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鴛鴦戰士

大明北伐78.

朱元璋的鴛鴦戰士

吳覆墓武將石像,安徽合肥肥東

黃彬指令田元震領五千軍兵衝擊察罕不花的右側,自己則領本部人馬襲擊察罕不花的後軍。察罕不花正在與明營守軍膠著多時,冷不丁後軍和右側遭到不明來歷的攻擊,頓時一片混亂!

這時候,天色大亮,木英和吳復忽然發覺元軍士卒不斷往後移動,急忙跑上塔樓,認真觀察,“莫非青嵐山的援兵已到?”他倆急忙叫來幾名“望子”——也就是眼力超好的瞭望士兵——仔細觀瞧,看看是不是援兵已到。

那幾名望子果然眼力過人,看了一會兒,就報告說:“正是黃大人的兵馬!”

就在此時,黃彬的號炮聲傳來了,明軍互為援助時發放的號炮是在出徵時已經互相約定好的,鄧愈與黃彬約定的援助號炮聲是八響,頭尾各鳴一炮,中間的六響是連珠式發放的。

號炮傳來,吳復馬上咧開嘴巴,笑起來:“好傢伙,咱軍操傢伙,出擊!”

木英也點頭道:“輪到我們開齋了!”

“放號炮!”

吳覆命令。

吳復,字伯起,合肥人,元末大亂,他集結了一眾鄉里,自命為千戶長,立寨自保。可是,紅巾軍風起雲湧,元朝政府軍忙於應付,各地“義軍”蜂起成群,彼此間廝殺戰鬥,百姓喪亂不堪。吳復這支小小的鄉兵,如何在這狹縫中生存?還是投奔勢力強大的吧,1354年夏,吳復終於率眾投奔了朱元璋。朱元璋當然歡喜之至,立即任命他為前鋒勇士。從此,吳復就在朱元璋的旗下奔馳征伐,據《皇明異姓諸侯傳》載:“(吳)復衝冒矢石,體無完膚,平居恂恂(就是小心謹慎的意思),至臨陣奮發,無堅不潰。”這樣的勇士,不用多久,就在軍中脫穎而出了。常州戰役之後,吳復就升軍職為統軍元帥了。此後,在兩軍陣前,應天集團的士兵經常見到他們的吳元帥躍馬持矛,帶頭衝鋒陷陣的身影。這位身先士卒的好榜樣很快就得到主子的賞識。廬州之戰中,吳復元帥又再衝鋒殺敵,竟然率先登上廬州城頭,三兩下手勢就活捉元軍驍將樓兒張,他的部隊隨即衝上城頭,拿下了這座廬州城。前線指揮官徐達看著眼裡,當即記下了他的不朽戰功,朱元璋聽聞,即刻手令:著吳復為振武衛指揮同知。

不久,他再跟從常遇春、鄧愈征討湖廣,拿下襄陽城,在襄陽附近與元軍大將任亮激戰一場,打退了後者。朱元璋的另一道命令又來:著吳復為安陸衛指揮使,三品武官!

如今,面對蒙古大將察罕不花狠命的攻擊,吳復早就想撲出營壘,與他大幹一場,無奈軍中有令:“不得出戰,等待青嵐山援軍抵達戰場,兩軍前後夾擊。”

並且,還有鎮國將軍、大都督府僉事木英督戰,吳復只好乖乖地等待黃彬的到來。

現在,黃彬終於來了!

就在號炮上中,吳復對手下士卒高呼:“眾弟兄!我們的援兵到了!與我一起高唱軍歌,殺敵去!”

——奇怪,怎麼明軍還有軍歌?

有的。

請聽其中兩首——

“千載中華生聖主,王氣成龍虎。提劍起淮西,將勇師雄,百戰收強虜。驅馳鞍馬經寒暑,將士同甘苦。次第靜風塵,除暴安民,功業如湯武。”

“玉壘瞰江城,風雲繞帝營。駕樓船龍虎縱橫,飛炮發機驅六甲,降虜將、勝胡兵,談笑掣長鯨,三軍勇氣增。一戎衣宇宙清寧,從此華夷歸一統,開帝業、慶昇平。”(引自《明太祖實錄》)

第一首,叫《飛龍引》。

第二首,叫《風雲會》。

——這些軍歌,伶伶利利體現了明軍的氣概,特別是“駕樓船龍虎縱橫,飛炮發機驅六甲,降虜將、勝胡兵,談笑掣長鯨,三軍勇氣增”這幾句,盡顯明軍水師戰鬥的豪氣。

朱元璋的鴛鴦戰士

明初核心價值觀,明太祖聖諭六訓

吳復高呼:“降虜將!勝胡兵!衝啊!”

