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演員走出舒適圈卻遭遇演技“滑鐵盧”?

作者 / 艾木子

“沈世鈞不是這樣的,秦昊演的不對。”

上週六晚,一位看了秦昊馬思純版《半生緣》的觀眾如是說道。

但本週六,秦昊在搭檔佟大為出演《如父如子》中,憑藉生活化的表演成功拿到當晚個人票數第一名,打了一場還算漂亮的“翻身仗”。


老演員走出舒適圈卻遭遇演技“滑鐵盧”?



目前,《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全新改版後,增加了“學徒制”,已上線兩期。

兩期中,佟大為、李冰冰、張國立、郭濤、馬思純、秦昊、梁靜等實力派老演員搭配孟美岐、王子異、文淇等新人演員,牟足了勁兒要湊齊“實力+流量”的陣容。

而有了《演員的誕生》和《我就是演員》兩季珠玉在前,觀眾對該檔節目的關注度頗高。首播當晚,節目在csm55省級衛視晚間節目收視率排行中,以1.282%的收視率位列衛視晚間時段節目收視第二名。


老演員走出舒適圈卻遭遇演技“滑鐵盧”?


然而,看了節目之後,網娛君不得不說,部分老演員的表現,實在是差強人意。

有人把原因歸於舞臺形式對演員的限制,演員們把原因歸結於劇本和角色的不適合,節目組更是藉此引出了關於“演員該不該跳出自己的舒適圈”的討論。


老演員走出舒適圈卻遭遇演技“滑鐵盧”?


但相比於如今新人演員在演技類綜藝中的出彩表現,該類綜藝到底該不該請老演員?老演員要不要去演技類綜藝?其中利弊,還是要說道說道。

走出舒適圈後的演技“滑鐵盧”?

相比其他節目,《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號稱是“神仙打架”,因此在開播之初,就被賦予了特別高期待。

第一期中佟大為搭配梁靜翻演《夏洛特煩惱》;張國立與李冰冰上演戰火紛飛中的《閣樓》;郭濤和李宇春重塑《無名之輩》;秦昊與馬思純共赴《半生緣》。


老演員走出舒適圈卻遭遇演技“滑鐵盧”?


第二期中,梁靜與李宇春組合,重現中國女排精神;張國立再秀演技,與馬思純上演父女情深的《繼父》;秦昊和佟大為雙雙飾演父親,展現了感人至深的《如父如子》;而李冰冰則搭檔多年好友郭濤,上演了一幕就女性地位提出發人深省思考的《冬之光》。

簡言之,整個節目都逃不開老戲骨搭配老導演,演繹經典,瘋狂飆戲。


老演員走出舒適圈卻遭遇演技“滑鐵盧”?



但兩期下來,節目最大的熱點竟然是李宇春。其他人的討論熱度遠遠不夠,為何?

究其原因,我們發現想象中的“神仙打架”,其實還差點意思。

比如第一期中佟大為飾演的夏洛與梁靜飾演的馬冬梅,遲遲不能讓觀眾入戲,一句“因為我想跟你表白,表白成功了跟你求婚也不是不可能的”的改編,再加上情緒、情節的突然反轉,讓網絡端的彈幕裡不時飄出尷尬的評價,評論時姜思達也說了實話表示:“笑不出來。”


老演員走出舒適圈卻遭遇演技“滑鐵盧”?



《無名之輩》中,郭濤飾演的胡廣生除了少了點“小混混”的痞氣,後期拖著“傷腿”正常走路的表演也讓人有些出戏,反倒最後即興與郭濤互換角色的李宇春,成了這場戲裡更為驚豔的一個。

而秦昊、馬思純,第一期雖然演繹了張愛玲的經典作品,但情景單一下,對舞臺掌控能力的不足,讓秦昊拿到了該場倒數第一的名次。

第二期中,郭濤和李冰冰也遭遇了相同的境遇。

場景迅速轉換,話劇式的心理獨白,加之劇情的不夠連貫,兩位演員的發揮也讓觀眾覺得,似乎有些無聊。


老演員走出舒適圈卻遭遇演技“滑鐵盧”?


但不管他們演的咋樣,老演員參賽,就註定了演得好是意料之中,演的不好,一定會讓觀眾大失所望。

而在此類節目中,一旦前期過分抬高期待,後續真的難收場。

既然如此,老演員們是“被過譽”了麼?

