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所起的作用是最大的,為何卻說“康乾盛世”,不提雍正

毫無疑問,“康乾盛世”的締造,雍正所起的作用是最大的。

康熙皇帝的作用主要是基礎性的,是促進國家的穩定。這種穩定,包括三方面:一是扳倒了鰲拜,加強了中央集權,促進了朝廷的穩定。二是蕩平了南明政權,平定了三藩之亂,促進了國內的穩定。三是平定了噶爾丹叛亂等,確保了邊防的穩定。不過,康熙在國計民生上所起的作用並不是很大,而且晚年的時候,沒有處理好立儲的問題,造成朝廷的動盪。同時也因為他的怠政,引發了官僚集團的腐敗等各種問題。

雍正所起的作用是最大的,為何卻說“康乾盛世”,不提雍正

(康熙畫像)

乾隆皇帝的作用主要是延續性的,“康乾盛世”在乾隆早中期出現了全盛的局面。不過,這都是雍正的改革給他帶來的紅利,他自身並沒有什麼開創性的東西。而且乾隆晚年,則由於他的鋪張浪費、賣官鬻爵等行為,他親手給“康乾盛世”送終,以至於到嘉慶上臺的時候,國庫已經捉襟見肘,要靠扳倒和珅,沒收他的財產來支撐。而和珅貪汙的錢是清政府15年國庫收入的總和,也說明乾隆晚年,官員的貪腐及社會分配不公,到了多麼嚴重的程度。

雍正在執政期間,不但卓有成效,而且也沒有什麼敗筆。他通過一系列政治和經濟改革,不但革除了康熙晚年出現的各種弊政,同時,確立了國家正確的發展方向,為乾隆時期盛世的到來,注入了強大的活力。更難得的是,乾隆沒有出現康熙晚年及乾隆晚年的那種敗筆。當然了,這與雍正主政時間不長,只有十多年不無關係。不過不管怎麼說,他沒有怠政,是不爭的事實。

總之,如果沒有雍正承上啟下的紐帶作用,“康乾盛世”這個歷史名詞,就不可能出現。換句話說,雍正時期是“康乾盛世”的發動機。沒有這臺發動機,“康乾盛世”就動不起來。

那麼,既然雍正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為什麼“康乾盛世”這個歷史名詞中,卻沒他什麼事呢?為什麼不叫“康雍乾盛世”,或者叫“康雍盛世”“雍乾盛世”這樣一些稱呼呢?

雍正所起的作用是最大的,為何卻說“康乾盛世”,不提雍正

(雍正畫像)

我認為,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有以下一些原因。

其一,雍正執政的時間太短。

康熙和乾隆都執政了60年以上,大半個世紀,而雍正只執政了13年,時間上是有著巨大差距的。60多年,那是影響兩三代乃至三四代人的一個時間段,給時代留下的刻痕是深刻的。而10多年,其影響最多也就是一代人,甚至對一代人都不能產生足夠的影響。這一點,無論如何,雍正都比不上康熙和乾隆。

其二,最鼎盛時期不在雍正年間。

雖然雍正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但是,他只是相當於一個種田的人,插秧的人,管理的人,收割水稻的人則是乾隆。他只是一個做餅的人,吃餅的人是乾隆。

也就是說,雍正只是開拓了一個方向,雖然這個方向是非常正確的。但是,由於他執政的時間太短,因此,他在執政的時候,“康乾盛世”最輝煌的時期並沒有到來。“康乾盛世”最輝煌的時期,出現在乾隆早中期。這一種情況,讓人很容易認可乾隆的作用,看不見雍正的作用。

雍正所起的作用是最大的,為何卻說“康乾盛世”,不提雍正

(乾隆畫像)

其三,雍正得位爭議太大影響了其歷史判斷。

雍正的得位情況,可以稱得上是歷史上皇帝得位中,最撲朔迷離的。正因為撲朔迷離,所以對他懷疑的人非常多。很多人都覺得,雍正並不應該獲得皇位,他是篡位。

實際上,如果真的是篡位,或許還沒有人說什麼。比如李世民,就是通過篡位上位的。但是,歷史上對他的評價卻很好,連司馬光這樣的史學家還為他開脫。

但雍正上位因為不確定,這就成了人們的興奮點。人們一說到雍正,關心的都是他如何上位的問題,是他該不該當皇帝的問題。而他本身勵精圖治的那些東西,反而退到了背後。退到了背後,因而就影響了人們對他政績的判斷。

其四,乾隆對雍正的否定降低了其歷史地位。

乾隆上臺以後,由於為了證明自己得位的正當性,就說自己是康熙選定的,而雍正當皇帝,也是康熙先看上了他乾隆,才希望通過雍正傳給自己。

同時,乾隆在政治上否定了雍正的很多舉措。比如雍正給他選定張廷玉、鄂爾泰等輔政大臣,他卻極力打擊。比如雍正對曾和自己爭奪過皇位的兄弟,給予了打擊。乾隆上臺後,立刻就給他們平了反。等等。

可以說,乾隆對雍正政治上的否定,極大地降低了雍正的歷史地位,使雍正的歷史影響力變得很低。

總之,雍正是個被嚴重低估的皇帝,也是一個很可惜的悲情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