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關羽鎮守的荊州是現在的哪個城市?

三聖道君


我是青史回聲,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糾正一下,三國時期的荊州不是指一個城市,而是類似我們現在的一個省份。東漢時期,天下共分十三州:幽州、冀州、青州、幷州、徐州、兗州、揚州、荊州、益州、涼州、司州、豫州和交州。所以荊州就屬於十三州之一,其行政長官也就是州牧,類似我們現在的省委書記,位高權重。


那麼關羽守荊州守得到底是哪個地方?

這說來就話長了,當時的荊州一共分為八郡,分別是襄陽郡、南郡、南陽郡、江夏郡、長沙郡、零陵郡、武陵郡以及桂陽郡。早期劉表任荊州牧的時候,荊州的治所是在襄陽,只不過後來曹操率大軍南征,其荊州牧劉琮率荊州文武投降,但是隻是限於長江以北,以南,包括江夏,當時還是在劉琦和劉備手中。

赤壁之戰結束後,曹操率敗軍北歸。其留下的荊州各郡基本上都落在了劉備的手中,經過一年的時間,除了襄陽郡和南陽郡外,其餘五郡,盡皆落在了劉備手中,也就這裡開始,劉備有了安身之所。


可是沒到幾年,劉備西進,意圖拿下西川。那麼荊州怎麼辦?於是交給了關羽鎮守,而且為了和東吳重修舊好,劉備將長江以南三郡割讓了給東吳。可是東吳怎麼會滿足呢?所以也就引發後來戰事。

關羽水淹七軍後,威震華夏,不僅連破各鎮,而且還把襄陽給拿下了,幾乎逼近了樊城。只可惜後路讓東吳給抄了。南郡治所江陵讓東吳大都督呂蒙白衣渡江,兵不血刃給拿下了,前有狼,後有虎,這個曾經威震華夏的關羽,就這樣在曹操和孫權的包圍下,最後身亡。


青史回聲


在三國中,關羽大意失荊州,不僅關羽自己被擒殺,而且劉備也失去了一統天下的大好時機。那麼,關羽大意失荊州中的“荊州”指的到底是哪裡,難道真的就是指今天的荊州市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一探究竟。

在先秦的時期,漢族的先民就將漢地分為天下九州,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其中的荊州指湖北以及長江中游地區。而到了西漢,全國有十三州,分別是幷州、冀州、幽州、青州、兌州、豫州、徐州、揚州、交州、荊州、益州、朔方及涼州,其中荊州包括南陽郡、南郡、江夏郡、桂陽郡、武陵郡、零陵郡、長沙國。



東漢建安十八年,重新分置全國所屬九州州域,荊州地區一度擴大,將廣東全境及越南北部地區都歸屬於荊州州域。東漢荊州原轄七郡: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東漢末年,從南陽郡、南郡分出一部分縣,設置襄陽、章陵二郡, 於是荊州共轄九郡,這就是後世稱“荊襄九郡”的來歷。荊州的轄境相當於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貴州、廣東、廣西等省的一部分。本來荊州的治所在漢壽(今湖南漢壽縣北),漢末移治襄陽(今湖北襄陽市)。建安十四年,劉備領荊州牧,移治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劉備借荊州”後,移治江陵(今荊州市)。



赤壁之戰後,曹操、劉備、孫權三家分荊州。曹操佔據南陽、南郡二郡,劉備佔據長江以南的零陵、桂陽 、武陵、長沙四郡,孫權則佔據江夏郡。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打敗曹仁,奪南郡,孫權拜周瑜為偏將軍,領南郡太守,駐江陵(南郡治所)。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死後,孫權納魯肅之議,把自己所據的部分南郡“借”給劉備,於是劉備佔有零陵郡、桂陽郡 、武陵郡、長沙郡、南郡,佔據了荊州絕大部分地盤。後來,劉備佔領益州後,按照協議,在孫權的索要下,劉備交出了桂陽、長沙兩郡給孫權,實際上此時關羽鎮守的荊州就只有零陵郡、武陵郡、南郡三郡了。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曹聯合打敗關羽,關羽大意失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中的“荊州”指零陵郡(今湖南永州)、武陵(今湖南常德)、南郡(今湖北荊州)三郡,並非是單單指今天的湖北荊州市。


