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戰爭遙遙無期?為何說第四次印巴戰爭爆發可能性微乎其微?

靜夜史


印巴戰爭的根源在英國提出的《蒙巴頓方案》,這個方案把克什米爾這個地雷埋在了印巴之間,導致印巴兩國發生了三次戰爭及長時期的敵對局面。是否會發生第四次印巴戰爭取決於多方面的因素。

一.印度是否會強勢崛起。



印度自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學習東方大國改革開放的發展經驗,印度經濟得以快訴發展。特別是最近幾年,世界兩大強國全方位的對抗越來越公開化,西方主要國家開始拉攏印度,加大在印度的投資,使得印度經濟發展速度一度超過東方大國,印度經濟實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印度的經濟實力已遠遠超過巴基斯坦,兩國經濟沒有可比性,印度經濟完全碾壓巴基斯坦。印度不敢發動第四次印巴戰爭主要顧忌的對象是東方大國,經濟實力若按照西方的算法已超越頭號經濟強國了,而且東方大國是全方位的在超越或追趕頭號強國,這一點尤其讓印度忌憚。

如果印度經濟像東方大國一樣躍居前列,那麼以印度人的“迷之信”,很有可能發動第四次印巴戰爭,但這一點就像題主說的遙遙無期。

二.印度無法支撐印巴戰爭長期的消耗戰。



印度的武器裝備被稱為萬國造,從海里到陸地、天空都是來自世界各國,裝備的國產化率極其低,這些進口的武器裝備對後勤的要求極高,一旦發生戰爭,後勤供給完全依賴外國,造成補給線長、補給時間長,給戰爭造成不可預估影響。

反觀巴基斯坦,作戰的武器裝備大多是東方大國制式裝備,最主要本國可以生產梟龍戰鬥機,如果發生戰爭,巴基斯坦利用克什米爾地形抵擋住印度第一波次猛烈攻擊,將印度拖入消耗戰中,再加上東方大國的援助,時間一長,印度必將受制於後勤保障而退兵。

另外一點,兩國都是核國家,都有飛機和導彈投射能力,印巴雙方彼此都會有所顧忌,印度也擔心把巴基斯坦打急了,巴方有可能用核武器,光憑這一點印巴戰爭再起的可能性也不太大。

三.印度不敢發動第四次印巴戰爭的關鍵在東方大國。



印度最擔心的是印巴戰爭一旦開啟,東方大國是否會出兵收復藏南地區,是否會出兵克什米爾方向。所以,印度為了給自己壯膽,印度陸軍參謀長喊出了“兩線半戰爭”的大話。

最近一次嚴重對峙事件就是“洞朗事件”,最後印度灰溜溜撤回本國,剛一撤走東方大國就繼續施工,印度屁話不敢放,通過這個事件東方大國徹底看透了印度外強中乾的本性。同樣,印度也測試出了東方大國敢於必要時刻動武的決心。

四.只要巴基斯坦內部穩定團結,印度不會冒險發動第四次印巴戰爭。



最近幾年,世界頭號強國為了遏制東方大國的崛起,在全球範圍圍堵東方大國,特別是巴基斯坦方向更是美國重點關照的地方,目的是干擾破壞中巴經濟走廊建設。

為了達到目的,頭號強國一定會對巴基斯坦政府施加壓力,如果不妥協,一定會利用所謂民主選舉方式搞亂巴基斯坦國內,扶植一個親美政府上臺,進而打壓巴基斯坦真正的親東方大國的軍方力量。

巴方軍方一旦混亂,必將給印度以可乘之機,離心的巴基斯坦是否會得到東方大國的援助也是一個問號。所以,巴基斯坦的內部團結穩定比什麼都重要,穩定壓倒一切,穩定讓印度不敢冒險。

總而言之,第四次印巴戰爭再次爆發的因素有很多,同樣這些因素也制約了印度的冒險行為,印巴第四次戰爭爆發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但大大小小的軍事摩擦會不斷持續。


