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打右手,互聯網平臺紛紛開始“養小號”

“養蠱”是很多武俠或玄幻小說中會提到,專屬西南少數民族間流傳的一種神奇秘術。本著“吃啥補啥”的養成原則,蠱術達人通常會認為只要把最毒的毒物放在一個罐子中進行“大逃殺”,最後活下來的一定能集萬千劇毒於一身。雖然這種“蠱術”被認為是遠古的技術,但時至今日,被認為最具現代化特色的互聯網行業中,似乎也開始流行另一種形式的“養蠱”風潮。

【巨頭之間流行起的培養同類產品】

“養蠱”的必然條件,是聚集同類型的毒物/產品,並放置在有限制的空間中,讓這些毒物/產品迫於生存壓力相互競爭,最終獲勝者需要吸食其他競爭對手的能量/流量,從而提升自己的綜合實力。以往說到互聯網圈的“養蠱”大戶,很多朋友可能都會下意識的想到騰訊。


左手打右手,互聯網平臺紛紛開始“養小號”


有傳言稱,財大氣粗的騰訊常會同時讓多個獨立團隊開發同類產品,並一齊投入市場,最終挑選出通過市場檢驗的那一個進行大規模推廣。比如這兩年風靡一時的大逃殺類手遊中,騰訊就是同時力推多款同類型遊戲《全軍出擊》和《刺激戰場》。

現在這種風氣似乎也蔓延到了互聯網社交圈,明明手握具有絕對優勢開放社交平臺的微博,新浪卻依然在近期推出了功能幾乎一模一樣的“綠洲”。而且根據相關媒體曝光的信息顯示,新浪還將於近期上線一款3D時尚社交新產品——“ADA社區”。這款新社交產品雖然說主打虛擬形象和“時尚”、“高端”,但從目前傳出的頁面來看,其展示頁面的風格又與此前的綠洲大同小異。


左手打右手,互聯網平臺紛紛開始“養小號”


除了社交平臺之外,在短視頻圈也同樣出現了“開小號”的操作。日前有消息稱,快手推出了另一款短視頻App“態贊”,定位年輕人愛看愛玩的流行短視頻社區。在這一APP中,視頻推薦頁劃分為“推薦”及“態度”兩部分,推薦頁為單個視頻信息流,以社區視頻為主,態度頁內容為當日熱點新鮮事,但不管是哪個分區,目前呈現的內容均來自快手。

當然,這些互聯網公司新開的“小號”投放後,可不僅僅是要和其他的競爭對手廝殺,也同樣會“自相殘殺”。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這些互聯網公司要自己給自己研發競爭對手,自己“迫害”自己呢?

【用戶活性謀求突破,先從產品“自相迫害”開始】

早在2011年,當時《京華時報》曾報道稱微博用戶的增長速度一度高達208.9%,“增長速度最快”。但隨著用戶基數的不斷上升,以及海外市場的開拓遲遲未出現有效成果,其用戶增長也飛速靠近天花板,月活躍用戶數量在持續增長的同時,增長速度開始放緩。從2014年開始,微博用戶的增速就開始出現下降,其2019年一季度月活用戶增長至4.65億,同比增加13%,日活數量2.03億,同比增加10%,環比下降6%。


左手打右手,互聯網平臺紛紛開始“養小號”


同樣的問題其實也發生在國內其他數互聯網平臺上,微博選擇推出了“綠洲”,而更多互聯網平臺為了尋求發展突破,則開始走向“下沉市場”。不過這樣的發展轉折機會,對於快手來說多少有些行不通,畢竟在很多人看來,快手本身就是從“下沉市場”走出來的。

雖然快手如今早已與抖音並稱國內短視頻領域的雙強,但是從今年快手創始人宿華、程一笑發給全體員工內部信中不難看出,兩位創始人對現狀並不滿意,認為必須要改變,甚至號召全員“進入戰鬥狀態”。而這場“戰鬥”最直接的目標,也是促進用戶活性的增長,爭取“2020年春節之前,3億DAU”。

沒辦法跟隨大眾潮流往“下沉市場”進發的快手,顯然需要尋求新的突破口。但是貿然在已經成熟的快手平臺上做突破性實驗,背後所承擔的風險實在巨大,因此開發出一個新的“小白鼠”作為實驗,既能對現有產品進行突破性地嘗試,又能大大降低對公司主要業務帶來的風險。


左手打右手,互聯網平臺紛紛開始“養小號”


因此也就不奇怪為什麼總是這些在現有領域取得了極大優勢的企業,會熱衷於培養新的產品了。

【平臺百般好處,但用戶未必買賬】

對於平臺來說,只要有資源“養蠱”自然是百般好處,而對於用戶來說,新的產品不僅將帶來更新穎、更豐富的體驗和服務,也將提供更多在平臺上“重新、從零開始”的機會。畢竟無論是微博還是快手,這些社區中都已經出現了比較成熟的“大V”,對於後來的網絡營銷者或者內容生產者來說,並不能算十分友好。但是在一片未經開拓的處女地上,每位用戶似乎都有了重新“一決高下”的機會。

但是這些新的機遇或者新資源背後,用戶同樣也承擔著各種未知的風險。例如在“綠洲”推廣初期,曾經遭受到用戶“被註冊”的質疑。原因是有用戶聲稱自己在微博發佈的內容,被“搬運到綠洲上並向粉絲推送誘騙粉絲下載,並通過私信以‘xx在綠洲等你’的形式向粉絲髮送邀請碼”。隨後這名網友又放出一張截圖,稱其收到了來自“微博動漫社”的私信,對方稱“因您的內容非常符合綠洲的產品定位,內測期間已優先為您開通了優質微博內容同步,並積累粉絲”。


左手打右手,互聯網平臺紛紛開始“養小號”


雖然綠洲方面並未承認存在“未授權搬運”的行為,我們也不知道在綠洲上和微博重名的用戶背後,究竟是代碼還是冒名頂替的其他人。但是一個新出爐的平臺確實需要大量內容,以便在短時間內吸引新增用戶,此前在某些視頻App中也爆發過疑似“爬蟲”或“撞庫”以快速充實內容的事件。


左手打右手,互聯網平臺紛紛開始“養小號”


前面我們也曾提到,對於這些平臺來說,“開小號”或“養蠱”的最終目的,依然是高效謀求企業發展的突破,因此也就鮮少有耐心等待新生平臺慢慢成長,而這種使用違規“金坷垃”的案例,或許在未來可能只多不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