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即使是正宗廣州人也不能把粵語說得很流利?

白鴉月染


小編,請教電臺的播音員和電視臺的主持說的是正宗廣州話嗎?他們是外地人?


德到開心




南國春暖


沒辦法的事情,記得小時候村裡的老人因為口音,甚至無法和別村的人口頭溝通。現在粵語的成形和標準化,與當時香港文化,包括歌曲、戲劇和電影的流行有關。順便說一下,在我印象中正宗的粵語應該是你聽越劇時聽到的那種。


Mike94434911


什麼?正宗的廣州人說粵語也不流利?不知道小編所指的“正宗”的含義!歷史上在廣州市生活的人一直都是來自“五湖四海”,他們都是為了共同的目標走進這個城市!人口的組成是複雜的,廣義的!極少純粹的“正宗”(指:祖輩居住廣州超過千年,祖籍廣州本地),現在的廣州人群中很多是在清代,民國的時候定居廣州,因為這個時間的廣州經貿通商是最發達!當然是移民定居廣州的最高峰!然後,在新中國成立後的10年,也是因為廣州是國家的建設重點之一!也是一個移民廣州居住的高潮。改革開放的80,90年代,甚至2000年後,廣東廣州的經濟飛躍發展,人材的需要,房地產業興起!也迎來了一波大的移民廣州的浪潮!我土生土長的廣州人,我的祖輩是清代定居廣州,我身邊的人群中,如果是在70,80年代的時候,同學,鄰居,街坊朋友們基本上都是非常標準流利的粵語廣州話。有時候我們還會創造一些“口頭禪”!可是到了90年代的時候開始經常聽到“雞同鴨講”這句話,就是說遇到了一個不太懂廣州話的人,難溝通!因此,小編的標題所含不正確!比方說,很多人到廣州來了以後,身邊的人都是老鄉,沒有更多機會接觸粵語,那麼就算他這輩子在廣州生活,他們都不可能講流利的粵語!不知道我的表達,朋友們是否認同,總之,我是用我的生活經歷感覺表達的!


胡宏邦


一開始覺得E個問題可以承包我成日嘅笑點。一個外地人評價本地人母語唔正宗?諗深一層覺得你別有用心啵。你想講廣州話=粵語?粵語地區咁大。識曬啊?我識講好流利嘅廣州話。粵語我就唔敢包了。

仲有另外一個好重要嘅原因。明唔明就睇你悟性了。俾兩個個畫面你。

今日幼稚園老師教咗咩啊?教唱歌啊!唱黎聽嚇?“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啊仔,今日第一日翻學,點啊? 你仲好講?你教我D嘢流嘅!老師叫我地介紹自己。我第一個就衝上去啦!執輸行頭,慘過敗家啊嘛!上去我就整咗句勁嘢,“最緊要喺型,乜Q都唔好亂髮型。”得兩個人俾咗個“車~”嘅反應。其他人個個都憨居居等埋堆。個老師仲頂癮啊。叫辛宜雯窩!我忍唔住笑咗出黎啊~睇怕今次班長就凍過水嘞。你睇開D喇!

此處應該有烏鴉同掌聲飛過,唔該。


自細就善變


沒法?!廣東省就是聯合國!各有各的家鄉話,隔一道山話已經有的變了,更何況解放到現推行母語教育(普通話一國語)!好象林哥一樣,家鄉話是鶴老話,少時正宗粵語粗口可說一,兩句!別的很小講粵語,是來了香港才對著收音機學的!當幾十年了還有鄉音。搞到我現在五音不全!改革後第一次回家鄉說家鄉話,還要學!閩南話是有百分之八十同,話語也要學!好彩林哥是中國神童!各樣歌曲?!都可好!有的北妹聽我的國語歌,說;沒想到這是香港佬唱的!很好還準!粵劇更不用說,小菜一碟!大佬官都說我唱得很好!!這是天份和苦練(說話各樣語還準!唱歌急轉彎,你就不一定準了)。😭😭😭😭😭🤭🤭🇨🇳🇨🇳🎤🎤💞💞📡📡💘💘💥💥💖💖👌👌🌺🌺👍👍🌹🌹😜😜


林哥75699632


一個正宗的廣州人 不能很流利地說出廣州話 “大多數句子要慢慢地咬字才能說出來”為什麼?題主 你遇到的這個正宗廣州人 開始出現老人痴呆症的症狀了 當症狀更更嚴重的時候會出現規律性手抖、搖頭 更嚴重時會失憶 很多句子就算慢慢咬字都說不出來了



洛杉磯生活點滴


題主的這個問題,我感覺得非常好笑,像是腦殘的問題。廣州是個大城市,外來打工者很多,你從地鐵、公交車上聽到人們說話很多是普通話就知道了。好多外地人喜歡學習粵語,那麼本地人用粵語跟他們交流的時候講慢一點,是為了讓他們聽得清楚一些。誰說本地人講粵語就不正宗,我這個不是正宗的廣州人(籍貫是外省),出生長大在廣州,廣州話和普通話都講得很流利、順當。如果是講粵語的人跟我說話,自然用粵語來應對。如果是用普通話跟我說話,或者是粵語講的不太標準的人,我就用普通話跟他說話。用彼此都聽得懂的語言進行對話,其實是對對方的一種尊重。語言是用來交流溝通的,如果用雞同鴨講來顯示自己的清高,其實是很愚蠢和自大。


糖果140371068


但在這幾大類裡面,還有不同區域自帶的各種口音…廣府話裡面,廣州人跟佛山人就在某些字、詞、尾音上有著比較大的分別;即使同樣是佛山人,順德話跟南海區的人講的話也分別很大;禪城區跟石灣鎮,南莊鎮一帶的語言又自成一派。

作為土生土長的廣東佛山南海大瀝人,我們家裡就講幾種語言-都是在本地人裡面,陸續加入了外地人口:娶進來的外地人,不管是不是佛山的,講廣府話的,都帶著當地的口音;講普通話的,也是因為同樣原因,帶著鄉音…就像四川人、湖南人講的普通話就非常不一樣。同理,肇慶人講的粵語跟佛山人在某些字、詞上分歧很大……也是一開口就能分得出來。

除了加入本地生活的外來人口,現在的中小學幼兒園的教育機構,都推廣普通話教育,現在小一輩已經不懂得說純正的廣府話,所以我們家裡會有多種語言、多頻道“廣播”……廣東人家,估計情況都差不多。

不知道其它珠三角人家庭的語言文化又怎麼樣呢?願聽其詳!



聖鬥士曉楓


粵語(廣東話)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白話”,其實是一個語音體系。它包括廣州話、四邑話,粵西話為主的幾個系列,泛義地說,甚至可包涵客家話和潮汕話。粵語每個系列內又存在較大的鄉音區別,就如廣州郊區各鎮的語音差別都不小,特別是增城地區的語音更加別有味道,當年廣州老城區的東山與西關語音也有不一樣。香港經過70年代的“正音運動”,發展形成了“港音”粵語,在過去幾十年,香港人結合外語及外國其它文化,又發展豐富了很多粵語詞彙。總之,我個人認為,粵語是一個豐富多彩的語音體系,能流利表達各分支主流語音的人已經非常不錯,足夠作為日常生活交流的談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