密探零零發


古有荊州,今也有荊州。但是歷經千年歲月,今天的荊州市和古九州之一的荊州可不一樣,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介紹。

古代的荊州地盤很大,大致相當於今天的省級行政區,其位置大概向北到達河南境內,向南一直到達今天廣西桂林;向東到達江西;向西到達貴州。 東漢荊州原來只有七郡:南郡、南陽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劉表任荊州牧後,以南陽郡、南郡過大,兩郡分部分區域,設置襄陽和江陵二郡, 這就是三國演義書中多次提到的“荊襄九郡”的來源。

那麼關羽駐守在哪呢?

三國志中提到,荊州州牧所在地原在漢壽,劉表來到荊州後,移治襄陽,劉備得荊州後最終移治江陵,關羽的駐地自然也在江陵郡,具體而言就是現在的湖北省江陵縣,正好歸今天的湖北省荊州市管轄,這也是歷史的巧合吧。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三國時期的荊州並非指現在的湖北省荊州市,要比現在的湖北省荊州市範圍要大的多,轄境相當今湖南、湖北及河南南陽地區

《禹貢》:“荊及衡陽惟荊州。”《爾雅·釋地》:“漢南曰荊州。”荊,指今湖北南漳縣西之荊山;衡陽指衡山之南,即今安徽天柱山之南;漢,指漢水。即春秋時期楚國之地,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湖南地。

漢武帝時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轄境相當今湖北、湖南兩省及河南的西南部、貴州東部、廣東、廣西北部部分地區。

東漢末年,改刺史為州牧,荊州移治襄陽(今湖北襄樊市襄陽)。轄境相當今湖南、湖北及河南南陽地區。


古今烽火臺


關羽守的“荊州”不和現在的哪一個城市對應,也不是現在的湖北省荊州市。漢代的行政區劃“荊州”是一片很大的地域,東漢時期的荊州不只包括現在的荊州市,甚至包括整個湖北和現在湖南省的大部分。

漢末三國時期,關羽守的那個“荊州”:東到潯陽,西三峽,重慶奉節、巫山以東,南到五嶺,北到漢水。包括:南郡、襄陽郡、江夏郡、長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陽郡、衡陽郡等。


沅汰


首先荊州有天下嚥喉要道的說法,可見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自古兵家必爭之地。我們習慣上稱江陵為荊州,楚國的都城,三國時“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歷史事件發於此。劉備要得天下必須佔領荊州,作為打天下的根基。如果從荊州攻打東吳,得心應手,北上可以討伐曹操,南下可以攻打東吳,諸葛亮第一個提到的地方便是荊州。




荊州當時管轄南陽、襄陽、南郡、江夏、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八郡。期間劃分稍有變動大體上今河南南部,湖北全部、湖南全部,荊州首府設在襄陽。

荊州是古九州之一。指的是湖南,湖北及周邊部分地區,西漢漢武帝將全國劃分為司隸及十三刺吏部,荊州刺吏部就是其一,但不是正式的行政區。荊州自西漢開始一直為七郡,漢末設章陵郡。南陽郡屬荊州刺史部,又稱“南都”位於現在的,南陽市、魯山縣、商洛市南部,襄陽、隨州等部分地區。江夏郡大致為,荊州市,襄陽市南部,荊門市西部、恩施州大部、宜昌市、潛江仙桃部分,重慶東部部分地區。長沙郡,現在的長沙全部、岳陽、株洲、益陽、邵陽、婁底、衡陽、譚陽、江西萍鄉部分地區。武陵郡,現在的常德、張家界、湘西州、懷化市及貴州銅仁,黔東南州全部及部分地區。零陵郡,今永州零陵。



