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博會的百姓看點

11月5日-10日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在上海舉行,此次進博會規模更大,展會面積達到36萬平方米,共有64個國家(含中國)、3個國際組織參展,共15個主賓國,其中企業展33萬平方米,國家展3萬平方米。中國作為第一個開辦進口博覽會的國家,是國家盛世表現,同時為進一步擴大開放,融入國際市場,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進博會的百姓看點

景暉智庫首席經濟學家胡景暉表示,出口能帶動一個國家的經濟收益,但是進口是支出買別人的東西,這需要一定的經濟能力和包容、接納的胸懷。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創造了一個世界的領先,實現全球之間的商品貿易流通,引進更多的國外商品和服務,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增加國民的消費選擇,使得我們的日常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為了順應中國市場,更多的國外商品添加了中國文化元素,極大地關注中國市場和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如樂高的舞龍和年夜飯玩具套餐等。

從國際貿易來講,由於各國的自然條件、地理位置和各種資源的不同,形成獨自的產品特色和重點產業,其他國家為了節約成本、擴大市場,所以就形成了國際分工、國際協同、國家貿易,這是市場全球化和貿易國際化的必然趨勢。

進博會的百姓看點

在去年的展會中,食品成交最旺,西班牙火腿、新西蘭乳製品、進口紅酒在中國銷售大漲,化妝品、家電、服裝等生活用品,以及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商品引進,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也給不少企業帶去了巨大的商機。

隨著進博會的召開,雙十一隨之而來,此次進博會還將通過線上渠道為人們提供特色的海外產品,足不出戶就能滿足自己購買的需求。其實進博會和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在進博會閉幕之後也會面向百姓開放,直接面對商品且能夠免稅購買。各個參展商為了在中國有更好的發展,不僅僅通過代理、批發、銷售傳統的下線渠道合作,也十分關注中國的電商平臺。

進博會的百姓看點

未來,從上海到長三角很可能會發展成為中國進口商品的上岸地、展銷中心和集散物流配送中心,給整個上海和長三角帶來巨大的契機和挑戰,從海關通關和港口貿易的政策,通過各種的商業管道、線上線下平臺來承接更多的商品,以及承接“6天+365天”的運營,還要做更多的建設、開發和推進。

整體來看第二屆進博會有更好的局面,更大的參展面積更豐富的產品,透過日常的電商平臺、線下平臺以及各種各樣的管道,將切實感受到進口的商品和服務會越來越豐富和影響我們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