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那些動不動就要把中國人口降下去七億、八億、五億的人,你怎麼看?

a青春閃了一下腰


其實中國不要說14億,100億也可以的,中國大的不的了,現在有些地方經濟不行,其實就是沒有人,哪裡人多哪裡經濟就發達,這是最基本的道理,那些這個家那個家懂個毛。


藍水海軍574


中國人口多點好,還是少點好?

這問題討論了快一百年了。

打仗的時候,

人多點好,

吃飯的時候,

人少點好,

幹活的時候,

人多點好。

現在高科技了,

國際化了,

糧食產量高了,幹活機械化了,

似乎人少了好,

可貿易國際化了,

人多消費多,還是人多好。

人口專家還得為這事打幾十年的架。

但專家忽略了一個問題,

人口質量的問題,

現在中國的人口質量還不行。

中國的一個任正非就把美國搞傻了,

中國要出他幾個王正非,李正非,

那就徹底把美國搞傻了。

所以要緊的是提高中國人口的質量。


呼籲法律


我們要回答這個腦殘的問題,就有必要先看一看中國在歷史上大事件裡的人口損失,我們華夏文明為什麼能在五大文明裡獨樹一幟且碩果僅存。並不是什麼運氣好,最幸運的就是龐大的人口基數。確保能延續繁衍。尤其五胡亂華時期,把中原腹地人口消滅到令人絕望的數量。可就是靠的人口紅利,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恢復了人口數量,中國有歷史記載以來,是世界上發生戰爭最多的國家,尤其是在改朝換代或兼併戰爭中損傷的人口是巨大和悲壯的。即使在近代戰爭中的二戰,中國如果沒有幅員遼闊和龐大的人口基數,也很難堅持到二戰勝利。現在的中國正處於和平發展的階段。和平之下有些人遠離戰爭和災難就有了一些膨脹的荒唐想法,如果中國人少了幾億?那創造的財富不是可以過的更好。國家不是更富裕。這是毀滅性的短視,也是在長久和平下鼠目寸光的心態。中國可以控制人口數量。但絕不可以把人口控制在一個危險的基數內。這是歷史用血和死亡檢驗過無數次的真理,也是新興王朝用生命和誕生檢驗過的紅利


秋噴


非洲人的平均生孕率是平均每個非洲婦女生育7.5個孩子。


有些非洲婦女生育超過40個孩子。


想讓中國人口下降5億~7億的那些人肯定是想把騰出來的地方給非洲人住。


非洲國家的人口問題,應該讓非洲各國家通過計劃生育的方式讓非洲各國家的人口降到最合理的數量。

我們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們自己的!

堅決反對非洲人賴在中國!


綜合格鬥希望之星


不知道是磚家的說詞或是其它人的狂妄言論,太自私了;難道把人口降下來,就好吃,好穿了嗎?難道人少了,又能多分了嗎?我想還是從國情出發,從民族出發,從社會現實出發,用長遠的目光才有未來;人多與少,與社會制度有關,與科技有關,我國人口多,壓了雖然大,但動力更大,催生民生,催生經濟.老幼交替,交班接班順利到達,難道人多力量不大嗎?


用戶8340039293385


人口問題我也不太懂。

對一個國家的富裕強大來說,人口多寡並不是決定的因素。也談不上好壞。決定的因素是國民的素質和科技的進步。

現在最關鍵的是應該在加強科教興國,提倡文明禮貌,切實提高國民的文化修養和總體素質上狠下功夫。使全體國民在德,智,體方面都能得到全面的提升。努力提高國民收入和增加社會福利,增強人民群眾幸福指數。

至於生育率問題,我認為只能順其自然。解放初我國只有四萬萬七千五百萬人口,當時卻是一窮二白。我們這裡的水稻產量雙石田(約合三百多斤畝產)已是豐收了。現在全國有十四億人口,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民富國強。當然我們還不夠好,還有待於提高。現在我們這裡的水稻產量均在千斤以上。人民的生活水平像芝麻開花,節節高,跟以前那是沒辦法去比了。

解放後,我國的人口政策一開始大力鼓勵生育,生得多的還被評為光榮爸爸和光榮媽媽。導致人口劇增。後來又實行計劃生育,提倡獨生子女,超生要罰款。又出現了人口老齡化問題。現在放寬二胎政策,照周圍鄰里情況看,選擇二胎的有,但不是全部。也有極少數不婚主義者。照我周圍鄰里情況看,即使不計劃生育,也很少有人會生二胎以上的。


山上人279


其實正在減少。隨著老齡化越來越嚴重,新生人口基數變小,生活壓力變大,想生孩子的也越來越少,可能在將來的某個時間段,中國人口會出現斷崖式的減少。人口驟減也是一個很嚴峻的問題!目前大家談的用工荒,就是指缺少能出力氣的工人了。工地上的工人年齡都不小了。


指上談卿


中國人口的確多了點!土地不堪其負!如果中國人口在七億左右,中國人的生活,物資,土地負擔將會有很大改善


用戶2285262537978


從他們家人和親朋好友開始減起唄,九族不夠就十族,反正是為人類做貢獻為國家做貢獻,相信他們家人一定會樂意的!恐怕這些磚家想的是,你們死上五六億,我才能過上好日子!而不是我帶頭去死,讓你們過上好日子吧!


只喝可樂的貓7428


他們沒有錯,中國人口降下來,對生態環境破壞壓力減小很多,中國環境會大大好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