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柔身心,輕鬆生活,這本書推薦給你

調柔身心,輕鬆生活,這本書推薦給你

本篇是《經典中醫啟蒙——一箇中醫眼中的生命、健康與生活》的第二篇讀後感,為什麼說學習中醫前,推薦先讀讀它呢?

閱讀《黃帝內經》有一段時間了,但總體感覺就是有點散,作為非醫學專業的愛好者,對中醫認知可以說是寥寥,一上來就開始讀《黃帝內經》,雖說是經典,但由於沒有系統的瞭解過、沒有師傅領進門,所以就像摸著石頭過河一般,缺少了一種整體認知。

《經典中醫啟蒙》這本書,醫學知識不是很多,但它卻是站在宇宙自然的視野幫我們開智,令我們明白中醫是什麼、如何學,健康養生又該怎麼做...,把基本的大原則、大框架廣而告之,因此對入門者來說受益匪淺。

下面把我記錄下來的一些基本觀點分享給你:

1

我們的世界,不僅只是物質,還有各種氣象萬千的能量和信息。

中醫研究的不僅是疾病,更是人的生命,但大眾一般關注的都只是肉體層面,而調整生命的能量和精神,才是我們通往康復和健康長壽的途徑。

學習中醫,就是要把我們的感受打開,在生活中去體會。

短短几句話,就告訴了我們中醫的研究對象,以及我們該如何去做。

“感受”、“體會”是書中頻繁出現的關鍵詞,作者為什麼一直在提這個呢?

書中有這樣一段描述:文化強大之後,人類自信滿滿,自說自話,慢慢忘了自己從哪裡來的,天也忘了,地也脫離了,人們被自己蓋的房子包圍了起來。人類開始學習上一輩人的經驗和文化知識,再也沒有機會直接去和天地間的自然萬物往來玩耍。人就變成文化再創造的產物了。

通過讀《黃帝內經》我們知道,天人合一、陰陽四時...是中醫學中反覆提到的,然而現在的我們卻是離這些越來越遠。車水馬龍的日子過慣之後,腳踏實地走路的味道、大自然的純真也就漸漸淡忘。

由此,作者指出:學習中醫,意味著擴大感知的範圍,擴大精神的維度,意味著從習慣性的個人小世界裡抬起頭,睜開眼來看看天地、自然、山水、草木、星月,來想想古代的賢人、智者...

書中有一段話很美:靜心體會自身己心,感受天地四季變化,花鳥魚蟲浮沉,意氣神體互感,遠取諸物,近取諸身,答案就在這裡。

不知道通過上文你讀到了什麼,我是找到了方向,看到了自然、己身。我想這不僅是我們學習中醫要走的路,更是這趟生命之旅應該追逐的光亮...

調柔身心,輕鬆生活,這本書推薦給你

2

思想多了,神會濁,雜事太多,繁亂理不清,也會濁。濁,就是精神、思想不清淨,直接影響到身體氣機的運行,容易堆積壅滯,產生溼濁痰飲,也容易迷心竅,這樣疾病就來了。

書中作者指出,中醫判斷一個人健康於否的三個基本點就是:資源有沒有、渠道通不通、神定不定。

當一個人生病了,也可以通過這幾個點進行判斷,倘若神是定的,元氣不是太虛,中氣、消化能力、飲食、睡眠、出汗、大小便等都正常,那基本就能痊癒。

同時,作者還告訴我們:生病時,邪氣不是第一要去關注的東西,首先要關注正氣,正氣為本。明白人體當下是虛還是實,是開還是闔,先找到大方向,這是最基本的理,而不是看邪氣在哪裡,病灶在哪裡,追著打。

因此,作者建議我們:認清生活中的標本虛實和大方向,有選擇、有放棄,拿出時間,安排好自己的飲食起居,別太忙,儘量別太累,這叫“調柔身心,放鬆生活”。

讀到這裡,其實我看到的已經不僅是中醫了,更是生命的哲學:“認清生活中的標本虛實和大方向,有選擇、有放棄...”,現實世界中有幾個人會捨得放棄,又有幾個人能夠找到生命的根本、把握住大方向呢?

實在是太難了,因為許多人都想著要獲得更多,總想著明天,卻忘了今天。

可是又有什麼能夠比身心的健康、愉悅更加重要呢?等我有了...在如何,這樣真的會幸福嗎?幸福永遠都不是一個結果,幸福只能是對每一個當下深深地體味、真切的感知以及滿滿的充盈,“調柔身心,放鬆生活”才是最美的一切。

調柔身心,輕鬆生活,這本書推薦給你

3

關於養生和調理,作者指出,真正重要的是儘可能地去找讓自己安心和舒服的狀態。健康人也是這樣,要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方,與合適的人,以合適的方式,做合適的事,這個就是養生。

當人生病了,不管是得了感冒還是比較嚴重的病,重要的不是這個病名和病名背後的可怕投射,而是自己身心意的狀態。這個狀態決定了是好轉向愈,還是惡化加重,也決定了醫師有多少空間、時間和資源來幫助你。

由此,作者進一步提到,通過學中醫,希望大家開始去感受自己、觀察自己,至少知道:吃了什麼東西舒服,什麼東西不舒服;跟誰在一起舒服,跟誰在一起不舒服;想什麼、說什麼、做什麼會比較安心,或者反之,會睡不著覺、糾結和難過。

一個人,一旦對自己身心的運作規律越來越明晰,也就知道該怎麼調理了。

因此,作者建議我們:

每個人的能力和能量都是有限的,對自己真誠些,不要強迫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情。

只有當你處在一個相對心平氣和的生活狀態時,你的健康、人際關係、事業也才更容易保持在這個狀態。

調柔身心,輕鬆生活,這本書推薦給你

4

關於慢性病,作者也有一些論述,現在正值秋冬交際之時,許多人鼻炎發作,每天各種噴嚏,為什麼會這樣?

很多慢性病的復發,是人體因為各種內外的原因。能量高了,人體就自動開始排除體內原本相對靜止的、積壓的邪氣了,這裡面,風寒溼毒、痰溼淤血是最常見的。在沒有復發之前,這些邪氣其實也在體內的不同部位和層次停留,只是因為人體沒有足夠能量,所以沒能力來發生邪正鬥爭。雙方相安無事,看起來很好而已。

通過閱讀,我的理解是,秋天,季節特徵是“闔”,此時人體能量開始向內收斂,當能量強的時候,排異反應就出現了,其實邪氣一直都在,不爆發是因為身體內沒有足夠正能量進行鬥爭。

因此,在書中作者非常推崇靜坐和站樁等活動,用作者的話來說就是:

站樁也好,打坐也好,是通過闔慢慢地積蓄能量,蓄到一定時候,就能把身心內的瘀滯通開。當人的正氣積累到一定程度,有一部分人的症狀會改善,當然還有一部分人可能會有生理、心理上的排病反應,比如拉肚子、發燒、出汗、皮膚髮東西,或者煩躁、易感。

現在我們知道了,某些時候這些都是正常現象,排出去了就是更加健康的身體。

以上是我閱讀《經典中醫啟蒙》這本書收穫的一些知識點,在我看來,它整體的一個思路就是站在高處看己、看人、看人世間,而它最重要的工具就是通過觀察自己、靜己心,實現自我的提純,然後感知身邊的人事物。

它更加註重的是無形層面的能量運轉,神定了、氣順了,形也就更加康健。

這本書值得反覆閱讀,其中蘊藏的不僅是中醫知識,更是生命的哲學,幫我們開智,變得剔透,獲得高維力量,更好的行走人世間。

感恩遇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