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年零越界,是我們愛情最好的見證”

31年甘守清貧與寂寞,夫妻倆用雙腳丈量著邊境線上的每一寸土地,將青春和忠誠奉獻給了神聖的守邊事業。

妻子堅持不下去的時候,丈夫用有力的大手給她力量;丈夫寂寞難耐時,妻子無悔的陪伴是他有力的支柱——

從新疆阿勒泰市出發,向西240公里,到達農十師一八五團團部克孜勒烏雍克。

汽車行進在廣袤無垠的戈壁灘,在距離團部14公里處,一面五星紅旗迎風招展,格外耀眼,白牆紅頂的“西北民兵第一夫妻哨”矗立在曠野上,方圓幾十平方公里獨門獨戶。

哨所的主人馬軍武和張正美是兵團十師一八五團兩名軍墾戰士,1992年他們結婚後,這個哨所便成了夫妻哨所。

“31年零越界,是我们爱情最好的见证”

升旗。遊銳/攝

走進夫妻哨所,“一生只做一件事,我為祖國當衛士”的橫幅映入眼簾,院子中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瞭望塔高聳入雲,哨所四周是戈壁、雜草和沙丘。

哨所就是他們的家

哨所旁,中哈界河阿拉克別克河靜靜地流淌著。界河邊,中哈邊境32號界碑巍然屹立。馬軍武和妻子張正美用蘸著紅漆的排筆一筆一畫地描紅界碑上的“中國”。

他說:

“她比我們的生命還重要,因為只要有界碑在,就證明這片土地沒有爭議,是屬於我們國家的。”

1988年4月23日,阿拉克別克河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水,一八五團11個農業連隊被洪水分割包圍,2萬多畝良田和1萬多畝草場被淹沒……

農十師迅速組織團場、工礦企業職工奔赴抗洪守土第一線,經過16個晝夜的奮戰,堤壩缺口終於堵住了,界河重歸故道。

為了防患於未然,一八五兵團決定選派一名責任心強的水利業務骨幹,常年駐守在桑德克。自此,這裡便有了“西北民兵第一哨”。

“長年駐守在邊境線上,一年到頭見不到幾個人,有時靜得只能聽見自己的心跳。”剛到哨所那幾年,馬軍武的朋友和家人都擔心他會得自閉症。

“我是1988年9月20日到這裡的,正美是在1992年10月29日坐著我們結婚的馬車來到這裡的。”馬軍武記憶猶新。

“剛開始來的時候確實覺得挺苦的,可我們也有自己的樂趣。”張正美告訴我們,在之前哨所還沒有通電的時候,他們就點著煤油燈看書、讀報、下跳棋。每次到團部時,夫妻倆總要找一些報刊雜誌帶回哨所。

“我最愛看的是《軍事故事會》《當代兵團》這些雜誌,一個晚上下來,眼圈被煤油燈燻得黑黑的,像大熊貓一樣。”回想起往事,馬軍武忍不住笑了。

他說

“哨所就是我的家。我是民兵,守河護邊是我的責任。我的父輩們就牢牢地守著界河,如果我們不守,那誰來守?我願意一輩子都在這裡守邊!”

31年來,馬軍武夫婦甘守清貧與寂寞,用雙腳丈量著邊境線上的每一寸土地,將青春和忠誠奉獻給了神聖的守邊事業。

邊情日誌濃縮了31年的守護

哨所值班室的辦公桌上,放著一本《民兵哨所工作日誌》,上面詳細地記載著馬軍武和張正美每天的巡邏情況。

她說:

“邊界無小事,處處要留心。所以我們不厭其煩地把哈方的巡邏情況、每個時期界河水位的上漲下跌情況都記錄下來。”

每年一到春季就是馬軍武和張正美最緊張忙碌的時候。天氣一旦轉暖、冰雪消融,兩人就排好值班表,輪流巡視界河汛情。哪怕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兩人還是拿著手電筒,每隔半個小時就查看一次界河水位。每當出現險情,他們都會及時向團部彙報。

“31年零越界,是我们爱情最好的见证”

在瞭望塔上觀察情況。遊銳/攝

2002年9月20日下午,馬軍武發現河對岸的哈方境內不時有濃煙飄來,他便趕緊跑到附近的連隊報告。臨近傍晚,火勢已蔓延到界河邊,這時一支由300多人組成的民兵應急分隊火速趕到,經過奮力撲救,撲滅了大火。