赤壁之戰後荊州被魏、蜀、吳瓜分。襄陽以北被曹操佔有,江夏及南郡大部分被孫權佔有,長江以南被劉備佔有。


214年劉備征戰劉璋時鳳雛龐統戰死,劉備陷入危機,諸葛亮、張飛、黃忠、趙雲等去西蜀助力劉備,荊州只剩下關羽鎮守。

關羽能帶領水軍陸軍,荊州所處的地區水路縱橫,守城大將必須水戰、路戰必須精通。

公元219年關羽發起襄樊戰爭,猛烈進攻後,因粗心,被呂蒙奪了荊州,關羽敗走麥城。當時的軍事重鎮在江北的江陵。


小姐姐講史


三國時代的的荊州和現在的荊州可不是一個概念,三國時代的荊州很大,包括了今天湖北湖南兩省大部分地區還有今河南部分地區。那麼三國時代的荊州具體指的是哪些地方,而關羽鎮守的荊州又是哪裡呢?下面我就為大家梳理一下:

東漢時期,天下共劃分成十三州及司隸共十四個行政區域,荊州便是其中一州。東漢末年,荊州下轄七郡,治所在襄陽,這七郡分別是: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後來朝廷從南陽郡和南郡分出一部分土地,設置襄陽、章陵二郡,於是荊州就變成了九郡,這才有了“荊襄九郡”一說。

但是到了三國時期,襄陽,章陵二郡再次被曹操劃入南陽郡,所以到了三國時期雖然大家都說是“荊襄九郡”,但實際上是七郡。

那麼這七郡的大體位置在哪裡,我就不說了,等會兒上一張圖,大家看後一目瞭然,比我打字效果要好許多。這裡就提一下這七郡的治所:

南陽郡治所在宛縣(今河南南陽)

南郡治所在江陵(今湖北荊州),所以今天的荊州充其量只是那時候荊州治下的南陽郡的一部分而已

江夏郡治所在西陵(今湖北武漢新洲區)

零陵郡治所在泉陵(今湖南永州)

桂陽郡治所在郴縣(今湖南郴州)

武陵郡治所在臨沅(今湖南常德)

長沙郡治所在臨湘(今湖南長沙)

好了下面就要介紹關羽鎮守的荊州了

我們都知道赤壁之戰之前,荊州是由劉表統領的,但劉表當時統領的荊州只有六個郡,荊州最北面的南陽郡由於地理位置的關係一直被曹操佔據。

而當赤壁之戰後,曹操大敗,三國之勢已成,然而曹操雖然戰敗,但原隸屬荊州的南陽郡不僅依然在曹操手裡,甚至曹操大將曹仁還一度佔據了南郡一部分,所以此時的曹操實際上是佔據了南陽、南郡一部分,再加上劉備和孫權定了一個協議,劉備佔據長江以南的零陵、桂陽 、武陵、長沙四郡以及南郡一部分,江夏郡一部分,孫權佔據江夏郡一部分。於是這時期的荊州就被曹,劉,孫三家瓜分了,也由此可見劉備佔據了荊州的大部分地區。



公元209年,周瑜打敗曹仁,奪回南郡剩下的一部分,這時候重頭戲來了,正史中的“借荊州”來了,由於南郡的的戰略位置比江夏郡重要,所以劉備向孫權提出借取南郡的要求,並希望以自己手中的江夏郡換取孫權手中的南郡,而魯肅認為曹操南下,南郡承受的軍事壓力要遠大於江夏郡,將南郡“借給”劉備可以讓劉備替東吳在荊州方面面對曹軍鋒芒,於是孫權同意了,最後劉備得到完整的南郡,孫權得到了完整的江夏郡。

所以劉備“借荊州”借的只是“南郡”而並非荊州全部,實際上在“借荊州之前劉備已經佔據了荊州大部分土地。

那麼這時候劉備坐擁荊州南郡、零陵、桂陽 、武陵、長沙五郡,是不是就是關羽鎮守的荊州呢?答案是,但也也不全是,可以說關羽最初鎮守的確實是這五郡,但最終丟失的只有三郡,這又是何意呢?

