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花鈴期如何科學的進行水肥管理,才能使得棉花多結少落,促早熟防早衰?

農人答農事


您好,我是清潤三農,棉花花鈴期是棉花生長的關鍵階段,適時適量灌溉、追施肥料是促進棉桃、防止早衰、多結三桃、減少脫落,增加鈴重的關鍵,下文我們逐一探討。

一、什麼是棉花的花鈴期?

棉花的花鈴期是指7月上旬至8月下旬棉花從開始開花到棉鈴成熟開裂吐絮這五十天左右的時間。

二、棉花花鈴期的三大特點。

棉花花鈴期是棉花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並進的時期,並逐步轉向以生殖生長為主,長根、長莖、長枝、長葉,現蕾、開花、結鈴,用通俗化的來講,花鈴期是棉花“長不停”的階段,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特點:

1、生長髮育最旺盛

2、肥水需求量最大

3、蕾鈴脫落率最大

三、棉花花鈴期該如何灌溉?

水是棉花棉花植株中含量最多、最重要的成份,正在生長的棉株平均含有60—80%的水份,而幼嫩的器官含水量則要達到了90%以上。所以只有在水份飽和的情況下,棉株才能維持其固有的姿態和進行各種正常的生命活動。

那麼棉花花鈴期該如何灌溉?

花鈴期棉田灌溉要結合天氣、棉田、棉株的情況綜合考慮。

1、根據棉區降雨情況判斷

如果高產棉田10天左右沒有有效降雨,則需要澆水;

欠產棉田15天左右沒有有效降雨,則需要澆水。

2、根據棉田的含水量判斷

棉花花鈴期棉田適宜的土壤含水量是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85%。

當20-40釐米土層土壤的含水量低於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時,就需要澆水。

3、根據棉株的長勢判斷

如果棉株生長緩慢,中午時葉片萎蔫,上下葉色均呈現黑色,棉葉變厚,變小,果枝伸展遲緩,相鄰果節的蕾大小相差懸殊,開花速度加快。

注意事項:棉田遇澇排水、遇旱澆水是基本原則,這也是咱們南北不同棉花種植區經常會遇到的現象和掌握的基本的原則。

四、棉花花鈴期如何科學施肥?

數據顯示,花鈴期吸肥量要佔棉花一生總需量的65%,為吸肥高峰期。因此,應將50%-70%的氮肥在此階段施入,施花鈴肥是保伏桃、爭秋桃、桃多、桃大、不早衰的關鍵措施,而且棉花花鈴期如何有效施肥,是一個技術含量很高的工作,施肥要結合棉田肥力、土壤墒情、棉株長勢等因素綜合判斷,概況起來包括以下四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如果棉田底肥薄、墒情差、棉株長勢比較弱,那麼花鈴肥要早施、重施,棉株初花期就要追施,如果施肥時間太晚,棉株會因肥力不足,出現早衰,施用量是每畝施用10-15公斤尿素和5-10公斤硫酸鉀或氯化鉀。

第二種情況:如果棉田土壤肥力厚、墒情好,棉株生長健壯,花鈴肥可在盛花期少量追肥或推遲追施,避免因徒長或營養過剩,引起棉株落花落蕾。施用量是每畝追施8-10公斤尿素+5-10公斤硫酸鉀或氯化鉀。

第三種情況:如果棉田前期施肥量較大、棉株生長已經過旺,花鈴期追肥就要推遲到等棉株坐住1-2個鈴時再進行,而且施肥要適量減少氮肥,這樣才能既能滿足大量開花結鈴對肥料的要求,又可預防棉株徒長,為棉株多結伏桃和秋桃創造條件。

第四種情況:如果棉田地力很差,棉株出現早衰,蓋頂肥要早施、多施蓋,時間在7月底8月初,蓋頂肥如果施用過晚,棉株出現貪青晚熟。這種情況的施用量是每畝再補施5-8公斤尿素做蓋頂肥。用穴施或條施的方法,在位於地表10釐米以下,距棉株25-30釐米處施用蓋頂肥。

另外,綜合棉田地力、土地墒情、棉株長勢,結合防治病蟲害,配比0.2%磷酸二氫鉀+1%尿素+0.2%硼砂混合液,噴施2-3次,這樣可以給棉株快速補充植株營養,調節棉株內部的養分結構,能夠有效減少花鈴脫落。

五、水肥重要,合理化控也很重要。

當棉株進入花鈴期,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矛盾開始凸顯,除了做好水肥管理,用化控“抑營養,促生殖”也是花鈴期的棉田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根據少量多次、前輕後重的化控原則:

