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韶關仁化縣----唐朝名相張九齡故里

廣東韶關仁化縣----唐朝名相張九齡故里

仁化縣隸屬於廣東省韶關市,位於南嶺山脈南麓,地處粵、湘、贛三省交界,總面積2223平方公里,總人口26萬。,先後獲得國家衛生縣城、全國最美生態旅遊示範縣、全國綠化模範縣、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特色示範縣200強、中國最佳生態休閒旅遊名縣、中國攝影創作基地、廣東省文明縣城、廣東省旅遊強縣、廣東省縣域旅遊經濟競爭力十強縣等榮譽稱號。

一、歷史沿革

1、漢為曲江縣地。南越王趙佗築仁化城,後為仁化鄉。南齊析置仁化縣,治城口,屬始興郡。梁廢縣,併入曲江縣。

2、唐垂拱四年(688年)復置縣,治今縣北,屬韶州。北宋開寶五年(972年)併入樂昌縣。鹹平三年(1000年)再復縣,治址遷今仁化鎮,仍屬韶州。元屬韶州路。明、清屬韶州府。

3、1914年屬嶺南道。1920年屬廣東省。1949年屬北江臨時行政委員會。1950年屬北江專區,1952年屬粵北行政區,1956年隸韶關專區。1959年撤縣併入韶關市。1961年復置縣,仍屬韶關專區。1970年屬韶關地區,1983年屬韶關市。

二、地名來歷

民國呂式斌《今縣釋名》:“尉佗自王南越,築仁化城,後為仁化鄉。”因以為名。縣名因縣境古為曲江縣仁化鄉而來。仁化一名原取義於“為仁德所感化”之意。

三、風景名勝

廣東韶關仁化縣----唐朝名相張九齡故里

1、石塘雙峰寨。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石塘鎮政府西100米處,始建於清光緒年間(1895年),前後用了十六年時間建成,寨內牆磚有文字記載“費金三萬”。

廣東韶關仁化縣----唐朝名相張九齡故里

2、靈溪河。公園以其天然的地理以及臨傍奇特的丹霞地貌及喀斯特地質形成了韶關市獨特的旅遊度假勝地。公園的主打旅遊——中國飛索第一漂,其旅遊特點是實現了架空索道與漂流的結合。

廣東韶關仁化縣----唐朝名相張九齡故里

3、萬時山嶺南大草原。萬時山嶺南大草原屬於高山溝谷型草原,綿延三省的萬畝高山草甸。被遊客稱為“嶺南九寨溝”。

廣東韶關仁化縣----唐朝名相張九齡故里

4、世界地質公園丹霞山。位於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和湞江區境內東,主要景點位於仁化縣境內。面積292平方千米。是廣東省面積最大、景色最美的、以丹霞地貌景觀為主的風景區和自然遺產地。 為世界自然遺產、國家AAAAA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

廣東韶關仁化縣----唐朝名相張九齡故里

5、周田鎮的風度村(張屋村)。位於世界自然遺產丹霞山東坡山腳下、湞江河與靈溪河的交匯處。這裡山川秀麗、沃野平陽、歷史悠久、地靈人傑,是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張九齡故里(古屬始興郡,唐屬曲江縣,現屬仁化縣),也是嶺南張氏宗族繁衍發祥之地。

廣東韶關仁化縣----唐朝名相張九齡故里

6、雲龍寺塔,位於董塘安崗,因建於雲龍寺西北坡麓而名之。該塔為四角五層斗拱平簷座樓閣式磚構實心塔,通高10.44米,方形須彌塔座中設一錐形小室,各層每面用仿木構築法,設一壺形佛龕,用磚隱砌出倚柱、門拱、欄額、普柏枋、簷枋、假門、欄杆、平座等, 簷之上為疊澀須彌平座,無塔剎,具有典型的唐代方形磚塔之風格,外形古樸端莊,造型獨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