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女童遇害:父母的行為是孩子學習的教材

最近,大連女童僅10歲遇害 ,看到這條消息的時候我很震驚。

讓我更驚訝的是:兇手竟然是不滿14週歲的男孩子,身高1米7多,體重140斤到150斤,這力量大可以將一位成年女人推到。

大連女童遇害:父母的行為是孩子學習的教材

女童平時下午3點放學就回到父母的水果店,等待父母一起回家。

可那天女孩的父母一直沒有等到她,令人髮指的是這個男孩若無其事地跑到女童的父母面前,關心的問道:她回來沒有?

女童的父母哪裡想到,眼前看似熱心腸的男孩居然就是傷害她女兒的兇手。

大連女童遇害:父母的行為是孩子學習的教材

當天晚上七點多,女童的父母終於找到她的屍體,女童上身沒有穿衣服,下身的褲子被褪到大腿邊,身上中了七八刀傷口。

這是多麼恐怖的慘死,而男孩因為不滿14週歲,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去收容所教育。

孩子的"熊"是由父母的縱容開始,缺乏管教,沒有給孩子樹立正確的行為規範,導致孩子的熊無限量的放大。

只生不管教,為何還要替孩子的熊擦屁股,喊冤呢?

孩子最初來到世上是純真,簡單的心靈構成。他們的世界是一片空白的,需要父母用正確的三觀,正確的言行框架去規範孩子,讓孩子明白正確地善待他人以及控制自己的行為舉止。

教育家馬文會說過:父母關心孩子的性健康,等於給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男孩的父母是也是生意,白天就把男孩鎖在家裡,對他很嚴格。

由此見得,男孩父母對男孩缺少家庭教育,不聞不管,同時沒有給他樹立正確的行為規範,導致他能做出這樣的行為,也就不奇怪了。

只生不管,對孩子來說,是悲劇的開始。

2

只生不養,比拋棄更嚴重。

前段時間一部國外票房黑馬電影《何以為家》。

贊恩是一個12歲的男孩,他住在中東黎巴嫩,一出生就沒有身份,父母不知道他的年齡,不知道他的生日。

開頭贊恩把父母告上了法庭。

大連女童遇害:父母的行為是孩子學習的教材

法官問他:為什麼告父母?

贊恩說:因為他們生了我,卻沒有養育我。

在黎巴嫩,很多戶家庭都很貧窮,但他們越窮越生孩子。作為父母,他們對孩子不管不問。

男孩長大後淪落為家裡的勞動力賺錢養父母,女孩一旦月事來了,父母就把女孩直接賣給老男人,所有孩子的命運都是這樣輪迴。

贊恩得知11歲的妹妹因難產死亡,他很憤怒,而父母沒什麼過多傷心,他們覺得很正常。

贊恩對父母的徹底絕望,他離家出走,對父母的不滿。最後通過律師的幫助,贊恩成功起訴了父母。

日本小說家伊坂幸太郎說,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孩子是天使的化身,需要用心去呵護,用愛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懷。

只要父母努力工作,有義務給孩子在該讀書的年齡讀書,在幼年該享受父母帶來家庭的照顧。一個家庭,本該如此溫馨生活。

父母捨得付出自己的一部分時間,跟孩子互動,孩子會感受到自己在父母的地位是有分量,父母是疼愛他的,心裡很容易得到小滿足。

家庭環境對一個孩子的成長特別重要,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看著父母的努力,孩子也會被影響到。

自私自利,只貪圖眼前短暫的快樂,這樣為人父母,讓孩子處於在'孤兒'的家庭氛圍,只會讓孩子離你越來越遠越陌生。

3

心理學教授李玫瑾說曾說過,父母一定親自帶孩子,讓他依戀你,養育是教育的基礎。

娘娘孫儷在陪伴孩子方面很有心得。

孫儷喜歡練瑜伽,她練瑜伽的時候兩個孩子在她旁邊也跟著一起練,練得有模有樣,態度認真。

大連女童遇害:父母的行為是孩子學習的教材

在孩子的幼年期,孩子喜歡動來動去,沒有定性。用練瑜伽來培養孩子的運動興趣,是增進親情的一種方法。

孫儷喜歡練字,練字是很枯燥的過程,兒子等等經常在她的陪伴下,練字不覺得枯燥,反而還練得一手好字,經常被孫儷曬在微博。

父母親自做好榜樣是比說大道理管用,孩子知道有父母的陪伴,學習知道會有動力。

美國教育家約翰杜威說,為教育的天然基礎是兒童的本能,而本能是一切學習和訓練的依據,要用兒童的自動能力發展他們原本的天性。

父母的行為舉止規範,教導孩子要做一個懂事有自己想法的孩子。小時候所學到的孔融讓梨。

孔融在4歲的時候,長輩買來了梨放在桌子上,讓他先拿,出乎意料的是孔融拿的是最小的一個梨。

父母覺得很奇怪,好奇地問他為什麼?

孔融認真地解釋說:"因為我是小孩,所以我就拿小個的梨,哥哥是大人,應該拿大個的梨。"

大連女童遇害:父母的行為是孩子學習的教材

孔融小時候就這麼聰明懂事以外,還有離不開父母的好的教育。

好的教育,會讓孩子走上更多更好更順更遠的路,思想也會隨著提高成為一個有素質而受人尊敬的人。

現代教育家張梅玲說過:父母的行為習慣就是孩子學習的一本教材。

4

養育孩子不是單單給孩子穿好吃好用好,孩子在幼期的成長,少了父母的教導,那是多少錢都買不回來的感情。

父母如何教導孩子呢?

首先,要細心觀察孩子今天的行為跟平時有什麼區別?

父母要重視跟孩子的交流,親子關係才會更加親密,對孩子的成長帶來解壓,能帶給孩子安全感以及對父母有好感度的識知。

大連女童遇害:父母的行為是孩子學習的教材

其次,要全身心地陪伴孩子

父母可以跟孩子進行親子閱讀,一起討論書中的故事,大家進行問答,提高孩子的閱讀水平,給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全身心地陪孩子,意味著父母要放下手裡的工作,也要放下手機,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真心專心致志地陪伴他們,哪怕半小時也行。

其三,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如果有不好的情緒,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起來,教導孩子尊老愛幼。

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父母。

正確地陪伴孩子的成長,是父母要做好的一份工作,會給父母帶來高收益的回報,也給孩子帶來正面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