剛進入花鈴期時,每畝用縮節胺1.5克,兌水20-30公斤噴霧;

進入盛花期每畝再用縮節胺1.5-2克,兌水30-40公斤噴霧,適度控制營養生長,為棉株生殖生長提供足夠的肥力。

【總結】花鈴期水肥是保證棉花優質高產的重要保證,如何科學合理的施用,需要結合當地棉田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花鈴期的施肥、化控、整枝、排灌、病蟲害防治都非常重要,文中概述您做個參考,一年是一年,這是農業的特點,如果感覺自己沒有把握,一定要諮詢當地專業的農技人員,確保實現豐產豐收。


清潤三農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棉花從每年的4月20號左右種植到採摘完,在我們河北東光一般需要半年多的時間。棉花要想高產關鍵在管理。那麼棉花管理的關鍵在哪裡?本人認為,就是花鈴期的水肥管理。

首先,要明白氮磷鉀和微量元素的作用,氮肥決定植株的高大,提高葉面的光合作用,磷肥決定植株的健壯,根系的發達,鉀肥決定抗性品質,子粒的飽滿程度,微肥則參與生長素的合成,促進生殖器官生長髮育等。

二,棉花的施肥原則:有機無機相結合,三大元素和微量元素相結合,以產定肥與測土配方相結合;施肥方法:底肥施足,苗肥輕施,穩施蕾肥,重施花鈴肥,補施蓋頂肥。

在這裡談一下,重施花鈴肥。花鈴的多少,決定產量的高低。怎樣達到鈴多不落?通過我們地區幾年的種植經驗來和大家分享一下:花鈴肥應控制棉株不瘋漲,對肥力高,植株生長旺盛的棉田,可以推遲到盛花期底部有1~2個棉桃時進行;肥力低、長勢弱的棉田應在初花期早施、重施。一般在七月上旬結合小水灌溉進行,為了防止天氣的變化、降雨的發生,要適時進行化控。化控方法掌握在,上下果枝間距不超過五釐米,鈴與鈴之間不超過五釐米為最好!可半月進行一次化控,畝用縮節安兩克。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農村生活東北老妹


棉花的花鈴期是影響到棉花最終產量的重要時期,同時這個時期的棉花也是對水量、肥料需求量最高的時期,所以施肥澆水做到位很關鍵。



棉花花鈴期的施肥管理

棉花花鈴期是棉花整個生育期需肥量最高的時期,可以佔到整個需肥量的60%以上,其中磷肥在70%以上。但是要根據田間的棉花生長情況來決定施肥量。

如果自家的棉花生長比較旺盛,那麼就要控制氮肥的施入,可以增加磷肥鉀肥的施用量。

如果自家的棉花生長較弱,可以適當增加氮肥的施入,同時也注重磷鉀肥的用量,不能偏施氮肥。

如果自家的棉花長勢中庸,可以施用平衡型的複合肥,重施花鈴肥,及時補充施入蓋頂肥。



具體可以這樣做:

1、花鈴肥

實行少量多次的原則,第一次施肥,畝用4kg氮肥、5kg磷肥和3kg鉀肥。間隔10天左右在使用相同用量施用一次。第三次增加些用量,可以畝用8kg尿素、5kg磷肥和4kg鉀肥。但具體情況還是看自家地棉花的生長情況。

2、蓋頂肥

施入蓋頂肥的目的是防止棉花出現早衰、脫落等情況,同時增加花鈴的重量等。在使用複合肥的同時,可以加上腐植酸水溶肥等,增加根系的活力,提高肥料的吸收。

棉花花鈴期的水分管理

水分適量、充足才能防止棉鈴出現早落、早衰等情況,如果水分過少過過多都不利於棉花的生長,所以應該根據棉花長勢來定澆水量。



對於棉花長勢比較旺盛、基肥施足的田塊,可以減少澆水量;

對於棉花長勢較差、出現缺肥等情況的田塊,可以配合水溶肥其他提早施入,避免出現脫水脫肥去情況出現;

建議澆水可以每次少量澆施,多次進行的方式,可以間隔5—7天進行一次,適當控制田間的溼度,避免引發其他病害的發生。


科學三農


有機無機相結合、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相結合、以產定肥與測土配方相結合;施肥方法:施足底肥,輕施苗肥,穩施蕾肥,重施花鈴肥,補施蓋頂肥。

重施花鈴肥:

