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一部分女性要求孩子要隨自己的姓,請問大家覺得孩子要隨誰的姓?

拉布啦啦啦


本來中國自古至今姓氏隨父,可自從二胎後有很多獨女或二女父母都會要求男方,其中一個孩子要隨母姓,我個人認為姓氏有那麼重要嗎?要是你女兒本來夫妻恩愛而為了姓氏鬧得雞犬不寧,感情破裂,要這姓氏有用嗎?


獨來濁往心靜自然涼


也說了是部分女性,那麼這部分女性應該是有資本有實力有理由要求隨母姓的啊。

首先,要求隨母姓的女方一般都是獨生女,並且/或者經濟條件也好,自身條件也好,車房跟你一起置辦,不佔你一毛錢便宜,而且國家也允許隨母姓。

其次,隨母姓最終也是隨姥爺姓,不會破壞幾千年的傳統,個別現象,全國男性不必如臨大敵。

第三,因為幾千年來都是鼓勵生育,只有這幾十年是計劃生育,沒有男孩的家庭遵守國家要求,遵紀守法,而且祖國說過生男生女都一樣,女兒也是傳後人,女孩家庭也想有個接戶口本的,無可厚非。

第四,隨母姓只是權宜之計,人家有男孩了自然要隨父姓的,因此短時間內不會威脅父權社會。

第五,線粒體也一樣傳承基因,y染色體正在變短,有一條y沒那麼了不起。

第六,這輩子不管下輩子事,眼前的姓氏搞明白就算對的起自己了,以後的事情,不用操心也操不了心。

第七,千百年傳承的家族也不一定純種,朝代更迭,改姓過繼,各種情況數不勝數。

第八,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要麼有能力掌握主動,要麼閉嘴,想要孩子隨你姓,努力賺錢吧。

第九,傳統就是用來打破的,抱殘守缺墨守成規時代就不會進步。


YOYOyou


“姓”是傳承。傳承一條血統,傳承一種家風,傳承一族人脈和家業。

“姓”也是一個宣告。女人當媽是一目瞭然的事,可跟誰生的就沒人知道了。冠個父姓,表示跟誰生,這對於自己,對於孩子,都是一件名正言順的事。

孩子跟誰姓,代表著這個孩子傳承的血脈源頭是哪個家族,有什麼樣的背景和家教,有名分享受一族的人脈和家業。同時,也肩負著這個名分所帶來的責任和使命。“權利和義務對等”原則,在姓氏傳承上可謂體現得淋漓盡致。因此,跟爹姓還是跟娘姓的問題該如何看待,主觀上隨父姓更加體現“愛”,客觀上可以以孩子身上的權利和義務是否對等來做標準。

首先是主觀上的。人類父系社會了這麼多年,隨父姓已然成了約定俗成的共識。不管你接不接受,反正一個孩子姓什麼,人們第一反應都是他爸姓什麼。因為隨父姓是歷史延承的、客觀的普遍事實。

當一個孩子隨母姓的時候,旁人潛意識裡至少打三個問號:入贅的?離婚的?私生子?這不是別人不善良,而是你家跟社會風俗不一樣。另類、尷尬和遺憾,這將是父母雙方或一方一輩子揮不去的包袱。所以不是招贅的人家,非要爭姓氏的女人是何苦呢?就算不愛你男人,愛愛自己總可以吧?畢竟“另類”你是跑不掉的,那是社會的眼光;“尷尬”有時也難免,至少還得解釋。一個女人當了媽,孩子爹是誰都不敢“明目張膽”,這絕對不是光榮。

比起父母的包袱,孩子本身的傷害更大。怎麼個傷害法就不說了,舉兩個實例吧。一個是招贅的,四個孩子工作後都跑派出所改回父姓;一個是改嫁的,兩個孩子獨立後也都改回本姓。如果不是長期的承受和壓抑,如果不是這件事對自己非常重要,誰又會在力所能及的時候急著去幹家裡人不高興的事?或許,退去所有的附加意義,姓什麼在一個人眼裡或許僅僅是純粹的“我爸是誰”。搞另類的女人你又於心何忍去剝奪孩子僅有的“我爸是誰”呢?

其次是客觀上的。如果是招贅的,女方承家業,男方沒有,那女家財產與姓氏一併傳承沒毛病。如果是嫁人的,孃家沒財產繼承,那當然是正常人幹正常事。雙方都承家業,那就自個家裡面商量著來,都沒意見就好,反正姓啥對雙方家庭成員而言,姓我的姓沒好處撈,姓你的姓也掉不了肉。


宴春秋


這個問題,提問的人很多,我覺得這樣比較好:

首先:女方要求小孩隨母姓,先問問小孩的母親和小孩的外公是跟誰姓的?如果小孩母親和小孩外公是隨父親姓的,那為什麼要求小孩一定要跟母親姓呢?

其次:隨父姓,千百年一個家族姓氏相對固定,就不會變了。如果隨母親姓,每代小孩都隨母姓,每代一個姓氏,三代以後,就不知道自己老祖宗姓氏了,也不知道自己老祖宗是誰了!

再次:男孩子的Y染色體是父系遺傳的標誌,幾十代都不會變異,也是代表男方家族血脈遺傳,血緣關係體現!