2005年5月的一天,馬軍武像往常一樣和妻子來到河邊,準備疏通河道。他剛把皮筏子劃到被雜物堵塞的河道口,一個急浪打過來,馬軍武連人帶筏翻進了河裡。

“河水流速特別快,我拼命把頭往水面上頂,還是嗆了好幾口水。胳膊腿使勁劃,感覺身子一個勁往下沉,心想這回真要把命擱這兒了。要不是最後拼盡氣力拽住了河道邊上的一棵毛柳,真不敢想會是啥結果。”

提起這事,馬軍武仍然心有餘悸。

當時,張正美像傻了一樣愣在河堤上,等她回過神來,馬軍武在水中起伏的身影只剩下一個黑點。

“老馬、老馬……”張正美順著河道邊跑邊哭喊,跑了三四公里,氣喘吁吁的她看到全身溼透的馬軍武剛爬上河岸,正癱在地上喘粗氣。張正美撲到他懷裡嚎啕大哭,馬軍武拍著妻子的後背說:“沒事了,沒事了。”類似的險情已經記不得經歷過多少次。諸多的困難和挫折,張正美也想過離開,但丈夫的堅韌一直支撐著她。

她說:

“每當我堅持不下去時,他都用那雙有力的大手緊緊拉著我。既然不能走,咱們就快樂地生活,守好祖國的邊防和國土。”

而在馬軍武心中,妻子無怨無悔的支持和陪伴是他有力的支柱。一個人難忍寂寞,兩個人的相依為命,讓他們戍邊守土的初心更加堅定。

哨所的值班日誌已經把書櫃填滿,哨所的書櫃成為邊防官兵瞭解附近邊境情況的第一手資料,也是馬軍武和張正美兩人31年來的愛情結晶。

2010年,馬軍武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2011年,馬軍武榮獲“全國道德模範敬業奉獻獎”。

看到國旗就能找到家

登瞭望塔,巡視河堤,檢查分水閘,維修邊境鐵絲網……從來到哨所的第一天起,馬軍武和張正美就承擔著20多公里邊境守防任務。31年間,馬軍武和張正美巡邊里程高達39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9圈多。

“31年零越界,是我们爱情最好的见证”

兩人在邊境線上巡邊。遊銳/攝

“老馬這些年光膠鞋就磨破了500多雙,被鐵絲網掛破了50多套迷彩服。”馬軍武的辛苦張正美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重重疊疊的足跡烙印在長長的邊境線上,邊境線的小草、石子和鐵絲網,都銘刻在了夫妻倆的心裡。邊境線上哪裡有條溝,哪裡有個坎,馬軍武和張正美一清二楚。

他說:

“31年零越界,是我們愛情最好的見證。我閉上眼睛都走不錯,再說我們哨所裡有國旗啊,看到國旗就能找到家了。”

“像馬軍武這樣的護邊員,在全兵團有千餘名。馬軍武夫婦守護的桑德克地區已經連續31年未發生違反邊防政策事件和涉外事件,他們已成為我們執行邊防任務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一八五團轄區所在的克孜烏雍克邊防連連長李俊告訴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近年來,師裡、團場非常關心我們的生活,為我們建了新哨所,通了電,裝了衛星電話,還能看上20多個頻道的電視節目;2008年,新的瞭望塔建成,可以看得更高更遠;2010年,軍武哨所前通了水泥路。2017年,兵團為軍武哨所配備了一批民兵護邊員……”馬軍武向我們訴說著哨所的變化。

他說

“界河在,家就在。為國家守界河,再苦再累都值得。請祖國放心,我和正美會在這裡守一輩子!”

夕陽西下,餘暉灑落在界河上,泛起金黃色的光暈。馬軍武和張正美行走在界河邊,情不自禁地唱起歌來:“國的每一寸土地,家的每一個足跡……國是我的國,家是我的家,我愛我的國,我愛我的家……”

來源/中國婦女報(ID:fnb198410)

作者/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陳姝/徐明遠

“31年零越界,是我们爱情最好的见证”
“31年零越界,是我们爱情最好的见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