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這首短短20字的詞,開篇便是千古絕唱,大氣磅礴不輸蘇辛

李清照這首短短20字的詞,開篇便是千古絕唱,大氣磅礴不輸蘇辛

世人看李清照,都為她是一代婉約派的傑出的代表人物,想她吟風弄月,兒女情長,不過一介女子。殊不知,清照之所以能夠在幾千年的中國文學史上能夠寫下重重的一筆,除卻她具有一身的婉約之情,更是因其有一股雄壯之氣。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夏日絕句》

項羽兵敗烏江,自覺無顏回見江東父老,遂自刎,由此成全一代霸王之美名。記憶中關於他的最早資料,來自於張愛玲所寫的《霸王別姬》,"噢,那你就留在後方,讓漢軍的士兵發現你,去把你獻給劉邦吧!"虞姬微笑。她很迅速地把小刀抽出了鞘,只一刺,就深深地刺進了她的胸膛。項羽衝過去托住她的腰,她的手還緊緊抓著那鑲金的刀柄,項羽俯下他的含淚的火一般光明的大眼睛緊緊瞅著她。她張開她的眼,然後,彷彿受不住這樣強烈的陽光似的,她又合上了它們。項羽把耳朵湊到她的顫動的唇邊,他聽見她在說一句他所不懂的話:"我比較喜歡那樣的收梢。"特別是這一句"我比較喜歡那樣的收梢",留給人一定的閱讀想象空間。

李清照這首短短20字的詞,開篇便是千古絕唱,大氣磅礴不輸蘇辛

待後來又看到由陳凱歌導演,張國榮、張豐毅領銜主演的同名電影,這才懂得:霸王與虞姬的感情,亦是從極其重要的一個方面,展現了項羽作為一代梟雄的威猛姿態。

這樣偉大的曠世絕戀,註定嵌入紅塵,經久不衰——所以,清照才會如此鐘意項羽吧!折服她的,不但是這男兒的錚錚鐵骨,更是為愛獻身的宏偉壯舉!

這首詩前兩句是在表達她對戰事的看法,即她崇拜項羽式的人物,敗就是敗了,男子漢大丈夫,要敢作敢當,面對失敗,要敢於擔負責任,承擔後果。在她看來,項羽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代英雄,名垂千古,就是因為雖有退路,卻甘願自刎烏江,寧死不屈。這是她要的,男子氣概。

李清照這首短短20字的詞,開篇便是千古絕唱,大氣磅礴不輸蘇辛

同樣是描寫關於項羽兵敗的,另外有兩位著名的文學家,杜牧與王安石。

勝敗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

捲土重來未可知。

——杜牧《題烏江亭》

從詩中可以分辨到杜牧的觀點,"勝敗乃兵家常事",他認為:男子漢大丈夫要能屈能伸,不能因為一次的勝敗就灰心喪氣。唯有"包羞忍恥",才是真正的男兒本色,"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就像韓信,雖遭受了胯下之辱,卻就此逃過一劫,以至於最後獲得最終的勝利,以為自我平反。這樣的人,在杜牧看來,可謂真正的英雄。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捲土來?

——王安石(北宋)《吳江亭》

此兩首同放在一起,就顯得很有意思了。為什麼?讀罷此詩,王安石分明是在反駁杜牧。他認為,出國大勢已去,項羽即便忍辱偷生,亦是無力迴天。

李清照這首短短20字的詞,開篇便是千古絕唱,大氣磅礴不輸蘇辛

如此看來,倒也不若一死,至少能留得英雄氣概在人世。你看,清照這樣舉世的詞人,不就在對他歌功頌德了嗎?

她為什麼要寫這麼一首詩呢?

她從小長於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亦剛正不阿,耳濡目染,雖為一介女流,卻養成男兒般的豪爽之氣。如今生處亂世,國家正是用兵之際,奈何一些官員貪生怕死,置大好河山於不顧哪還有什麼民族氣節?恨只恨自己乃女流之輩,無法上陣殺敵,也只能寫些詩詞,以表憤慨。

然而,她萬萬沒有想到,就在她奮筆疾書,進行不平之鳴時,身邊卻出現了一個貪生怕死的典型。更令她心寒的是,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她的丈夫,趙明誠。

李清照這首短短20字的詞,開篇便是千古絕唱,大氣磅礴不輸蘇辛

宋高宗的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趙明誠在江寧擔任知府已有一年,這年二月,御營統制官王亦於城內興兵作亂。雖此人官職低於趙明誠,但按照朝廷的規定,他統轄的兵馬卻是隸屬於朝廷,因此,他的造亂對趙明誠來說,無疑是一次重大的災難。但幸運的是,明誠此時已被調任湖州。因此,當他得知城內暴亂,便順理成章地將事情全部退給了即將到任的江寧知府。而他自己,則夥同江寧其他兩個官員,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從城樓上懸下繩索逃走了。

身為朝廷命官、地方父母,為得就是報效朝廷,護一方百姓周全。但明誠此舉,實乃有傷風化,愧為朝臣,更愧對百姓。雖他當時已拿到湖州調令,但畢竟仍身在江寧,面對暴亂,卻故意視而不見,從法律上,也許人們不能指責一二,但站在道德的高度,他真真可謂狼心狗肺。試想一下,當日月黑風高、無人察覺,他與其他二人偷偷地將繩索從城牆上扔下去,然後非常笨重地將自己慢慢懸放到安全地帶,這種逃避責任的姿態,該有多麼狼狽、醜惡?不禁讓人懷疑,那個少年風神、熱衷字畫、頗具風流的少年才士,真的就是此時此刻的趙明誠嗎?

李清照這首短短20字的詞,開篇便是千古絕唱,大氣磅礴不輸蘇辛

更嚴重的事,他是否想過,若非他手下的一名名叫李謨的官員,提前採取行動,防患於未然,整個江寧又會呈現怎樣可怕的後果?也許他會被叛軍殺害,甚至會因此連累李清照在內的全城百姓。到那個時候,他趙明誠若要後悔,還如何面對"江東父老",又如何面對清照的一番深情?

清照得知這件事後,痛心疾首。但她亦是歷經磨難之人,將心比心,再加上對明誠,始終是心疼多過苛責,在時光的洗禮之下,最終選擇了原諒。他們二人商定解甲歸田,隱居山林。然而,生逢亂世,他們又怎可能就此輕易退隱呢。

李清照這首短短20字的詞,開篇便是千古絕唱,大氣磅礴不輸蘇辛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歡迎您在留言區交流。您的認可和鼓勵,是我們精進的最大動力!懇請您把今天的內容轉發給您的親朋好友。不勝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