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臥軌真相:成為乖孩子,要了我的命!

提起海子,你們會想到什麼?

當代著名詩人? 北大高材生? 有夢想和才華的勇士?

不,那是詩歌裡的他,現實中的查海生:

是一個內心黑暗、孤單淒涼的可憐人;

是一個因為絕望臥軌自殺的懦夫;

是一個被偽成熟殺死的“乖孩子”!

海子的一生,是悲涼的傳奇!

海子臥軌真相:成為乖孩子,要了我的命!

【偽成熟,讓我飽受創傷】

1964年3月,海子出生在安徽懷寧縣查灣村,父親看著這個帶把的孩子,高興地合不攏嘴,祖輩都是農民,家境貧寒。

但那個時候,即便再窮再冷,海子也餓不著,冷不著。父母常對小小的海子說:“你要聽話,快快長大,變成一個懂事兒的乖孩子。”

父母之後又生了兩個男孩,望著鮮活的生命,海子臉上寫滿了幸福。可弟弟們的到來,讓原本就貧困的家庭更加入不敷出。母親給弟弟餵奶,海子常常餓著肚皮在旁邊看。

他依然保持著作為孩子天真活潑的一面。好動、愛笑又調皮,對此父母沒少教育他,弟弟們出生以後,海子在家裡就是一個大哥哥,父母照顧的重心明顯不在他的身上。

海子開始感覺到害怕,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他常常拉著弟弟的手,使勁抱起他,卻被父親呵斥,怕摔到弟弟;

海子當著父母的面兒爬到樹上,大聲的叫著:“爸爸,媽媽,你們看我。”

原以為父母會讓他注意安全,趕緊下來,結果他們頭也不抬,讓海子很受打擊。

海子臥軌真相:成為乖孩子,要了我的命!

家裡窮得揭不開鍋的時候,母親把一手掌的米熬成粥,讓弟弟們喝米粥,弟弟們吃飽了,媽媽再就著最後的一點兒汁兒,和海子重新打水來熬,最後分到碗裡,已經看不到米粒了。

海子哭著告訴媽媽,我也想喝粥。

父親告訴他:“你是一個哥哥,是個大娃娃,就該讓著弟弟。”

海子也哭鬧過,他拿回被弟弟拿走的東西,惹得弟弟大哭,父母就會批評他,一點兒都不聽話,把弟弟都教壞了。

海子之前話好多的,跟著父母上坡種地的時候,總是有一大堆問題,就像個話包子,自從弟弟們出生,父母已經好久沒有跟他說過話了。

海子念小學,放學了就會急忙跑回來給弟弟做飯,父母忙著幹活兒掙工分,交代他一定要照顧好弟弟們吃飯。

海子把飯盛好放在弟弟面前,親手喂著小弟,等到弟弟們吃完,他再吃最後剩下的殘羹冷菜。因為家庭困難,他常常吃不飽,可每次母親問他,他都笑著說:“我吃飽了。”

因為海子的父母讓他做一個乖孩子,海子覺得這些都是應該的,同樣小小年紀的他,本該享受童年的快樂,卻背離了童真和活潑。

上了中學,學校離家很遠,海子週六放學,步行回家,然後在地裡忙活兒,割草,插秧,只為了多掙幾個工分,年底生產隊分紅時可以多得一些糧油。晚上,海子點著燈學習,父母則幫兩個弟弟打理衛生。

第二天海子又去做一天的活兒,傍晚回家炒兩張白菜葉,沒有油,只有鹽,在打包一瓶子醃蘿蔔,當作在學校一個星期的美食。走到半路,天就已經黑了。

他讀書很用功,十里八村出了名的好學生,年年都是第一,但他性格孤僻。從來都是一個人,沒有朋友,同班同學,哪怕同桌也不願意和他交朋友。

他從來沒有和家裡人訴苦過,也沒有找任何人傾訴過。

他說,我是大孩子,努力學習是分內的事,享受獨孤是理所應當。

童年是孩子成長路上的里程碑,快樂的童年可以教會孩子正常思考,正常生活。父母的教育,不論好壞,將影響孩子的一生,自由平等的愛,是每個孩子都應當享受的。

如海子一樣,沒有人喜歡孤獨,只是習慣了承受,習慣了偽成熟。

這將是致命的!

