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演戲的阿嬌,戳著這世界的痛點

第四期的《演員請就位》正經挺有料的。

有個片段一直記憶猶新,是演員鍾欣桐表演的“阮玲玉自殺”。鍾欣桐的另一個名字,大家也許更熟悉,是阿嬌。她之前身上發生的事情,很多人應該也清楚,2008年的那起事件讓當時風頭無兩的陳冠希在娛樂圈幾乎失去了蹤影,也把很多女明星打入了險些永世不得翻身的境地。

當時的事件是真的很嚴重,直到很多年後才有人發出零零散散的聲音:和喜歡的人做喜歡的事,挺正常的。當時的那些人,全都未婚未嫁,那些事情好像並沒有妨礙別人啊?真正沒品的,是修電腦的那位吧?

無論怎樣,時光是不會回頭的,那些事情造成的影響不會磨滅,阿嬌也永遠無法改變有些人對她戴上的有色眼鏡。

認真演戲的阿嬌,戳著這世界的痛點

無論如何,阿嬌終究還是站在了《演員請就位》這個舞臺上,巧合的是,她扮演的阮玲玉和她在某種意義上,人生有著部分的重疊。

同為女演員,也都被輿論中傷過。

阮玲玉是什麼人?拋開阿嬌,拋開陳冠希,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個人吧。

認真演戲的阿嬌,戳著這世界的痛點

01 人們以為我畏罪,我何罪之有?

介紹一下阮玲玉。

在有聲電影出現以前,電影很長的一段時間是以類似啞劇的形式呈現在屏幕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無聲電影。阮玲玉,1910年生,中國最初一代的女演員,她的存在,代表了中國無聲電影的最高水準。

這樣一說,大家應該能明白這個女演員的才氣與地位了。

她曾是風靡整個中國的女明星,用炙手可熱這種詞,其實也突出不了她當時的地位,就用一枝獨秀來形容吧。

認真演戲的阿嬌,戳著這世界的痛點

這個一枝獨秀的女明星死於她的25歲。自殺死。

為什麼這樣一個風靡全國的女人,會死的這麼年輕,還是自殺?

答案很簡單,八個字:人言可畏,輿論暴力。

那個時候還沒有網絡,但有輿論,有報紙,有一群喜歡亂議論別人,喜歡往無辜人頭上扣屎盆子的看客。原來無論哪個年代,都有不負責任的誹謗與言語。

阮玲玉死的時間也很巧,1935年3月8日,婦女節,她吞藥自殺。

在婦女節這天,這個女人選擇死亡,至今人們還無法完全猜測出她當時的用意。

但她留下的遺書內容很酷:

我現在一死,人們一定以為我是畏罪,其實我何罪可畏,只不過是人言可畏罷了。

認真演戲的阿嬌,戳著這世界的痛點

這世間並不止一個崔雪莉,大約80幾年前就有了。

說一個雪莉生前的事吧,想告訴人們:其實有些人挺善良的,不要等到把別人逼到不在了,再去後悔自己做過的惡行。

崔雪莉真的很善良,她之前也曾想過起訴一名惡評者,但對方是一個名牌大學的大學生,說自己只是因為壓力太大,才把惡意傾瀉到她身上。她一聽,立刻停止了起訴: “總不能因此讓對方成為前科犯。”

她真的很溫柔,只不過善良溫柔如果沒有牙齒,就容易讓惡意猖狂。只不過有一點很讓人難過的是:善良、溫柔明明是很好的品質,是什麼非逼著它們一定要長出牙齒才能保全呢?

這個世界嗎?

