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生命,科學跑步

善待生命,科學跑步

早上上班途中瀏覽微信消息,跑步群裡一個老大哥,腳受傷了,不知道是因為被鞋子磨得還是怎麼了,腳底糜爛,很大一片。在之前,大哥每天最少應該是半馬的跑量,配速也比較快(比我7分的配速快一些)。最近,因為腳底的問題,跑的少了,大家都建議休息,等恢復之後再繼續跑,再跑的時候,就不能跑太多了,身體是最重要的。

前幾天,看到成都馬拉松130兔子倒下的消息,這個讓跑友圈再次震驚,因為130這個級別,是很嚴苛的,對成績及跑量、身體素質都有嚴格要求。為何還是出事情了呢?先看一下網友統計近幾年馬拉松賽事中離我們遠去的跑友:

善待生命,科學跑步

其實,我們都很清楚,跑步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突破自己的記錄,只有專業的運動員才會一次又一次地衝擊最好成績,但他們也是在專業教練引導下進行訓練,有專門的膳食管理、體能管理、體能檢測等等,並不是我們在塑膠跑道上偶爾的一次突破,就代表著我們可以一次又一次地去“體驗”馬拉松。

運動要有節制,要有控制。我也跑步,跑了3年多,前兩天同事給我說,他一年的跑量應該有2000多公里(這個在跑友圈很常見),我粗略估算了一下,我跑步3年的跑量應該在2500公里左右,不及他們的三分之一。但我相對比較瞭解我的身體狀況,心率、前一天是否飲酒等等都是我在跑步的時候,需要考慮的,不盲目。狀態好了,可以多跑1公里,狀態不好了,一定不要去冒險,因為這個險,我們冒不起。

飯吃七分飽、話說七分好、逢人讓三分、煩惱自然少。這句話,就很清晰地闡述了做任何事不能太貪的道理。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樣的,不能太注重成功那一刻的成就感,因為有很多事情都是要付出沉重的代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