火炎炏焱燚水淼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衝突主演原因就是克什米爾爭端造成的。克什米爾情況很特殊,它處於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地理因素”的考慮在這裡不起作用。而克什米爾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將近80%卻是穆斯林。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數決定原則,應該歸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決定原則,顯然印度會被優先考慮。因此印巴分治時,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未能得到解決。

印巴之間爆發了三次戰爭。1948年到1949年的第一次印巴戰爭的結果是,印度控制了克什米爾地區大約2/3的土地與3/4的人口。巴基斯坦控制了另外1/3的土地與1/4人口。這次停火奠定了後來雙方對克什米爾控制的範圍。另外,按照聯合國的決議,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最終必須由公民投票來決定。但是,雙方後來在是否舉行、如何舉行公民投票的問題上始終無法取得統一意見。通過一步步的行動,印度到六十年代初期已經完全接管了克什米爾。1966年1月,第二次印巴戰爭之後,雙方簽署了《塔什干宣言》。宣言聲稱雙方將恢復兩國間的正常關係,通過和平手段解決爭端。但是在關鍵的克什米爾問題上,《宣言》僅僅表明雙方都陳述了各自的立場。至於公民投票、軍事人員的活動範圍等關鍵問題均未提及。1971年-1972年的第三次印巴衝突後簽署了《西姆拉協議》,但是爭端一直沒有解決。

印巴雙方在這一地區衝突不斷,兩國均蒙受巨大損失。但應該不會爆發大規模戰爭。1.戰爭不是印巴想打就能打的,印巴雙方背後都有大國支持,大國不想打,印巴雙方是不可能打的。2、雙方本身並不想打,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雙方都想發現本國經濟,而戰爭無疑會給雙方經濟造成嚴重損失,不符合雙方的根本利益。雖然戰爭打不起來,但是肯定局部衝突不斷。



歷史的蝸牛


為何會說第四次印巴戰爭爆發的可能性極小呢?

1、國際局勢不允許

如今的國際局勢下一般是很難發生大規模的戰爭,因為所有戰爭一旦發生影響的不只是兩個國家而已,而是世界上很多的國家都會被捲入進來,哪個國家也不想被戰爭牽連或者波及,即便真的要打起來,也會被國際方面給強行打壓下去,因此印巴是不會輕易的發生戰爭的。還有就是別忘了,兩國都是上海合作組織的一員,都曾經在一起宣過誓的,誰都不會做那個出頭鳥!

2.兩國都加入了核國家行列

越來越多的國家擁有核武器,核武器的威力人盡皆知,所以如今世界各國很多都是懾於核武器,才沒有發生較大的衝突,印巴這兩個國家也都早已擁有核武器,雙方也因此再無大沖突,以前是基於這樣的壓力,如今也是,所以他們也不可能爆發第四次戰爭的。

3、印度的發展良好

近幾年,印度的發展非常的好,無論是科技還是經濟都是在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這時的印度則更需要一個和平的環境,來讓自己的國家變得強大,而不是去爆發無謂的戰爭。雖然又發生了衝突,但是也都是一些有限度的小衝突,上升到國家之間的戰爭的幾率是很小的。

即便是莫迪為大選造勢,可能會採取一系列的軍事行動,但最多也只是虛張聲勢而已!真要是爆發戰爭,那他可能就是印度的罪人了。


文哥哥江西


新華社伊斯蘭堡8月15日電,巴基斯坦三軍新聞局15日在其社交媒體賬號上說,印度軍隊當天在克什米爾實際控制線附近向巴方一側開火,打死3名巴基斯坦士兵,巴軍隨後進行還擊,至少打死5名印軍士兵、打傷多人,並摧毀數個印軍地堡。

從8月5號,印單方面改變克什米爾特殊地位後,該地區成為全世界的“火藥桶”,引起各方關注。但,十天過去了,兩國都大打出手了,聯合國也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克什米爾為什麼成為一個世界性難題?原因很多。

一是因為英國遺留的歷史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為此兩國已經打了兩次印巴戰爭,平時也是時常發生交火。