海子臥軌真相:成為乖孩子,要了我的命!

【逃不出,童年的“乖孩子”魔掌】

於是海子成為了一個乖孩子,15歲時,考上了北京大學!

海子很高興,他抱著父母憧憬著即將踏上的綠皮火車,這是他第一次坐火車,海子即將離開生活十幾年的家鄉,父母哭成了淚人,貧窮與不捨,父親是村裡老裁縫,小心翼翼地將東拼西湊的30元錢縫進了海子的衣裳,沒日沒夜地踩著縫紉機,換取海子每個月10元的生活費。

海子來到學校,被人稱作“怪胎”,他獨來獨往,不善言辭,他沒有任何娛樂方式,遭受過很多人的冷眼,他試著忘掉家鄉的牛羊,草原和鐮刀,接觸大城市,他想在這裡交一個知心朋友,談一場年少羞澀的戀愛。

學習的薰陶讓孩子在孤獨裡找到了解藥,在圖書館,海子翻開著【飛鳥集】,讀的熱淚盈眶。

海子不知道怎樣與人交流,獨來獨往的他,承受著生活與精神的雙向折磨。盡力保持姿態,以一個乖孩子的所有品質,海子,還是那個自我封閉的乖仔。

多希望有個人能夠勾住我的肩頭,叫我一聲“兄弟”,也希望我那心儀的姑娘能夠透過我堅如城堡的表面,愛上熱情平凡的我。

這大概就是海子最簡單的祈望了!

等不到那些人了,因為孤獨的酒,海子愛上了詩歌的愁。

詩是海子的戀人,也是他的兄弟。海子毫無顧忌地將所有想說的話寫進來,說出來,不管別人認不認同,歌唱的麥田、大海、藍天和遠方都不會出賣他。

海子終於發現,原來生活也有真正屬於他的東西,也能讓他驚喜,有價值。用驚為天人來形容海子的詩歌天賦一點兒不為過,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以夢為馬】等詩歌作品裡,海子以樸素清新的語言,擬想了一個新鮮可愛的,充滿生氣和幸福的世界。

但那是海子的城堡,熱情似火的美麗心靈裡最後的幻想!他還是一個乖孩子,就要無時不帶著對他人的美好祝福。

海子將自己打入了愈加黑暗的深淵裡。詩歌沒有感情,海子依然得不到解脫。

畢業後,海子開始全心全意地寫作,執著於做一個不羈放縱的詩人,以山水為夢,用詩歌賺錢。

他在孤單與單調中拼命地寫作,仍然不被人看好,就連詩歌的發表也極不順暢。

海子臥軌真相:成為乖孩子,要了我的命!

貧窮是他的代名詞,來自偏遠封閉地區的海子,窮極了,他的宿舍沒有收音機、電話機,沒有零食,他也沒有錢去滑冰、游泳、騎車,他只能抱著一堆稿紙寂寞而淒涼的寫作。

夢想沒有照亮現實,他帶著作品回到家,父母都是農民,沒有人會欣賞藝術。父親甚至不敢跟他說話,覺得他去寫作就是不務正業,全家人都在反對他,不能理解他的作品,理解他的思想。

海子從小就為了擺脫封閉而貧困的生活而努力,當他還是孩子的時候,就已經在選擇命運。家庭沒能完成對他自由獨立的教育,積極自信地思想開導,甚至連信仰都要剝離。這也許是海子毅然選擇臥軌的一個理由。

貧窮讓孩子懂得吃苦,這是一種品質,但愛的不均衡會讓孩子永遠自卑,心靈是一顆會開花的樹,做一個乖孩子就是樹上的果實,父母想要最完美的結果,但不施肥、不耘土就連花也開不出。

海子臥軌真相:成為乖孩子,要了我的命!

家庭的教育失敗,並不完全是海子自殺的元兇,但正是因為童年的教育失敗,讓海子成為了異樣的孩子,一個心理缺失的孤獨症患者,一個不惜假裝成熟來博得認可的“乖孩子”,一個聽話懂事高學歷的膽小鬼。

海子盡力去嘗試努力生活,他走出了大山,卻走不出“一個乖孩子”的心。

願每一個可愛的孩子,都被世界溫柔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