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背後的文化無知

《哪吒》背後的文化無知

《哪吒之魔童降世》在暑期檔電影期間,廣獲好評,近幾年國產動漫製造的非常好,比較經濟和技術上去了,畫面的質量也做得非常好,這部影片就是以特效鏡頭組成的,但是電影作為一種新型的藝術作品,不光是畫面和語音對原有文學作品的補充,更要的是要把他的內在文化內涵和思想價值挖掘出來,不然就只是一場華麗的視覺盛宴,什麼內涵沒有,就像前幾年的《大魚海棠》,用心做畫質,劇情和內涵、價值觀低到沒有下限。

《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電影總體來說做的有一定的藝術水準,但是關於一些文化上的漏洞,還是有的。

《哪吒》背後的文化無知

影片一開始,一個俯拍鏡頭,以太乙真人的主觀視角,看到太乙真人在解開靈珠輸入密碼,這個圖案挺有意思。最中心是一個"啟動"的啟字 ,外面是八卦,再外面一環是天干和地支,全文是由小篆寫成的。

小篆是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統一的國家規定文字,而按照歷史背景分析,哪吒生活的年代是商朝末年,中間時隔千年,怎麼可能寫得出小篆?

《哪吒》背後的文化無知

之後,哪吒出世,大鬧李府,太乙真人用乾坤圈將哪吒封住,空中唸叨咒語:"日月同生,千靈重元,天地無量乾坤圈,急急如律令。"這是很明顯的現代網絡文的寫法,原著和正宗道家的咒語不是這個風格,而且"急急如律令"的出處是漢代公文,漢代文書中常用"如律令"字樣,表示同法律一樣須迅速執行。商朝人焉能說的漢朝話?

《哪吒》背後的文化無知

《哪吒》背後的文化無知

如果說前面兩點對影片要求的過於苛刻的話,那這一點就是為大眾廣為所知了。商朝寫小篆,還是從左往右寫,這就是很低級的錯誤,古代南面而王,以右為上,這是基本的文化常識。此外,關於他們的服飾和總體造型,也不是商朝的風格,在這些細節上,還是參考《中國唱詩班》,這是真正用心做影視作品,真正的漢文化、國風,而不是現在一些所謂的古風、漢服、二次元。

《哪吒》背後的文化無知

《哪吒》背後的文化無知

緊接著,李靖為了救哪吒和太乙真人一起去找元始天尊,希望解除天劫咒,這個時候小云雲說元始天尊和靈寶天尊、道德天尊一起遁入虛空之門,商討封神榜的問題。

首先,他的名稱還是比較正確的。盤古開天之後,一氣化三清,太清道德天尊,也就是太上老君,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也就是民間一直所說的通天教主,這裡叫的三清天尊還是比較準確的,但是問題在於排序和稱呼。

三清出世後,前往紫霄宮聽鴻鈞老祖講道,之後同拜鴻鈞老祖為師,道德天尊是大師兄,元始天尊是二師兄,靈寶天尊是三師弟。

按照禮數,他應該先說道德天尊,再說靈寶天尊,以長者為尊;而且他是元始天尊的弟子,稱師父的師兄的道德天尊為師伯合情合理,而稱師父的師弟靈寶天尊為師伯是錯的,應該稱師叔。

就像父親的哥哥叫伯伯,父親的弟弟叫叔叔,管叔叔叫伯伯,還把叔叔排在伯伯前面,這就不懂禮數,也就是沒有教養。

不要小看中國的這個親屬稱謂,中國的文化是成型在西周初年的分封宗法,是以家庭為主體,是家國一體化,中國的親屬稱謂特別多,家庭、家族文化特別重,數世同堂,不同於西方文化,一個Uncle和aunt就全部概括了,而且在家庭層面以分家生活為主。

《哪吒》背後的文化無知

關於封神榜的問題,在原著《封神演義》一開始,封神榜就已經商定好給姜子牙了。當然這種細節和改編上的問題不特別重要。

近幾年是國漫的起步,發展的還是很好,但是任何文學、藝術作品的創造,都是在原有傳統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再創造,關於中國本土文化的挖掘是非常難的,導致現在很多人創作者對本文化過於陌生,中國的文化有斷層,但是傳承出了問題,絕對不是失傳,資料、典籍、數據都在,這是進行作品創造的原材料,如果要立足文化本體的話,還是要多從這些東西上下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