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委主任勾勒下一步國企改革發展藍圖

“我們鼓勵支持國有企業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與各類所有制企業深化合作,攜手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在3日召開的“第三屆中國企業改革發展論壇”上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說。他表示,下一步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更加突出轉換經營機制,探索建立有別於國有獨資和全資企業的管控模式,進一步加大國有企業市場化改革力度。

2019年被認為是國企改革的關鍵一年。今年以來,從央企兼併重組到央地合作混改,從“雙百”推進到區域“綜改”實施……國企改革持續向縱深推進,邁向綜合施策深化期。

在論壇開幕式致辭中,郝鵬不僅對國企高質量發展和創新等現狀進行了介紹,同時也對下一步改革勾勒出更為清晰的路線。

聚焦實體經濟,做強做精主業是近幾年國企發展的關鍵詞。“國有企業正在邁向結構更優、效益更好、質量更高的發展。”郝鵬說。他強調,下一步國資委將繼續推進國企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堅決退出不具備競爭優勢的非主營業務,推動國有資本更多投向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更多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要以共建“一帶一路”為重點更好“走出去”,加大國際化經營力度,積極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國有企業堅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積極發展先進製造業和實體經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新興產業加速發展,鋼鐵煤炭等過剩產能有效化解,低效無效資產有序退出,企業核心業務更加突出、盈利能力和競爭力顯著增強。經營機制進一步轉換。公司制改制全面完成,混合所有制企業的數量和比重大幅增加,以管資本為主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企業的獨立市場主體地位進一步確立,市場化選人用人和薪酬分配機制進一步完善,國有企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發展水平顯著增強。

剛剛公佈的《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報告》中,一組組亮眼的數據也恰恰說明了這點。

從經營態勢看,近兩年央企利潤增速連續超過收入增速,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實現良好開局。2017年和2018年,央企營收同比增速分別為13.3%和10.1%,利潤增幅則分別達到15.2%和16.7%。

從資源配置看,黨的十八大以來,21組39家央企完成重組整合,國有資本向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和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不斷集中,在軍工、電網電力、石油石化、交通運輸、電信、煤炭等行業佔比達80.1%。從創新發展看,截至去年底央企擁有科技活動人員158萬人,累計有效專利近66萬項,2018年研發支出近5000億元,超過全國的四分之一。

不斷湧現的“大國重器”彰顯中國實力,不斷邁向高端的產業鏈更具競爭力。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看,央企已化解煤炭過剩產能1260萬噸,整合煤炭產能1億噸,淘汰落後煤電產能670萬千瓦;累計減少法人超1.4萬戶。

“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國資系統監管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1.8萬億元,同比增長7.4%,實現淨利潤2萬億元,同比增長8.9%,保持了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郝鵬說。

站在新的歷史時期,國企正在邁向高質量發展時期。談到未來國企改革發展之路,郝鵬表示,國企要在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上下功夫,建立更加靈活高效的收入分配機制。統籌運用好股權激勵、分紅激勵、員工持股等政策措施,積極探索運用超額利潤分享、虛擬股權、項目跟投等激勵方式,充分調動各類人才幹事創業的積極性。

郝鵬認為,面對經濟發展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的挑戰,國有企業要注意防範經營效益下滑、債務、投資、環保等各類風險,建立預判預警機制,及時排查風險隱患,制定完善應對預案,堅決打好打贏防範重大風險攻堅戰,為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此外,他表示,企業家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關鍵少數和特殊人才,企業家精神是引領創新創造、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力量,國有企業要在弘揚企業家精神上下功夫,建立容錯機制,鼓勵激勵企業家敢於擔當勇進取,心無旁騖幹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