劉備得南郡後,開啟開掛模式入蜀,得益州,此時是劉備地盤最大的時候,然而好景不長,劉備得益州後,東吳開始向劉備索要南郡,可是劉備不答應,孫權就開始派兵攻打劉備,此時的劉備剛得益州,根基不穩,因此重心全在益州方面,根本不能與孫權翻臉,於是為了安撫孫權,便把長沙、桂陽兩郡割讓給東吳,希望以這兩郡來正式換取南郡。

所以關羽最後鎮守的荊州就是南郡、零陵、武陵三郡之地!

公元209年,關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區,也就是曹操控制的南陽郡地區,而孫權則派呂蒙偷襲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最終關羽兵敗被殺,荊州三郡落入東吳之手。

這裡我再提一下,荊州三郡丟失後,劉備大舉討伐東吳,原因真的是為了給關羽報仇嗎?我認為不全是,原因就在於南郡!


前面說過南郡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因為南郡控制著湖北,川蜀的長江航道!在古代想要大規模出蜀最好的路線就是走長江一線。而長江航道里有一個最為關鍵的咽喉—夷陵。對於劉備來說,可以失去荊州其餘所有地盤,唯獨不能丟了南郡,丟了夷陵。而且夷陵易守難攻,丟了這個地方以後幾乎是奪不回來了,想要出蜀地也只能北上,而這條路太過艱難,諸葛亮如此智謀之士,六出祁山也不可得,最終只能抑鬱而終,可見劉備是多麼的想奪回南郡,奪回夷陵。

可惜劉備最終還是在夷陵戰敗,夷陵之戰也意味著劉備只能偏安一隅,不可能再圖天下了。


鹹魚閒聊


“荊州”非城市,在東漢時期,它類似於我們現在的一個省份,它是一個大範圍的行政區劃,而非特指某一個城市。

荊州為漢地九州之一,早在大禹時代就已然存在。《漢書.地理志》載:“周既克殷,監於二代而損益之,定官分職,改禹徐、梁二州合之於雍、青,分冀州之地以為幽、並。故《周官》有職方氏,掌天下之地,辯九州之國......正南曰荊州:其山曰衡,藪曰云夢,川曰江、漢,浸曰潁、湛;其利丹、銀、齒、革;民一男二女;畜及谷宜,與揚州同”。

西漢武帝元封五年,武帝“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他將全國劃分為十三州部,每州為一個監察區,設刺史一名。十三州即冀州、青州、兗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益州、涼州、幽州、幷州、交州、司州,而“荊州”就是漢武帝所設置的十三個州部中的其中一個。



當然西漢時期“荊州”非行政區劃,而只是一個“監察區”,就是朝廷為監察地方官吏而專門設置的一個監察機構。而此時西漢的最高行政區劃是“郡”,而非“州”。直到東漢時期,“州”才成為正式的行政區劃,而不再是作為單純的地理區域劃分單位。

東漢時期“荊州”下轄南陽郡、南郡、江夏郡、桂陽郡、武陵郡、零陵郡等七郡,囊括當今的湖南、湖北全境及河南南部地區(東漢建安十八年,漢廷曾重新分置全國所屬九州州域,荊州地區一度擴大,它將廣東全境及越南北部地區都劃歸荊州州域,但不久因三國的到來,荊州州域已是模糊不清)。



東漢建安十五年,赤壁之戰後,荊州被劉備、曹操、孫權三股勢力瓜分。初,江夏郡、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等五郡為劉備所得,南陽郡為曹操所得,南郡為孫權所得。建安二十年,曹操進兵漢中,此時劉備為了避免腹背受敵,與孫權議和,因此荊州地盤被重新劃分,此時長沙郡、江夏郡、桂陽郡三郡歸孫權,南郡、零陵郡、武陵郡三郡歸劉備,南陽郡歸曹操。

因此,初期歸劉備的就是江夏郡、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五郡,關羽能鎮守的也就是這五郡。而到後期,歸劉備的就是南郡、零陵郡、武陵郡三郡,所以關羽能鎮守的就變成三郡。當然,無論關羽管轄的郡有啥變化,由關羽直接鎮守的地方就是南郡的治所“江陵”(今湖北荊州市)。



