:皇權所在以及最高一輪科舉考試殿試場所

軍機處

清代乾隆時,以乾清宮為視事之所,他的日常生活行動,差不多可以成一公式。這套公式正是集官僚作風之大成,而皇帝則又是官僚集團中最高的首領而已。

每日召對各大臣時,由軍機大臣先入,至子時部院各以一筆帖式持折至東華門外少俟,門啟,即隨奏事官以入,至景運門內九卿房,以折匣及本衙門印片一紙,同交奏事官,奏事官登之於簿。

明清政治中樞故宮:皇權所在以及最高一輪科舉考試殿試場所

景運門

少頃乾清門啟,奉之以入,至內奏事處,交奏事太監以達御覽。這時在深夜,乾清門的石欄上置有白紗燈一盞,遞事者以此燈為表綴。燈移至階上,則即表示“事下”才不久,接著奏事官徐捧折而出,高呼著“接事”,某衙門的官員便上前,這就是清代內廷奏事之制。

明清政治中樞故宮:皇權所在以及最高一輪科舉考試殿試場所

隆宗門

另有一件關於乾清宮的掌故,在晚明天啟一朝。天啟的父親是泰昌,只登位一月就死去,於是乃立天啟為嗣皇,這時他還只十六歲。卻被泰昌的選侍李氏阻住,乃由青宮舊侍司禮太監王安強抱而出。

明清政治中樞故宮:皇權所在以及最高一輪科舉考試殿試場所

懋勤殿

大學士劉一燝疏請安梓宮於仁壽殿,移李選侍於後殿,因這時李氏還強居在乾清宮中。科臣楊漣以次日嗣皇即將登基,更力爭非要李氏立刻離去不可。天啟也在敕書中對李氏說了許多壞話。結果,李氏自然鬥不過這般男性的士大夫,手抱所生的八公主徒步以行,連所戴的簪珥之類,都為群閹所奪,哭哭啼啼地到了噦鸞宮。

此即晚明宮闈三大案中的移宮一案,也正暴露了男性中心社會的特權思想和綱常主義,也是封建皇朝中多妻制度貽下的惡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