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林丨不良預期風險釋放,外資引領“秋搶”再起

李志林丨不良預期風險釋放,外資引領“秋搶”再起

不良預期風險釋放,外資引領“秋搶”再起

上週五,在大盤瀕臨2900點附近,市場一片悲觀時,在外資連續2天淨流入87億、85億的引領下,週五內資主力資金終於也淨流入27億,形成合力,使各指數收出1%—2%的中陽線,轉危為安。

消息面上:

【上週五道指大漲301點 標普、納指再創歷史新高】道指漲301.13點,或1.11%,報27347.36點;標普漲29.35點,或0.97%,報3066.91點;納指漲94.04點,或1.13%,報8386.40點。美元指數97.09,人民幣7.02元。今上午港股漲347點,1.28%。

點評:道指距歷史最高點27398.68點僅僅51個點、0.19%!納指與標普均創歷史最高收盤紀錄!

【高層談深入推進上海的三項新的重大任務落實】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要進行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開放,努力成為集聚海內外人才開展國際創新協同的重要基地、統籌發展在岸業務和離岸業務的重要樞紐、企業走出去發展壯大的重要跳板、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重要通道、參與國際經濟治理的重要試驗田。

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要堅守定位,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支持和鼓勵“硬科技”企業上市,強化信息披露,合理引導預期,加強監管。

長三角三省一市要增強大局意識、全局觀念,抓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貫徹落實,聚焦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大項目、重大平臺,把一體化發展的文章做好。

【高層:突破一批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高層在上海考察時強調,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強化全球資源配置功能,積極配置全球資金、信息、技術、人才、貨物等要素資源,以服務共建“一帶一路”為切入點和突破口,加快提高上海金融市場國際化程度。要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努力實現科學新發現、技術新發明、產業新方向、發展新理念從無到有的跨越,成為科學規律的第一發現者、技術發明的第一創造者、創新產業的第一開拓者、創新理念的第一實踐者,形成一批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原創性成果,突破一批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要強化高端產業引領功能,堅持現代服務業為主體、先進製造業為支撐的戰略定位,努力掌握產業鏈核心環節、佔據價值鏈高端地位。

點評: 有“關鍵核心技術”的高科技股,將是國家發展戰略,是市場持久的熱點,也是投資者持股的首選!

【易會滿: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改革將引入科創板經驗】自去年11月黃浦江畔一聲宣告,一年時間裡,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相關改革順利落地,科創板平穩運行已滿百天。作為“試驗田”,科創板改革取得哪些突破?如何評價科創板成效?未來改革經驗將如何推廣到全市場?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如何穩步推進?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如何?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就相關話題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中國證券報)

【本週333億市值限售股解禁 環比減少36.41%】Wind數據統計顯示,本週(11月4日-11月8日)共有24家公司限售股陸續解禁,合計解禁量19.56億股,按11月1日收盤價計算,解禁市值為332.91億元,較上週解禁市值523.68億元下降36.43%。

李志林丨不良預期風險釋放,外資引領“秋搶”再起

今上午大盤高開6點,2964點,即為最低點,最高2983點,午前收2980點。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上證綜指、深成指、中小板、創業板分別收跌0.65%、0.76%、0.98%、0.75%、0.99%、0.79%、1.10%。個股漲跌比:985∶377,1477∶547。29股漲停,4股跌停。成交量2828億。

外資之所以連續四周淨流入,上週敢在大盤連跌時逆勢做多,淨流入230億,堅決做多,

一是受全球股市連創新高的鼓舞,美股納斯達克與標普上週創歷史新高。道瓊斯預計本週開盤後即會新高。印度孟買SENSEX30指數上週一度創下歷史新高。巴西聖保羅IBOVESPA指數上週一度創下歷史新高。俄羅斯RTS指數創下近5年新高。法國CAC40指數創下11年新高。

二是美聯儲降息後,全球6大央行跟隨降息,歐洲、日本都是負利率,流動性寬鬆。外資的資金成本很低,從銀行貸款年利率只有不到2%。在抄底A股後,光靠分紅就能取勝。一旦內資跟風時,外資就能輕鬆獲取差價,所以後市外資會源源不斷地進入全球估值窪地A股,割A股投資者的“韭菜。”

三是11月8日MSCI指數將決定第三次增加A股比重至20%,約帶來2200億元增量資金,所以搶佔先機,提前加倉。

四是市場對三季度GDP不及預期,從而對四季度GDP的不良預期,對上市公司三季報的不良預期,對貿易摩擦的不良預期,在10月份的下跌走勢中,風險得到了較充分的釋放。並預期A股資本市場改革將不斷加強,企業盈利增速已見底,對明年一季度經濟底部的預期明朗。

經過週末各種利好的發酵,市場資金遂出現空翻多情況。今各指數繼續大漲,有望使一度遇阻的“秋搶”行情下半場,行情再起。

但是,人們也不能不看到,這僅僅是秋季例行反彈。因為易會滿在接受採訪談資本市場基礎改革時,閉口未談市場強烈要求的改革新股發行結構,改革大小非減持制度,加快制定嚴厲打假的制度,只強調用增量帶動存量,繼續加快擴容節奏,未免讓投資者感到失望。

當然,他的訪談中也有新意,如:“檢驗改革成果有兩條標準,一是能否穩定市場預期,二是能否真正給市場帶來信心。” 記得這段話是高層幾年前就提出的檢驗改革的標準。監管層是否會真正在行動上真正貫徹這兩個檢驗標準,有待觀察。

市場的檢驗標準很簡單:穩定市場預期,給市場帶來信息,必須需大盤指數相關聯。如果本次反彈仍擺脫不了半年來的“百點糾纏”,連3000點都攻不破、站不穩,那麼這兩條標準和所有的利好,都是空話!

李志林丨不良預期風險釋放,外資引領“秋搶”再起

目前大盤指數站上了所有的均線,尤其是站上五週均線2961點,又連續2天重回多頭市場。下午關注收盤能否站在五週均線之上,成交量能否超過上週五的4349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