老演員的“不得已”

必須承認,最終演員們舞臺的整體效果,和舞臺,劇本,演員之間能否擦出火花,息息相關。

以秦昊和馬思純在第一期展現的《半生緣》片段為例,相比於《閣樓》、《夏洛特煩惱》等影視化片段,佈景簡單、主要依靠演員臺詞支撐的《半生緣》,與其說是影視片段,實際的展現形式不禁讓人想起賴聲川的話劇《暗戀桃花源》。


老演員走出舒適圈卻遭遇演技“滑鐵盧”?



以至於最後被高希希導演評價“遊離出去”的秦昊,不得不發問:“到底是在舞臺上該按照舞臺劇還是影視劇的方式呈現。”。

再看,佟大為與梁靜版的《夏洛特煩惱》,本身喜劇片劇情都是貫穿始終的,因此在最終展現時加入了臺詞改編和快節奏的調整,面對著臺下及熒幕前的觀眾,表演“片段”,容易失去原來電影喜劇的色彩和韻味。

梁靜也曾直接指出,“片段劇本中馬冬梅的角色太薄了”,對於舞臺效果來說難度不夠,家常化很難出彩。

簡言之,老演員在舞臺上接到的是固定劇本,某些時候很難推翻,也來不及大改。而老演員自己都有著長期以來熟悉的拍戲方式和風格,一時之間讓他們拋棄曾經的“舒適圈”和“安全牌”,可能性確實不大。


老演員走出舒適圈卻遭遇演技“滑鐵盧”?



尤其是,多年摸爬老演員們風格趨於固定,觀眾想到郭濤,浮現的大多都是父親或者硬漢的角色;提到張國立,“皇上”和“紀曉嵐”的角色也會躍然腦海……


老演員走出舒適圈卻遭遇演技“滑鐵盧”?



對他們來說,接這樣一檔綜藝,既不知道節目組是否足夠專業,也不確定自己是否能接得住,風險不小。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節目中,編劇史航也曾一語中的:“這些人本來已經在神壇,但這次對決,可能會讓他們走下神壇。”

尤其像李冰冰這個級別的演員,接這個活兒,不僅粉絲,路人也都想不通:“圖啥呀?純屬給自己沒事找事?”

從其早前的作品和影視成就來看,李冰冰的演技早已不需要證明,但她在節目中也沒有得到章子怡那樣的導師地位,以拔高演員形象。從目前效果來看,節目對她的好處,微乎其微。


老演員走出舒適圈卻遭遇演技“滑鐵盧”?



當然,不難想象,影視寒冬下,縱使是影后,如果沒有熱度傍身,或許也不得不面臨選擇變少,片酬下降的問題。

更不用提其他人也會遇到電影咖轉拍電視劇,主演轉拍配角,配角友情參演的“急轉直下”的情況。儘管演技不需要證明,但這些老演員,其實也需要一個合適的平臺,來展示自己身上新的變化。

比較可惜的是,當你看到郭濤在第一期中拖著一條“傷腿”正常走路,佟大為第一期演夏洛讓人“笑不出來”,第二期演“富豪父親”略平庸,傳說中的“中流砥柱”們在業務上確實有些許放鬆,缺點精益求精的狠勁。

更何況,每個細節,都會被網友們抓住和放大,很殘忍也很真實。


老演員走出舒適圈卻遭遇演技“滑鐵盧”?



相比年輕演員雖然青澀但無比渴望和珍惜機會,這些在片場長摸爬滾打了十幾年的演員們,心情自然是不一樣的。

也因此,人們喜歡看《演員請就位》中李誠儒對新人演員 “如坐針氈,如芒刺背” 的辛辣點評,看他與郭敬明的battle,喜歡看于小彤不滿自己戲份少,瞞著導演陳凱歌,自顧在妝容上大做文章。

但卻很難接受《我就是演員之巔峰時刻》裡專業評審和老演員之間“留面子”和“假客氣”的橋段。


老演員走出舒適圈卻遭遇演技“滑鐵盧”?


有人說,《我就是演員之巔峰時刻》有點像演員版的《歌手》,從後者的成功來看,這樣的節目模式是沒錯的,這也看得出節目組是想聚焦老演員的困境、不足以及專業,但現在的綜藝觀眾其實更想看真正的“神仙打架”,看價值觀“打架”。

從這個層面來看,不管是演員還是節目組,都還要多多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