所以說:

男孩隨父親姓有一定的科學道理;

女孩子隨父或者隨母姓都可以!

以上是我個人意見!


笑對人生CDY


根據中華民族5000年的文化習慣,這是不行的,一定要跟父親姓。所以孔子說,唯女子和小人難養。



潘龍江悔恨寫紅塵情歌


孩子是夫妻兩個人,可以跟著父親的姓,自然也可以跟著母親的姓。而且讓其中的一個孩子跟著母親的姓,也能看出老公對妻子的愛,夫妻感情會更加的幸福。尤其是已經有了兩個孩子,就算是有“香火”的思想,一個孩子就已經夠了。從這個角度考慮,是可以同意的。

看到越來越多一個跟媽姓一個跟爸姓的,法律沒有規定孩子一定要跟誰姓的,第一個跟爸姓是對歷史對傳統對男方的尊重,第二胎給予女方相同的尊重錯嗎?不妥嗎?在教養孩子過程中母親一樣付出了很多,既然有兩個孩子為什麼不考慮一下女方家長呢?

有人認為,姓氏是一種因果的傳承,現在社會已經很亂了,非要在姓氏問題上爭出你我來,這其實也是一種無知的做法,對婚姻、家族、孩子傷害也非常大。有些父母離異後,多數孩子由寶媽照料,與生身父親緣分越來越淡,很多母親把孩子的姓氏改成自己的,這樣很不好,原因是孩子承襲夫家的姓,是上世的因緣果報,如善加主張隨便改姓,就會得罪夫家的祖先,祖先會間接破壞孩子的感情和婚姻。當然也不能像開玩笑地把兩個人的姓都放到名字裡面。這樣的說法可能會讓人感覺有些迷信,我們在此不多加評論。

真的不是所有的習俗都是陋習。對於中國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底蘊從未間斷的民族,更是這樣。無論大寶還是小寶,隨父隨母的姓氏,是一個家庭的內部問題,有時候也會把家族牽扯進來,兩個人好商量,都是親生的,孩子也不是父母每一方的私有財產,為什麼不等孩子大一點,徵求一下孩子的意見,這樣未免有些自私了,你說是吧?等他長大了始終要獨立起來的,別因為這點小事傷了家庭的和氣,也真沒必要把它爭議成社會話題。


沈姑娘在遼寧


女孩,隨便跟誰姓都可以。男孩最好隨父姓。別的不多說什麼,你(孩子母親)能保證你的孫子還能隨你姓嗎?你的孫子也隨他媽姓呢?如果你能保證你的後輩都能隨你姓,那就隨你姓,如果保證不了,隨你 姓有何實際意義?如果你的後輩都隨其母姓,你這一家豈不是“百家姓”了?所以,還是老老實實隨父姓吧!


連璧155616156


我們這裡只有女兒沒有兒子的家庭,都會將大女兒放在家裡招上門女婿,這樣生下孩子隨母姓。過去上門女婿也要改為妻子的姓,後來不用改,如果生兩個孩子,常常是老大隨母姓,老二隨父姓。從血緣關係上來說,女兒生的孩子總比抱養孩子生下的更親。所以我認為如果女方是獨生女,應該讓其中一個隨媽媽姓,來延續媽媽的家族。如果女方有兄弟姐妹,並且姐妹中有在家招上門女婿的,就沒必要了。我們這裡隨母姓的很普遍,有些人家連續幾代都是女兒在家招女婿,因為媽媽在家招女婿上門了,生下幾個都是女兒,只好又讓女兒招女婿,如果女兒生的還是女兒,還可以招上門女婿。現在人們發現,招上門女婿的家庭更幸福,因為沒有婆媳矛盾,沒有彩禮壓力,生下孩子還有一個隨父姓,尊重女婿,有啥不滿意的?


月籠南窗


我覺得第一,孩子隨父姓隨母姓無所謂,但從避免被周圍人誤會為二婚家庭的角度,隨父姓更自然一些。第二,很多時候隨誰姓的壓力來自家庭而非小夫妻倆,對付這種壓力,其實很簡單,跟岳父母說,讓你女兒去派出所改姓,改成跟她媽姓,孩子就可以隨媽姓。第三,有的妻子確實是隨母姓的,個人建議,不妨就讓孩子同樣隨媽姓,一則女方家有這傳統,二則跟孩子解釋起來因為媽媽隨外婆姓所以也比較容易。


太陽E10000


姓氏中國幾千來的傳承都是隨父姓,當然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也有無奈改姓的是為了生存避禍或被某些強勢所迫委屈從之的。或隨母姓,或隨東家姓,或根本無姓,造成了姓氏之亂局。在歷朝歷代興盛之時姓氏又步入父姓制的正軌,並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就有了姓、名和字,這就是名字的由來,有效區別同姓同名之人。現在崇尚自由許多人都認為姓名只是個代號,叫什麼都無所謂。其實不然,姓氏實際代表一支血統,應該是不可隨便改動的,就有了一脈相承之說。現在人們對姓氏認知嚴謹度的缺失,是傳統姓氏文化教育上的缺失,是國家對傳統姓氏文化重視度的缺失所致,應該補上這一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