所以如果一定要問關羽鎮守的是哪個城市的話,那就是“江陵”,也就是今湖北荊州市。

地理小知識

南陽郡。郡治宛(今南陽市),初領宛、冠軍、葉、新野、章陵、西鄂、雉、魯陽、犨、堵陽、博望、舞陰、比陽、復陽、平氏、棘陽、湖陽、隨、淯陽、涅陽、陰、酇、鄧、酈、山都、穰、朝陽、蔡陽、安眾、筑陽、武當、順陽、襄鄉、南鄉、丹水、析等37縣,囊括當今的河南熊耳山以南葉縣、內鄉之間和湖北大洪山以北應山、鄖縣之間的大部分地區,人口約240萬,為當時天下第一大郡。



東漢建安十三年,曹操建襄陽郡和南鄉郡,南陽郡的樊城、山都縣、鄧縣被劃給襄陽郡,南陽郡西部的南鄉縣、析縣等8縣被劃給南鄉郡。

南郡。初,治所江陵(今湖北荊州),三國時期治所在公安(今湖北公安),領江陵、枝江、旍陽、當陽、編縣、華容、孱陵、作唐等8縣,人口約七十四萬七千六百四,囊括當今湖北省粉青河及襄樊市以南,荊門、洪湖二市以西,長江和清江流域以北,西至重慶市巫山縣。



江夏郡。治所西陵(今武漢市新洲區境內),領西陵、竟陵、西陽、邾、軑、鄂、安陸、沙羨、蘄春、鄳、雲杜、下雉、平春、南新市等14縣,人口約二十六萬五千四百六十四。

桂陽郡。治所郴縣(今郴州市甦仙區、郴州市北湖區),領郴、臨武、南平、便、耒陽、桂陽、陽山、漢寧、曲江、含洭、湞陽等11縣,人口約五十萬一千四百三,囊括今郴州各個區縣,甚至還有廣東的北部的一部分,如陽山、含洭、曲江、湞陽、桂陽等縣。



武陵郡。治所臨沅(今常德市城區),領臨沅、漢壽、孱陵、零陵、充、沅陵、辰陽、酉陽、遷陵、鐔成、沅南、作唐等12縣,人口約二十五萬九百一十三,囊括今湖南省、湖北省、貴州省、重慶市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境。

零陵郡。治所泉陵(今永州市零陵區城區內),領泉陵、零陵、營道、泠道、始安、營浦、洮陽、湘鄉、重安侯國、都梁侯國、夫夷侯國、昭陽侯國、烝陽侯國等8縣5侯國,人口約一百萬一千五百七十八,囊括今湘中到湘西南到桂東北的永州、桂林、邵陽、衡陽、湘潭、婁底等地區。


澳古說歷史


三國時期的荊州是天下戰略中心,諸葛亮曾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聯吳會,西通巴蜀。魯肅甚至毫不遮掩的說:“此乃帝王之資。”以此可見荊州的重要性。



三國初期荊州

東漢年間,天下共分十三州,荊州下轄七郡,分別為;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治所在漢壽縣,

公元190年,劉表單騎入荊州,將荊州的治所遷徙到了南郡的襄陽縣。到了公元206年,曹操進攻荊州,分南郡北部設立襄陽郡,從此成為荊襄八郡。



赤壁之戰後瓜分荊州

赤壁之戰時,曹操又分割南陽郡一部分為南鄉郡。等到曹操戰敗後,實力收縮,只能控制江北郡縣,所以曹操掌握了南陽郡、襄陽郡、南鄉郡。

赤壁之後,荊州江南地區出現了權力真空,孫權劉備開始在此地角逐。最終劉備奪取了荊州南部的長沙、武陵、零陵、桂陽四郡,以及半個南郡半個江夏郡。

孫權當時派周瑜奪取了半個南郡和半個江夏郡。



劉備當時和孫權商議以半個江夏換取半個南郡,當時的南郡顯然比江夏郡更重要,所以這件事對於東吳來說是一件賠本的買賣。但是在魯肅的勸說下,孫權還是把半個南郡給了劉備,東吳得到了整個江夏郡。也因此荊州瓜分完畢,東吳僅僅得到了江夏一郡。