施肥上應控制棉株不徒長,對肥力高、植株生長旺盛的棉田可以晚追肥,如打完頂後3-5天縮節胺5-8克重控一次後,可帶尿素2-3公斤,磷肥3-5公斤,鉀肥1-2公斤進行滴施,大水肥必須推遲到盛花期植株下部1~2個大桃時進行;肥力低、長勢弱的棉田,花鈴肥應在初花期早施重施。一般在7月上旬開始結合滴灌進行,畝掌握“一水一肥、有水有肥、以水定肥、以肥調水”的原則。這些肥料分次追施,追施後還要根據天氣和棉花長勢情況,適時澆水和化學調控。可適當配合葉面施肥一般用1%~1.5%的磷酸二氫鉀混合液葉面噴施1~2次,每次間隔7天。

棉花打頂後重施花鈴肥的時間應在二次化控5-7天進行,如果棉花沒有二次重控將棉頂鎖住就大水肥進入,很容易將頂衝開,頂端出現小絨毛的時候,頂端將消耗大量養分,在這種情況下蓋頂桃基本就座不住了。

補施蓋頂肥:

蓋頂肥有防早衰、防脫落、多結鈴、增鈴重的作用,蓋頂肥要不要追施要根據地力、棉株長勢而定。對肥力足,有後勁,棉株長勢壯的晚熟棉田和鹽鹼地、黏土地,應少施或不施蓋頂肥,以防貪青晚熟;對棉株長勢弱的沙性地、棉株有早衰趨勢的棉田,要早施、多施。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居田園


棉花是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在棉花栽培過程中,花鈴期至關重要,棉花的花鈴期主要指的是棉花從開花到吐絮,也就是7月上旬到8月中旬這一時間段。花鈴期的栽培管理直接影響棉花的產量和品質。

棉花花鈴期生長髮育特點

1、發育最旺盛的時期:從初花到盛花期,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都處於巔峰時期

2、需肥水量最大

3、蕾鈴脫落率最大

根據棉花在花鈴期的生長髮育特點,在栽培的過程中從不同的方面對他進行管理,從而使棉花多現蕾、多開花、多結桃、結大桃、早熟不早衰,減少蕾鈴脫落,提高棉花的產量和品質。

一、科學追肥,保棉花豐收

花鈴期棉桃大量形成,是棉花一生中需要養分最多的時期。

(一)重施花鈴肥

重施花鈴肥是保伏桃、爭秋桃、桃多、桃大、不早衰的關鍵措施。花鈴肥以速效氮肥為主。可於見花後5天內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左右,佔總追肥量的60%。長勢弱或旱薄地、沙土地棉田,可提前追施,於7月下旬補施蓋頂肥;長勢旺的棉田和黏土、鹽鹼地棉田,應適當晚施,一般畝施標準氮素化肥20―30公斤。

(二)要補施蓋頂肥。

對缺肥並有早衰趨勢或中下部脫落嚴重的棉田於立秋前後每公頃施尿素120千克作蓋頂肥,可防止棉株早衰,增結秋桃,提高鈴重。

(三)花鈴後期要進行根外追肥。

由於花鈴後期根系吸收能力減弱,且行間操作不便,可噴施1-2%尿素、0.2%磷酸二氫鉀溶液,供葉片直接吸收利用,以便迅速發揮肥效。8月上中旬至9月上旬,根據棉株長勢噴1-3次,每次每公頃噴水溶液750-1125千克,于晴天下午噴中上部葉片背面。

二、合理排灌,保鈴又增產

水分是棉花花鈴期生長過程中的重要因素,水分充足才能促進棉花繼續生長。從開花到成熟過程中,棉花植株的需水量很大,在施肥的時候就應該要結合灌溉,確保施肥與灌溉同步進行,並且還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一)及時灌溉,保鈴增產。

花鈴期的葉面積大,蒸騰量大,是需水的高峰期。棉株受旱的形態表現為,上午10時左右棉株出現萎蔫現象,表現葉片下垂,生長點凸起,上部果枝伸展不開;乾旱脫肥時葉片發黃,落蕾落鈴增加。遇到這種情況,要千方百計引水灌溉,緩解旱情。棉田灌溉提倡頭水晚,二水早,三水、四水連續灌,每次灌水量也要隨之增加。

(三)排水降漬,防災減災。

8月是棉區大雨、暴雨和颱風的多發季節,要及早做好防災減災工作,減輕棉田漬澇。在高培土基礎上,提早疏通輸水渠溝,保證三溝暢通,做到雨住水退,排灌自如,田間不積水。受漬澇棉田,首先要排淨地面積水,清洗葉片浮泥,及時收摘黃熟成鈴,剪除空枝,扶理倒伏棉株和再次培土。當田間明水排淨,接著適當補施尿素,葉面噴施尿素和磷酸二氫鉀。棉花恢復生長後要及時化學調控,抹除贅芽。棉田雜草生長旺盛應及時除草以防“草荒苗”。

