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億年前的鎮巴原來在海底?這裡的“原住民”長這樣

10月31日

記者從鎮巴縣天坑群地質遺蹟保護與開發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瞭解到

漢中鎮巴縣三元天坑群的

巴山林及白天河地址遺蹟核心區

發現了

大量保存完好的

苔蘚蟲、海百合、貝類等古生物化石

據鎮巴縣天坑辦專職副主任田逢坤介紹,這些古生物化石是由省地質調查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尹宗義在2019年10月21―22日開展的鎮巴縣巴山林天坑最密集區地層古生物化石調查過程中發現的。

2億年前的鎮巴原來在海底?這裡的“原住民”長這樣

尹宗義

在現場查看

2億年前的鎮巴原來在海底?這裡的“原住民”長這樣

鑑於地質調查已結束、調查組一行已經返回西安,記者電話採訪工程師尹宗義得知,此次調查共找到了七類化石,包括大量共生的腕足類、腹足類、棘皮類、苔蘚蟲類、小殼類、珊瑚類、䗴類7類動物化石。

1

2億年前的鎮巴原來在海底?這裡的“原住民”長這樣

2

2億年前的鎮巴原來在海底?這裡的“原住民”長這樣

3

2億年前的鎮巴原來在海底?這裡的“原住民”長這樣

4

2億年前的鎮巴原來在海底?這裡的“原住民”長這樣

圖1是腕足類化石,圖2是海百合莖、星圓莖,圖3是貝類化石,圖4是頭足類化石。

2億年前的鎮巴原來在海底?這裡的“原住民”長這樣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發現的苔蘚蟲群體化石是本地區目前最大的,長度大於100mm,極具觀賞性。同時,各類化石保存程度完好,在 5公里範圍內宛若古生物化石走廊。

“本次化石門類豐富程度空前,堪稱漢中相同地層中發現化石數量之最。這些化石也可以推斷出二疊紀時期,鎮巴地區是淺海或者半深海區。” 尹宗義說,該地區位於著名的大巴山弧形構造帶的前陸弧形構造帶中,地質構造為近南北向相對緊閉的向背斜構造,受東部逆衝構造帶影響,區內分佈大量的倒轉向背斜構造。

2億年前的鎮巴原來在海底?這裡的“原住民”長這樣

擠壓構造透鏡體

2億年前的鎮巴原來在海底?這裡的“原住民”長這樣

此處發現的古生物化石形成於 2. 99—2. 5億年間的二疊系海相地層,地層包括陽新組、吳家坪組等地層,巖性為碳酸鹽巖夾少量碳質頁岩。

二疊紀期間海陸推測圖

2億年前的鎮巴原來在海底?這裡的“原住民”長這樣

據瞭解,本次多門類古生物化石的調查成果極大地豐富了“巴山林天坑區”基礎地質遺蹟調查內容,對前期發現的世界最高超級的“圈子崖天坑” 、最美網紅心形“天懸天坑”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同時,該調查成果對本地區二疊紀古地理環境再造和深入研究,對後期世界級地質公園申報以及在本地區繼續開展各項地質遺蹟調查、地質旅遊、科研教學等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