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人不願意離開自己的家給兒子女兒看孩子?

琛姐媽媽


第一,替子女分擔負擔跟重任。第二,隔代親。第三怕子女們怪罪於她們說不幫他們。 第四,父母跟孩子就像是小孩跟孩子有的玩,有的溝通😊


三寶媽媽的生活日記


我可以理解,真的,就像我們也不願理解老公,和婆婆住一起。人都要互相理解,兒子再好,總是和兒媳親,老伴也是自己的知心人。

就我婆婆吧,來了住不了三天就必須喊著叫著要回去,有時候不等她開口,我就主動說,媽在外面沒啥事你就回去了,爸爸一個人在家幹了活回來,連個熱飯也吃不上。

人和人相處是需要緣分的,沒有那種好婆媳的緣分我也不想強求。

我覺得,婆媳之間能處到平平淡淡,相安無事就是最好的了。

即使這樣,我婆婆呢,還是不覺得我有啥好的,成天跟別人說的我人都不是。孩子你不願隔外面帶,放假了送回去招呼下吧,不出兩天就給你送出來了,唉,希望她老了,孤獨了,也保持如此,我就滿意了。就怕年輕時想清靜,老了又抱怨孤獨了。


淺淺碎碎的流年


原因有四:一、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土垃窩,老人習慣了自己家簡單的生活,看慣了自己家盆盆罐罐;二是捨不得把老伴獨自在家,關心老伴的身體;三是和兒女住一起生活方式、生活習慣、思想觀念都不同,一切很不習慣;四是當前很多年輕人不敬老孝老,認為幫帶孩子是理所當然,飯不做、菜不買、碗不洗、鍋不刷、孩不帶、衛生不打掃、家務活都依賴老人去做,光知道玩手機、外出玩,老人儼然成了兒女家人出力又搭錢的免費保姆和家傭,老人身累、心寒。


雲捲雲舒c


我已過了五十歲,也有孫兒,我不能說代表所有老人,但起碼百份90,老人巳辛苦大半生,年輕時為了家庭,兒女,放棄自己理想,現在,兒女長大了,成家立業,可以獨立就要獨立,把時間和自由還給他們,老人想過回自己的人生,想做以前不能做的事,同時,不想和兒子,兒媳住一起,每天看哪個兒媳的臉色,有句話講,相見好,同住難,時間長了,問題,意見更多,距離產生美。


用戶675719660297


農村老人重親情,愛孩子,一般都願意離開家為兒子.女兒看孩子。要是不願去,大致原因如下:

一.兒女成家晚,老人年齡太大,看不動了,不得已而為之。比如兒女成家晚,三十多才成家,四十歲才要孩子,老人已七八十,自己尚難顧住,怎去給兒女看孩子。

二.婆媳關係不好,兒媳唯恐婆婆笨手笨腳,看不好孩子,或者婆婆在侍弄孩子時,還按以前的方法去看護.餵養孩子,兒媳不滿意,常發生矛盾,時間一長,婆婆寧願回家,也不願再侍弄孩子。比如有一老太,兒媳產了,高興地從家中帶著準備好的尿布去兒子家,兒媳嫌是破衣服毀的,不顧婆婆面子,全部扔掉。再則,給孩子餵奶粉,試熱度,婆婆常用嘴試,兒媳極力反對,為此常發生口角,婆婆賭氣給兒媳請了月嫂,回家而去。

三.兒子.女兒家中房子有限,常把婆婆接去,公公留守家中,兩位老人互不放心,互相掛念,也是造成老人不願離家的原因。


愚人1954


不是老人不願離開家給子女帶孩子,老人帶孩子之前,一定會把這個事情在這心裡盤算一番,去帶孩子利和弊。如果利大於弊老人肯定會去帶孩子的,有幾個老人不愛自己的孫子孫女或外甥外甥女的。只是怕辛苦付出卻找來一身麻煩,這樣太不值得。



反正吃力不討好,不如自己過個輕鬆的日子。像現在很多年輕人給老人帶小孩,自己什麼都不做。在家監督老人跟領導監督下屬一樣,一天到晚這個沒做好,那個沒做好。你們說說老人心裡會好受嗎?一次兩次可以忍忍,次數多了誰也忍受不了。

現在年輕人懶是有目共睹的,不管什麼事,只要老人做了第一次,以後就成了老人的事了,自己再閒也不會動手做一下。


就拿我家來說吧!我兒媳婦對我特別好,為我花錢也特別大方。很尊重我,就是3歲小孩有時生我氣了,她都要小孩給我道歉,我們也無話不說,我也把她當女兒一樣對待。我替她做事我也沒有什麼厭言,只是今天在這裡打個比方,隨便說說而已。

以前她工作閒時,她的衣服需要手洗的都是自己洗。後來工作忙時我就叫她別洗,我替她洗。現在我洗習慣了,不管工作忙閒還是休息,衣服都是我洗。

我一個人洗四個人的衣服,很多衣服要用手洗,我家的衣服是小區洗得最多的。有的人找我家,別人就說門口嗮很多衣服的就是,我真不知道我家洗衣服都能洗出名了。不管是冬天還是夏天,幾乎天天換,每天要洗幾十件衣服,一部分放洗衣機洗,一半以上用手洗。我孫女的全部是用手洗,天天全身換。鞋都是一兩天洗一次,只有我兒子兒媳婦鞋我沒替他們洗,她們自己洗。