二是對於兩個國家來講,全是戰略意義。巴首都伊斯蘭堡地處內陸,背靠喜馬拉雅山,面向寬闊的印度河大平原,距離克什米爾距離不足50公里,克什米爾一旦丟了,印軍一馬平川可以直搗伊斯蘭堡。

而印度首都新德里離克什米爾也很近,如果被敵國控制了,印度的核心地區就完全暴露在敵人的攻擊範圍。

三是更重要的是克什米爾白雪皚皚下豐富的水源是印巴兩國母親河的發源地,所以,克什米爾又是兩國的生命之源。

四是錯綜複雜的宗教問題,巴基斯坦是伊斯蘭大國,印度人信奉印度教,兩大教派勢不兩立,曾經在歷史上多次大打出手。其中,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發生的騷亂事件,兩派混戰,曾造成死亡646人,1000多人受傷的慘劇。

在當前印巴爆發戰火的情況下,兩國教徒在克什米爾爆發大規模流血的可能性極大,也有可能導致兩大教派的衝突向整個南亞和中東地區蔓延。

背景:

三次印巴之戰有兩次和克什米爾有關,一次和孟加拉國獨立有關。現簡單回顧兩次與克什米爾有關的兩次戰爭。

第一次印巴戰爭是印度、巴基斯坦雙方關於克什米爾地區分治問題而引發的戰爭。時間為1947年10月27日。印度參戰部隊約4萬餘人,巴參戰的約5萬人。後在聯合國干預下於1949年1月停火。略高一籌的印度略勝。從此,印度控制了克什米爾地區三分之二的土地和四分之三的人口,其餘為巴方控制。從此,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摩擦不斷,其歸屬問題成為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間一個解不開的“死結”。

第二次印巴戰爭是1965年8月初至1966年1月,印度、巴基斯坦關於克什米爾地區分治問題而引發的戰爭。本次戰爭以巴基斯坦取得決定性勝利印度慘敗而結束。

在第二次印巴戰爭中,鐵血同盟徹底建立起來。軍事層面,大國迅速提供大批軍用物資,外交層面,發表措辭嚴厲的外交聲明,譴責印度武裝進攻巴基斯坦,同時聲明,絕不會坐視克什米爾人民自決權被侵犯。印巴第二戰,印度最後停火的原因就是懼怕大國出兵。

兩次因為克什米爾爆發的戰爭,印度一次略勝,一次慘敗,15日爆發的小規模戰鬥,印度又多死了兩個人,兵力佔優的印度為何總打不贏?印度裝備和人數明顯優於巴基斯坦,但巴官兵的軍事素養優於印度,這也是兩國不相上下的重要原因。

這次的小衝突,會不會演變成第四次印巴戰爭?如今,印度有20師的兵力在克什米爾,軍力遠遠優於巴基斯坦,希望在聯合國的調停下,兩國能回到對話解決的正常軌道上來。政客從來不會上戰場,都是貧民老百姓受苦啊。






HUAWEII


個人認為不會發生第四次印巴戰爭。在和平的國際大背景下,戰爭始終是兩敗俱傷,錯誤的選擇。不由不說印度是跟著M國學壞了,印巴雙方都有背後支持者,兩國邊境摩擦交火,小打小鬧。戰爭,是兩國人民都不願看到的結果,我相信兩國最終會以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問題。以上僅代表個人意見。


聞道520


現代局部戰爭,無一不顯露出大國在背後操縱的身影。朝鮮戰爭,中東戰爭,近的敘利亞戰爭,但是這些鬥爭都有一個背景,那就是發生國都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核武器。所以都是高精尖常規武器試驗地,大國角力場。巴基斯坦與上述國家迥然不同的是,擁有核武器國家,這就類似一戰時期的火藥桶,帶給人類深痛的教訓。火藥桶不可輕易被點燃,否則,失去控制,將可能殃及自身,所得到的結果,遠不是自身所預估的。這就是前景不可預估,沒有充分打算,就按一按,緩一緩,慢慢來,所以,短期爆發,是不可能的,衝突卻一定是長期的。這種爭鬥,手法遠在戰爭選項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