營門一開,吳復吳伯起野馬脫韁,手持長矛,直闖敵陣!

木英也不甘示弱,同樣把手中長槍向前方一指,嚷道:“大明雄師,殺胡虜,清宇宙!”

他們的虎豹騎兵,熊羆戰士,搖旗吶喊,戰馬馳騁,撲向已經後撤的蒙古戰騎。

單表黃彬部隊,他們的戰士衣著與其他的明軍戰士不一樣,裡外的顏色不一樣,外面的是紅色戰衣,裡面的襯衫是黃色的,乃是江西行省的新軍服,號稱“鴛鴦戰襖”,除了與其他行省作出區別之外,這支江西勁旅,多半來自原來陳友諒的部屬!

老實說,朱元璋軍營中,來自陳漢政權的戰士至少有三成。一場鄱陽湖之戰,陳友諒的六十萬大軍瓦解冰消,除了戰死和逃跑之外,絕大多數都投降了朱元璋,跟了新主子。在征討江西、湖廣等地的陳漢殘餘部隊時,他們中的多數也是投降了朱元璋!特別是陳友諒的勁旅“八陣指揮營”——陳友諒以水師稱霸長江兩岸,陸軍戰鬥力較弱,但是,“八陣指揮營”卻是他精心打造的精銳陸軍步騎兵,他們中絕大多數的戰士沒有即時投降,而是散落於民間。

黃彬以江西省參知政事兼袁州衛指揮使的官銜坐鎮江西袁州,派人到處召集昔日的“八陣指揮營”戰士,湊合成一支三千人的新軍,並把名冊上交給當時的西吳王朱元璋,朱元璋很高興,指派兩員嫡系戰將過去輔助黃彬操練袁州新軍,他倆就是仇成和費震。袁州衛指揮同知和指揮僉事就由他倆擔任了。

仇成擔任騎兵指揮官,費震擔任步兵指揮官。“八陣指揮營”的戰士班底好,根基紮實,經過六七個月的訓練,到朱元璋傳檄北伐之時,黃彬這批江西戰士已經鍛鍊成精英部隊了。朱元璋聽到報告,略加思索,馬上指令韓國公、中書省左丞相李善長會同兵部尚書劉真和戶部尚書李廷桂行文有關部門,打造一萬件“鴛鴦戰襖”,分發給袁州衛軍士,並稱其為“鴛鴦兵”!

“鴛鴦兵”戰鬥力如何?

據說,黃彬的舊上司歐普祥(他被徐壽輝封為“左丞、大司徒、袁國公”)治軍過嚴,甚至可以稱為殘暴,只要是打了敗仗,指戰員一定是人頭落地的,普通的士卒也難逃一死。故此,逃兵很多。歐普祥又指令,如果抓回逃兵,不僅處死逃兵本人,連窩藏他的家人及親友,也受株連,一律斬首。如此一來,士兵不敢逃亡了。

——外號“歐道人”的歐普祥就是如此治軍的。

故此,他的戰鬥力很強。因為軍士不能在戰前斬殺敵人,回營就會被殺。與其被主將處死,不如殺死敵人。歐普祥的勝利往往就是這樣取得的,然而,卻不得軍心。

鄱陽湖戰後,陳友諒敗死,歐普祥第一時間向朱元璋呈遞降書,朱元璋馬上接受。以徐壽輝“左丞、大司徒、袁國公”的官銜,歐普祥在朱元璋陣營裡,絕對可以當個中書省平章政事之類的二品大員。偏偏歐道人沒有這個命水,他還沒有見到他的新主子吳王朱元璋,就得病不治而死了。

他的軍隊,由黃彬統領。

黃彬的治軍與舊上司不同。陣亡的,他派人去慰問其家屬;受傷的,他命軍醫前去醫治;家中沒有男丁的,按月發放必要的糧食和食鹽給其家屬;被戰爭糟蹋了的民居和農田,黃彬動員村裡的里正、父老修建房舍和勸耕農田——這是在執行朱元璋的中央政策,“與民休息,與民生產”。

總之,一句話:歐普祥以死嚇人,黃彬以德服人。

以死嚇人,戰鬥力很強,卻不得軍心。

以德服人,大得軍心,戰鬥力更強!

且看那些“鴛鴦戰士”如何和蒙古戰騎廝殺吧——

朱元璋的鴛鴦戰士

八陣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