公元213年,劉備入蜀,第二年諸葛亮和張飛等人全部進入益州,所以關羽開始執掌荊州。

此時關羽管理的荊州擁有南郡(今荊州市)、長沙(今長沙市)、武陵(今常德)、零陵(今永州市)、桂陽(今湖南省東南部)五郡。相當於今天的湖南大部、兩廣、貴州、以及重慶部分地區。



荊州最終歸屬

劉備佔據西川后,東吳欲奪取長沙、零陵、桂陽,並且向三郡派去了官吏。最終雙方發生衝突,劉備親自帶兵由益州增援關羽。

此時恰好曹操奪取了漢中,直接威脅了劉備在益州的統治,所以劉備向孫權議和,並且約定好雙方以湘水為界。湘水以東的長沙、江夏、桂陽三郡歸東吳,湘水以西的南郡、零陵、武陵三郡歸劉備。

公元219年,呂蒙白衣渡江之後,關羽被殺,劉備的勢力也因此徹底從荊州退出。


我是越關


先看題中問題,筆者找了兩張地圖來生動的解答這一問題,隨後筆者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荊州這個地方是如何來劃分的。

圖一:

圖二:

由於《三國演義》小說中對於地名的解釋不是很清晰,一些讀者對於荊州的概念比較模糊。比如說劉備借荊州,在小說中就比較含糊,劉備明明自己打下來了荊州的四個郡了,又怎麼要借荊州呢?後來關羽明明佔領著荊州,又為什麼會去派兵攻打曹仁駐守荊州襄陽呢?

這些誤解主要是因為小說中對於瓜分荊州的細節沒有解釋清楚,荊州在劉表死後並沒有被任何一方完全的佔領過。赤壁之戰後,孫劉曹三家瓜分了荊州的土地,其中劉備佔領了荊州南部的四個郡(桂陽郡、長沙郡、武陵郡、零陵郡)。曹操佔領了荊州北部的四個郡(章陵郡,襄陽郡,南陽郡,南郡),並且把章陵郡併入了南陽郡。而孫權則是取得了江夏郡,並且後來攻佔了曹操佔領的南郡。孫權後來把南郡借給了劉備,南郡的江陵城也就成了劉備管理的荊州的治所。

這樣三國完成了對荊州的第一次瓜分,這個局面一直到孫權和劉備第一次翻臉之前都沒有發生變化。後來孫權和劉備翻臉的時候,為了避免兩線作戰,劉備給了孫權長沙郡和桂陽郡兩個郡作為補償。而後來關羽丟失荊州的時候,他鎮守的荊州只有零陵郡、武陵郡以及南郡。如果這樣看的話,三國中很多地方現在都叫荊州,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荊州”。

其實仔細翻閱資料就會發現,荊州在三國時期有兩個,一個是指的廣義的整個荊州地區,一個指的是荊州的治所江陵。不管是東吳借給劉備的荊州,還是關羽鎮守的荊州,都不是指的是整個荊州,也不是指的某一方佔領的荊州地區,而是指的荊州的治所江陵城。

江陵城到了南北朝時期就改成荊州了,等到《三國演義》成書的時候,江陵和荊州已經是一個城市了,所以三國演義的作者們才會在書中出現這麼大的烏龍。總結一下,當時關羽鎮守的應該是江陵城,而東吳偷襲荊州也是偷襲江陵。東吳把南郡借給了蜀漢,其中就包括了江陵城,所以才會有了借荊州的故事。

我們現在可以在地圖上明確找到的“荊州”也就是江陵市了,古代的江陵城雖然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變遷,但是在這麼多年的朝代變更中依然保持了原來的名字,並且一直沒有太大的領土遷移。江陵因為是南方重鎮,多次成為各方爭奪的焦點。江陵在現在依然還是叫江陵。現在湖北省荊州市的江陵縣就是古代的江陵,也就是古代的荊州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