三、合理化控,塑理想株型

在花鈴期初期,棉株進入旺盛生長時期,生理代謝活動旺盛,體內的養分為營養器官生長提供支撐,可能出現棉株徒長現象。此時就應該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化學調控,塑造更加理想的棉株,建立高光效群體。

7月份後,棉花進入旺盛生長期,化控是一項重要的管理措施,通過化控可以縮小節間長度,控制棉花長勢,塑造理想株型。花鈴期縮節胺用量一般2-2.5克/畝,間隔10-15天,如果噴後5-7天不管用,可再噴一次。打頂後5-7天,頂部果枝有2-3個蕾時噴一次縮節胺,畝用量4-5克,本次縮節胺從上到下打透,可控制果節伸長,是塑造理想株型的最關鍵的一次。縮節胺一般建議少量多次使用,避免過量使用造成藥害。

四、適時打頂?,搭豐產骨架

打頂是塑造棉花豐產骨架的關鍵措施,一般在7月15日左右,最遲不晚於7月25日,主要衡量指標是果枝數,果枝數達到12個時,即使不到7月15日,也應考慮打頂;7月25日後,即使不夠12個果枝也要打頂,因為再長出的果枝所形成的蕾也不能正常吐絮。?

五、多措並舉,防治病蟲害?

(一)棉鈴蟲

要掌握好防治指標和施藥技術,當三代棉鈴蟲百株花蕾和鈴上累計落卵量達100粒或有10頭幼蟲時,應進行藥劑防治,可選用毒死蜱、甲維鹽、辛硫磷等進行防治。但抗蟲棉田禁用Bt生物製劑。

(二)棉花枯黃萎病

可在抓好藥劑處理種子的基礎上,抓好發病初期噴藥防治的關鍵環節,並間隔10天噴治一次,一般連噴3次左右。當然,有條件的地方可與禾本科作物進行輪作2年以上。防治用藥可選用黃腐酸鹽類、乙蒜素類加多菌靈、代森錳鋅等。

(三)棉盲蝽象

提倡在同一時間段進行大規模統一防治,可選用啶蟲脒、吡蟲啉與馬拉硫磷、毒死蜱等農藥半量復配噴施。防治時間應在上午9點以前和下午4點以後,噴藥時對準嫩頭、邊心和蕾鈴,強調噴勻打透和規模化統一防治。注意不要惜水不惜藥,不要帶露水噴藥。

(四)棉花紅葉莖枯病

主要是缺鉀誘發的病害,花鈴期棉花生長旺盛,需鉀量大增,如果田間鉀肥供應不足,易於發生棉花紅葉枯病。可結合防治枯黃萎病,早期噴施0.2%~0.3%的磷酸二氫鉀液,隔7天噴一次,要連續噴2~3次。

(五)棉蚜、棉紅蜘蛛棉蚜

可選用吡蟲啉、啶蟲脒等;紅蜘蛛選用阿維菌素與低毒農藥半量復配噴施。

掌握各種蟲害的基本發生規律,巧用藥,保護健康棉株,達到有蟲無害的狀態。


關心三農138


你好,我是小張,能和大家一起探討三農技術很高興。


今天我就和大家說道說道棉花花鈴期如何進行田間管理。

先來了解一下棉花花鈴期是指什麼時候?

棉花花鈴期是指棉花植株從開始開花到吐絮的這段時間,不同棉花品種的花鈴期長短不一樣,短的一般45天,長的有60天左右。


花鈴期的管理措施

1、花鈴期施肥

棉花植株剛開始開花的時候就要追肥一次,一般一畝地用20公斤的尿素、15公斤的氯化鉀;第一次施肥後大概15-20天也就是在棉花大量開花的時候追第二次肥,一般一畝地用10公斤的尿素、7公斤的氯化鉀;棉花植株打頂後要根據棉花長勢情況每隔10天左右撒一次尿素,一般一畝地5公斤,撒2-3次。另外還要根據植株表現出來的症狀及時噴相應的微量元素肥料來補充。


2、噴藥調整植株長勢

當棉花達到花鈴期後,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都達到了高峰期,如果營養生長過盛就會消耗大量的養分,從而抑制了棉花的生殖生長,所以這個時期就需要用化學藥劑來抑制營養生長,促進生殖生長,保證植株多結棉鈴。噴化控藥劑第一次植株剛開花時進行,一般一畝地縮節胺1.5克,兌水量30公斤;第二次在棉花大量開花時進行,一般一畝地縮節胺1.5克,兌水量為30-40公斤。

