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房地產寒冬的三大表現,想撿漏抄底時,如何避免成為韭菜?

都在說樓市處於寒風中瑟瑟發抖,下面小懂帶大家總結一下,在這個即將到來的寒冬中,房地產行業中一些不可忽視的現象。

盤點房地產寒冬的三大表現,想撿漏抄底時,如何避免成為韭菜?

一、中小房企頻頻破產

從今年上半年起,陸陸續續就有各種房企破產的新聞傳來。在融資渠道縮緊的現在,大房企方且在“苟活”,中小房企更是難以生存。

截至11月3日上午,今年已經宣佈破產的房地產公司增加到了418家。

這個數字意味著,全國平均每天都有約2家房企宣佈破產。

更可怕的是,四百多家破產房企背後,還有大量中小房企正在生死線上拼命掙扎,瀕臨倒閉。

2019年以來,五洲國際、新光集團、銀億集團等知名房企,資金鍊斷裂。銀億集團作為全國五百強的著名房企在負債500億元的重壓下,於2019年6月突發申請破產,曾經的寧波首富也至此跌落神壇。而近期,頤和地產和三盛宏業這兩家百強房企因資金鍊斷裂而“爆雷”。

雖然有專家認為,隨著房地產市場的調整,一些房企被重組和兼併,甚至破產,這是正常的市場行為。目前我國有94948個開發商,就目前房企破產數據來看,不會影響整個房地產市場。但是,資金鍊斷裂的問題逐步向百強房企蔓延態勢,應該引起相關部門和人士的警覺。

盤點房地產寒冬的三大表現,想撿漏抄底時,如何避免成為韭菜?

二、房企忙轉型 非房企忙瘦身

繼李超人、王健林大規模拋售資產之後,潘石屹也在最近開啟了全部清產的模式。

這幾年,萬科在喊出“活下去”之後,開啟了多元化之路,進軍物流、養老、文旅等業務;恆大也同樣以投資新能源汽車等方式積極轉型;碧桂園的多元化之路聚焦在農業和機器人。

房企自身在不斷調整轉型,那些非房企業或完全退出,或精簡瘦身。

上週,廈門鎢業,中國最大的鎢產品生產商,近日公告宣佈將專注核心業務,轉讓旗下廈門滕王閣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所有股權;並且,此後不再從事與房地產開發經營相關的業務。

早前7月,同屬廈門的紫金礦業也宣佈了退出房地產行業,深康佳A、萬澤股份、中國重汽集團等等紛紛100%出手旗下房地產業務;2019年首次入選世界500強的浙江民企海亮集團、服裝巨頭雅戈爾等,紛紛選擇聚焦主業,精簡房地產業務。

其實原因也很好理解。

過去銀行認為房產是優質資產,給房企貸款大開方便之門;而今年,央行一再加強房地產金融監管,嚴控資金流入房地產,但凡跟房地產業務沾邊的,想要通過證券市場再融資都會十分困難,甚至連審核都通不過。

房地產又融不來錢,又不是自己的主業,做著勞神費力,退出似乎是唯一的選擇了。

盤點房地產寒冬的三大表現,想撿漏抄底時,如何避免成為韭菜?

三、大降價也不能改善的持幣觀望

每次房子一降價,最先揭竿而起的是之前高價買房的業主們。

前段時間,濟南某樓盤房價由1.8萬降至1.4萬,已買房業主的資產瞬間損失數十萬,部分無法接受降價的業主在售樓部聚集、甚至衝動之下打砸售樓部。

然而降價,已經成為了房企想要回籠資金的不二選擇。

之前克而瑞的數據顯示,恆大10月單月實現全口徑銷售金額93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環比提升11.9%。前10月,全口徑銷售金額5462億,完成年度目標6000億之91%。

棄價保量,是恆大在許多輪地產調整週期中存活的有效武器,許家印表示 “沒有賣不出去的房子,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

市場普遍預期房價大概率將繼續走穩,甚至小幅下調,進一步加劇市場觀望情緒。

盤點房地產寒冬的三大表現,想撿漏抄底時,如何避免成為韭菜?

中國的房地產調控有這樣一個規律,2008年全國各地售樓部被砸,開啟了四萬億信貸刺激,引爆了2009年房價暴漲的行情;2015年樓市經歷長期萎靡後,出了個去庫存政策,上演了2016年瘋狂樓市的史詩級行情……

之前看到網上的一個總結,每一次的樓市調控,基本上遵循著這樣一個邏輯:

房價暴漲——民怨沸騰——樓市調控——房價穩定——樓市蕭條——調控放鬆——房價暴漲

在樓市萎靡、房價陰跌的當下,總有一些撿漏抄底機會。

然而主城周邊、規劃新區、三四線城市、文旅大盤、大幅降價的中小房企,這些看似可以撿漏的機會,實際上滿腹殺機。

畢竟買的永遠沒有賣的精,自以為的撿漏,很有可能成為了別人眼中的韭菜。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