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使用簡化字,為什麼書法一定要用繁體?你怎麼看?

秋天的紅葉882


之所以使用繁體字進行書法創作,是因為繁體字中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先人幾千年智慧與思想的結晶,是我們民族的一筆豐厚的文化遺產,是文明的瑰寶。而對它最好的繼承與保護,就是學習與使用,保持它的生命力,使它經常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繼續呼吸吐納,而不是死氣沉沉的待在陰暗的故紙堆與舊時光裡。書法作為完全以文字為表現元素的一門極富中國特色的藝術,自然就成為了繼承文字,包括繁體字的主力軍,對於這一文化遺產的保護,在拿起毛筆的那一刻,就已經有了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任重道遠。

在一些情況下,同一個字義繁體比簡體字構型更為複雜,擁有的線條也更多(舊文字中實際上還有更多的異體字。),這樣就賦予了書法表現時更豐富的原材料,在不同的書寫環境下,能夠提供給書家更多的字形,更有利於書法創作出豐富的面貌。


新帝國主義


書法沒有一定要用繁體字,之所以在書法作品中大家喜歡用繁體字,這是因為學習書法的時候,大家選擇的教材都是古代碑帖,古代碑帖中都是繁體字,大家都習慣了繁體字的書寫,所以在創作作品時,大多數人選擇了繁體字。不是一定要用繁體字。


書法學習的週期十分漫長。從開始到能創作出合格的作品,至少十年。在這漫長的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對書法字形體態的審美觀,非常牢固。字的肥胖長短深深的紮根在心裡。就好比大家對顏色的偏愛,對人體的審美觀一樣。誰也沒有規定必須喜歡什麼顏色,誰也沒有規定人體美的標準。大家都可以按自己的審美去選擇自己喜歡的類型。


有人認為書法作品中的繁體字筆畫合理,書寫出來比較好看。其實並非如此。真正的新創造的簡化字並不多。大部分的簡化字實際上古代就有。簡化字採用的主要是以同音的方式,把許多同音而意不同的字,以一個筆畫少的字代替。所以我們現代漢語多意字非常多。以至於很多想賣弄的人鬧出笑話。比如:“後”與“後”第一個是後宮,皇后。第二個是前後,後來,後面。這兩個字自古就有。再如:“發”與”髪”,發為發現,發展,開發。髪為毛髮。簡化後的字是以發的草書統一為一個發。

在古代書法作品中,使用簡化字的情況很多。大家不要覺得簡化字是今天才有的。學習書法的朋友,如果臨帖專注於一本,可能對這方面的瞭解會有侷限性。如果廣泛的接觸到古代書法作品,就會知道所謂的簡化字,並不是完全是今天所獨創。


子衿書法


一般來說,書法作品都是繁體字的,尤其是毛筆書法。中國書法源遠流長,在古代,繁體字是通用字,而簡體字是新中國建國之後才推廣的。我們要學習書法,必須臨帖、入古,才能得其精髓。畢竟,繁體字比簡體字具有更豐富的內含。

但現在越來越多人在書法作品中使用簡體字,以硬筆書法最為常見。

究竟在書法作品中能不能使用簡體字?不外乎個人喜好罷了!最主要就是繁簡要統一,簡體字的書法作品不能出現繁體字,繁體字的書法作品不能出現簡體字,否則就貽笑大方了!


北京通州小筆星


中國文字在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是有一個變化過程的,沒有一成不變的繁體字。談不上書法使不使用簡化字的問題,既然書法是文字藝術,簡化字也是文字,自然也離不開簡化字,簡化字理應成為書法的一部分。這裡可能有一個與時俱進,心裡接受的過程。寫繁體字有古人現成的字貼可以臨摹,輕駕熟路,容易入手,而簡化字就需要有創新的勇氣。既然從事書法藝術創作,理應什麼字都會處理好的。英文符號更簡單,它的書寫也蘊含著美。藝術的美是要創新和發展的,書法藝術應有新時代的書寫(從左至右書寫)美,不總停留在過去的一招一式。書法首先是書寫應用,要符合時代書寫規律,需要更多的人去琢磨,探索!


清涼的風23


書法上不一定要寫繁體字,繁減行草隸篆都用,中國的漢字傳承,書法家有一定的功德。


庸人1431586629689


書法是我國傳統文化,是對經典的傳承,繁體字的使用其實就是對經典的崇敬,另一方面繁體字可以使作品更具有高雅之氣。


手機用戶52989937727


簡化字屬於實用,繁體字為臨帖而來。什麼體不重要當今多數簡體都取法於單書行書,書法只要部局得法都可以,即使用繁體字無形無法也不是書法。


儒釋道緣


繁體字書法很有連貫性 欣賞性 因為中國書法就從繁體字發展起來的 越是節奏感強的字體越有力度 越有韻味


啊爽蘇


用繁體字寫只是臨摹就可以,而簡體字需要創新,並且不易被人們所理解。費力不討好。


用戶6383748069205牧


因為他們都是學古人寫的字,古人沒有簡化字,所以現在的書法家就不會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