認真演戲的阿嬌,戳著這世界的痛點

02 阿嬌戳到的可能是這個世界的痛點

說回阿嬌吧。

阿嬌演這場戲的時候說,她有點感同身受。

她覺得挺有共鳴的。

她飾演的那個片段我覺得特別有料,阮玲玉坐在沙發上,眼睛裡空空蕩蕩,盯著唐季珊,喝粥的動作似乎像是本能,已經完全不過大腦。她重複著機械的動作,一勺一勺不停加糖,然後攪拌。

這個過程,持續了大概五到六秒——一個人心死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就是這樣的。沒有靈魂,宛如機械,眼神沒有焦點,彷彿行屍走肉。

認真演戲的阿嬌,戳著這世界的痛點

那時的阮玲玉不過是一個漂亮的、優雅的、特別一點的行屍走肉而已。

隨後,阮玲玉坐在鏡子前,打開一罐安眠藥,全都倒進粥裡,面對著鏡子,一口一口,喂自己吃了下去。她臨死之前看的最後一個人,便是鏡子裡對世界滿臉絕望的她自己。

認真演戲的阿嬌,戳著這世界的痛點

至於她要自殺的原因?

劇本是這樣的:

一堆無良小記者堵在阮玲玉家門口,窗戶外一頓亂拍,口裡還說著不乾不淨極具攻擊性的話。

阮玲玉的情人唐季珊回來,完全沒有安撫她,反而拉著阮玲玉站在窗口,強行摟著她跳舞,目的就是為了刻意營造阮玲玉“蕩婦”的形象給那些記者看。

唐季珊的內心大概是憤世嫉俗的,他當然不是覺得那群記者說的話是對的,只不過他的內心活動卻分外偏激:“說她蕩婦?說我們狗男女?那你們就看看啊。”

他大概不會知道這行為也直接摧毀了阮玲玉的心理防線。

阮玲玉作為當時炙手可熱的女明星,卻飽受爭議,被看客惡意攻擊。

唐季珊也許是最後一根稻草,讓她覺得生活從此失去了意義。

認真演戲的阿嬌,戳著這世界的痛點

“為什麼連你也這麼對我?無所謂了,你們自己慢慢玩吧。”這便是阮玲玉自殺的動機。

在那一瞬間,阿嬌彷彿和阮玲玉變成了一個人,認真演戲的她,身上帶著種倔強又哀傷的力量,在瘋狂地戳著這個世界的痛點:輿論暴力,是可以逼死人的。

阮玲玉自殺之後,和阮玲玉合作過的導演蔡楚生拍過一部電影叫《新女性》,裡面有一句臺詞:

她不是自殺,是被殺。殺她的不是一兩個人,而是我們整個社會。

說的很好。

認真演戲的阿嬌,戳著這世界的痛點

03 求求你們區分一下輿論暴力和正常批評吧

有很多人說:“演員、明星、歌手站在臺上,作為公眾人物,他們賺那麼多錢,做的不好,還不讓觀眾們罵了,這是什麼道理?難道批評別人幾句,就是網絡暴力、輿論暴力了?”

這話說的倒也不假。我完全支持觀眾們對演員、明星以及其他一些公眾人物實力或者品行上的批評。

不過前提是:真的弄清楚了輿論暴力和正常批評的區別。

認真演戲的阿嬌,戳著這世界的痛點

其實挺好區分的,正常批評是:你哪裡做的不好,哪裡應該改正,哪裡怎麼做會更好。當然,這年頭,也不用非得懂得別人要怎麼做會更好,畢竟很多人都說,我去飯店吃飯,廚師做飯不好吃,我說他做的不好吃,難道還非得自己也會做飯嗎?

確實,不用。你不用說出要怎麼做,這飯才會好吃,請至少說出它哪裡不好吃。這是正常批評。

而輿論暴力就是:上來第一句話,你特麼···垃圾···不是男人···如果自己檢點的話衣服會穿那麼少嗎···滾···去死···瞎了眼了。

很好區分,是吧?

認真演戲的阿嬌,戳著這世界的痛點

做人嘛,少些戾氣不好嗎?有時候,戾氣就是可以把一個素不相識或者耳熟能詳的人突然逼的離開這個世界。

不過我還有另外一個建議。

就像阿嬌本來沒什麼必要來這個《演員請就位》的舞臺,但她仍然來了一樣,有些事情其實我們不用理會別人的看法的。

認真演戲的阿嬌,戳著這世界的痛點

莫與傻瓜論短長。

希望大家Love and Peac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