他們的鞋沒洗那麼勤,有時看到他們的鞋髒想替他們洗,我還是忍了。怕我洗習慣了,以後穿一兩天就洗,我會給他們累死了。他們的鞋特別多,一個人幾十雙鞋,有的穿一次就放那,要是我洗他們肯定不會那麼放著,都希望是乾乾靜靜的裝起來。

所以說,希望年輕人稍微自覺點,不要對自己那麼寬,對別人那麼嚴。別人也是人,你不想做的事,別人也不想做,沒有人喜歡做事。不要認為自己年輕,拿不替老人養老來威脅。現在老人都知道年輕人靠不住,也不會對年輕人抱多大的希望。替子女帶小孩做家務,只要因為愛,希望好好珍惜。


彩霞


文字/禪小巖

首先,在我瞭解的圈子範圍裡,還是有很多老人從農村來到城市,給自己的兒子女兒照看孩子的。當然,也有個別不願意看孩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人老心不老,喜歡瘋著玩,嫌麻煩

我一個老嬸子,她退休後,唯一的兒子想要生二胎,於是找她商量。可她二話沒說,大手一揮,“我忙的很,報名了老年大學,而且還準備出去走走,你們的事兒自己看著辦,別來煩我。”兒子聽了她的話,把內心的想法又給吞嚥了回去,她太瞭解自己母親說一不二的性格了,她說不管不問,哪怕你生下寶寶,她也照例可以做到眼不見心不煩,躲得遠遠地。

兒媳婦知道後,氣的差點罵娘,不過也只能忍著。想當年自己第一胎,就差給婆婆下跪了,可她自始至終也沒從麻將場裡挪一下。後來,眼看自己忙得不可開交了,她還不願插一下手,做婆婆自私自利到這種份上了,也真是人神共怒了。

誰曾想,現在老了,會有改觀。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啊……

第二:怕伺候不好,惹孩子們不樂意

我姑姑就是這麼的一個人。她聽說兒媳懷孕後就趕緊進城,按照自己當年走過來的經驗,費盡心思悉數照料,可還是被媳婦冷嘲熱諷的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的,後來,她哭著跑回了農村老家,發誓這輩子再也不會去二姨家半步。

後來,兒媳生了,她做夢都想去看孫子,但一想到自己笨手笨腳的,到時候忙倒是沒幫上,而且還越幫越忙,越幫越亂。想到這裡,她也只能守著自己的老家,默默為小孫子祈福了。

有人說,不會改啊……這話說得輕巧,可是老一輩兒人,一輩子的觀念和習性早就根深蒂固了,讓她改,的確有一定難度,而且改的過程困難重重,傷神費力,何苦為難自己和她呢?

第三:身體不好,心有餘而力不足

我的母親就是如此,我有寶寶時,她已經年邁70了。這個歲數,實打實的藥罐子,她還需要照顧呢?!再讓她來照顧我的孩子,真的捨不得,於心不忍。

年輕時,老母親操勞了一輩子,老了,就讓她享享清福吧。所以,在我們家,不是老人不願意來家裡給我看孩子,而是我不讓。

有人會說,既然你那麼孝順,為什麼不把母親接到身邊。我也想過,可是來到城裡,到底是幫了母親還是害了她呢?仔細想想吧。

依母親的性格,來到家裡,肯定是做飯洗衣看孩子,你不讓她做,肯定會把她給急瘋,讓他做吧,再把她給累倒了,真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所以,以上就是我的觀點,歡迎交流探討。

—END—


禪小巖


提此問題的題主,應該是年輕人吧?

你們的父母,已經年齡大了,他們已經渾身是病,還要伺候你們和孩子,雖然他們很多人不願意,但也為了孫子也要去你家,對於年齡大的人來說,習慣早己養成,改變了環境對於他們來說,有多少不方便?

孩子的哭鬧,會讓她們擔心和上火,如果那裡弄得不好,還要看你們的臉色,雖然嘴上不說,但老人們知道自已,不方便的地方太多了,何況老人與兒媳婦也會有很多看不慣。

年齡大的人,不喜歡去人家住,雖然是自己的孩子家,啥事該管?啥事不該管?話多了少了是不是不好說?


知足常樂273298521


不是老人們不願離開家,給兒女看孩子去,而是現在社會,尤其老人們和兒女們的代溝,誰家媳婦是婆養的,誰家女婿是岳母生的,如果老人們在兒女跟前,雞毛蒜皮的事就開始了,不是嫌老人們髒了,就是沒有看好孩子或者衛生間髒了,飯鹹了淡了等,使老人們接受不了每天重複的話,所以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老人們應該是到晚年了,應該是吃點喝點,然後嘮嗑,你說那個老人不愛孩子,他們不願給看孩子嗎?現實不是哦!


用戶2791499174830


因為老人老了更慎重,身邊多的是婆媳矛盾,千好萬好一點不好,講不清,在一起生活沒有事是不可能的。有了事全怪老人不好的太多。老人在自己的家自由,人都一樣怕自己受委屈。我有好多老人朋友,他們講最怕生氣受不了。寧願孤獨死也不想去子女家找罪遭。老家村村都有,自己單過好好的,一到子女家輪著,這家講不對那家講偏心,吵來鬧去氣死了。老人雖沒看過黃帝內經,可看到身邊的人沒落到好處淨受氣。誰都不傻嘴上不講心裡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