3、花鈴期澆水

棉花花鈴期對水分的需求量很大,不能讓棉田土壤出現乾旱缺水的症狀,如果缺水會引起落花落鈴,要根據土壤墒情和天氣情況及時澆水,保證土壤墒情良好。

4、植株調整

棉花植株上預留的葉枝長出3~4個果枝時把頂打掉,當一個植株上邊有20-22臺左右的果枝時,把主莖的頂也打掉,打頂是摘掉一葉一心即可。

5、做好蟲害防治


棉花花鈴期主要蟲害是盲蝽蟓,其他蟲害有棉鈴蟲、蚜蟲、薊馬、紅蜘蛛等,可以用氯氟氰菊酯或甲維鹽加吡蟲啉或啶蟲脒或吡蚜酮等混合噴霧進行防治。

以上就是棉花花鈴期的田間管理方法,供大家參考。

今天的說道就到這裡了,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張小張說三農


棉花從每年的4月20號左右種植到採摘完,在我們河北東光一般需要半年多的時間。棉花要想高產關鍵在管理。那麼棉花管理的關鍵在哪裡?本人認為,就是花鈴期的水肥管理。

首先,要明白氮磷鉀和微量元素的作用,氮肥決定植株的高大,提高葉面的光合作用,磷肥決定植株的健壯,根系的發達,鉀肥決定抗性品質,子粒的飽滿程度,微肥則參與生長素的合成,促進生殖器官生長髮育等。

二,棉花的施肥原則:有機無機相結合,三大元素和微量元素相結合,以產定肥與測土配方相結合;施肥方法:底肥施足,苗肥輕施,穩施蕾肥,重施花鈴肥,補施蓋頂肥。

在這裡談一下,重施花鈴肥。花鈴的多少,決定產量的高低。怎樣達到鈴多不落?通過我們地區幾年的種植經驗來和大家分享一下:花鈴肥應控制棉株不瘋漲,對肥力高,植株生長旺盛的棉田,可以推遲到盛花期底部有1~2個棉桃時進行;肥力低、長勢弱的棉田應在初花期早施、重施。一般在七月上旬結合小水灌溉進行,為了防止天氣的變化、降雨的發生,要適時進行化控。化控方法掌握在,上下果枝間距不超過五釐米,鈴與鈴之間不超過五釐米為最好!可半月進行一次化控,畝用縮節安兩克。

以上是我區多年種植棉花的經驗,但是也不能一刀切,希望棉農結合自己當地的土質、氣侯,並參考我的經驗,對棉花花鈴期進行科學管理,已達到棉花的高產。謝謝!!





空中無雲也下雨


棉花種植事,且聽茶哥說

目前,棉花采收進入末期,今年棉花普遍豐收,價格目前逐步上漲中。

過了豐收的季節後,回過頭來,再總結一年的種植經驗,我們發現,在花鈴期的水肥管理,直接決定了當年棉花的產量,因此必須高度重視。

那麼棉花花鈴期,該如何進行水肥管理呢?

第一,灌水

花鈴期是棉花需水需肥的高峰期,應加大水肥投入,灌溉週期縮至5-6天一次,灌溉量增至25-30立方每畝。

第二、重施花鈴肥

棉田見花後,開始追施棉花專用滴灌肥,確保每天1-1.5公斤每畝,盛花期確保1.5-2公斤每畝,花鈴後期,每畝追施尿素10公斤,防止棉花早衰。

對於沒有鋪設滴灌的棉花農田,進入花鈴期後,每畝地追施尿素30公斤,磷酸二銨20公斤,氯化鉀30公斤,可以穴施,也可以選擇沖溝條施。同時要根據土壤墒情,及時灌溉,確保水肥供應,以促使棉花多結桃,結大桃,增後勁兒。

第三、打頂

打頂的原則是做到“枝到不等時,時到不等枝”的原則,在北疆地區,6月25日-7月5日打頂,每株平均9臺果枝。

在棉花初花期、打頂後三天和打頂後兩週,分別化調一次,控制棉花株型為筒型或者倒塔型,株高75-80釐米,頂部果枝臺長15-20釐米。

以新疆地區為例,7月25日後,黃花到頂,防止倒塔型和貪青晚熟,結合化調,噴施硼肥、鋅肥等微量元素,有效防止花鈴脫落。

通過以上方法,保證水肥供應,為當年棉花豐產豐收,奠定堅實基礎。

以上方法,請多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