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浩輸就輸在,創業並不是賣藝

羅永浩輸就輸在,創業並不是賣藝

作者|花朵財經

花朵財經ID|F-Finance

||

最近幾天,羅永浩接二連三上熱搜。

10月31日,錘子舉辦了一場首次沒有羅永浩參加的發佈會;

11月1日,羅永浩的新創業領域電子煙迎來了監管禁令;

11月3日,羅永浩被法院限制消費。

在被網友譏為風口殺手的同時,羅永浩也發佈了《一個“老賴”CEO的自白》,文中依然雄辯滔滔,稱如果想賴賬,就走公司破產一途,自己和公司已經努力還了一部分款並將繼續努力還款,而且各位看官不用怕俺老羅不還款,因為“賣藝也會還款”。

對於老羅賣藝這件事,對他發出限制消費令的丹陽法院已經表態了:歡迎,希望說到做到。

其實很多人都沒有發現,“賣藝還款”本就是個偽命題。因為款最後能還掉多少猶未可知(絕無質疑人品之意,只是打個比方),但羅永浩的藝是一定會繼續賣的。

或者說,羅永浩註定會繼續賣藝。這事兒與他嗓子是否健康、雙手是否能打字有關,但是跟還款無關。

羅永浩輸就輸在,創業並不是賣藝

這是一種巨大的慣性,某種程度上也是羅永浩今日悲劇的緣由之一。

回顧羅永浩的半生,不管是在新東方、創立牛博網還是投身手機制造,他一直都在聚光燈下。

一個成功的CEO,自然會被鎂光燈聚焦,但老羅和喬布斯們的區別在於——

第一、別的企業家是成功了之後再被聚焦,但羅永浩這位明星創業者從一開始就備受關注;第二、別的企業家,哪怕是喬布斯、王石、比爾蓋茨這些與媒體親近的絕對大腕,被聚焦也是偶爾有之,但羅永浩偏偏趕上了新媒體時代,他幾乎是無時無刻都在被聚焦;第三、別的企業家被聚焦很可能是不得不被聚焦,但羅永浩是樂在其中。

羅永浩是個天才的脫口秀演員,是個利用、製造輿論的高手,是辯才無礙的演說家,但他不是一個好的企業家。

企業家可以身兼演說家的特點,甚至像喬布斯那樣有扭曲現實般的蠱惑能力,企業家可以是一個明星,擁有云集景從的無數粉絲,但是,一個企業家不能以表演為己任,企業家的“表演”絕對是有明確的目標,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滿足看客的階段。

換句話說,企業家的任務是將產品賣給消費者,而不是將“藝”賣給看客。

頗有意思的是,中國最成功的民營企業家之一曹德旺昨天在第三屆中國企業發展改革論壇上發言呼籲媒體,不要再用“老賴”這個詞。“稱為‘老賴’不公平,人家破產了,有的賴了,有的沒有賴,賴的是少數”,他說:“企業家的事業是風險事業,要鼓勵他們繼續努力奮鬥,要從人格上尊重他們。把‘老賴’兩個字去掉最好,是對人家起碼的尊重。”

曹德旺言下之意,被稱作老賴是一種恥辱,這也是絕大部分人的共識。

但在表演型人格的羅永浩那裡,被稱作老賴?OK,那就發一篇《一個“老賴”CEO的自白》。

這接包袱的功力幾乎不輸給郭德綱,羅永浩的“賣藝”思維,僅此一事就可以看出,簡直是深入骨髓。

一個演員“賣藝”會讓人覺得天經地義,一個CEO賣藝,只會讓人們對這家公司的信任感大幅降低。

另外,創業多年,羅永浩見過無數投資人,但他自己的感覺卻是,基本搞不定投資人。事實上錘子科技歷年來歷經了不下五次幾乎發不出工資的窘境,資金鍊經常斷頓,羅永浩甚至曾經個人借款一億來維持公司運轉。

投資人為什麼不看好明星創業者羅永浩?也和羅過強的表演慾有關。

鄭剛、徐小平、吳向宏等知名投資人都親自接見過羅永浩,根據相關報道,他們都給了羅超過一個小時的時間闡述項目,這是一般創業者很難擁有的待遇,手持項目找資金的普通創業者們在投資人那裡吃閉門羹,或者等待幾小時、見面兩分鐘被打發都是正常的。

享有明星待遇的羅永浩,在面對投資人的時候舌燦蓮花,進行了一場又一場精彩的單對單演說,但最後卻往往被“十動然拒”。

羅永浩輸就輸在,創業並不是賣藝

吳向宏在自己專欄裡寫過:羅永浩那天亢奮不已地衝我突突了幾個小時,主題幾乎只有一個,就是他怎麼地天生對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好用度極為敏感,怎麼地鄙視市面上幾乎一切而夢想創造出他心目中完美的那一部手機。

請注意,在描述羅永浩的講話風格時,吳向宏用了“突突”二字。可見印象之劣。反觀被羅奉為偶像的喬布斯,就從來不是口若懸河的風格,而是講很少的話,甚至一兩個單詞,在捧出產品之後接受萬眾歡呼。同樣是企業家的表演,話越多,格調越低。

有投資人評價說:如果做綜藝節目,我可能會投羅永浩。做手機還是算了。

羅永浩自己說過,錘子艱難是由於自己忽視了整合產業鏈的難度,以及對拉投資不夠重視。

其實,哪裡是不夠重視,而是不夠被重視。投資人們在面對太能說的創業者時,攥著錢袋子的手當然很緊。

太強的“賣藝”屬性對於羅永浩的事業還有另外兩個副作用:第一,羅永浩手裡最強的品牌還是羅永浩,而不是錘子;第二,過強的曝光固然使錘子科技有了極大的知名度,但也使錘子產品的任何細微瑕疵都被放大解讀。

和王自如在全國網民面前掐架的羅永浩,大概以為憑藉自己的號召力,可以忽視任何輿論影響力不及自己的人。但羅永浩也許沒有仔細想過:人們對一個明星有興趣,可以花2元錢買一首歌,可以上八卦網站看看新聞。但人們對一個手機有興趣,那是要看測評、看口碑、看性價比的。

羅永浩絕不認為自己的表演型人格是缺陷,他憑著“賣藝”走進北京,憑著“賣藝”成為名揚天下的勵志意見領袖,“賣藝”怎麼可能有損於事業呢?

創建錘子之初,羅永浩認為自己的優勢有三點:天才的工業設計理念,喬布斯附體般用戶體驗的清晰感受,登高一呼應者雲集的病毒傳銷能力。

瞅瞅這些關鍵詞:天才、喬布斯、登高一呼、病毒傳銷。你可以窺見老羅對於自己的“賣藝”才能是自矜且自傲的。

任何舞臺上的表演,誇張都是必要元素,人們在舞臺下握手,在舞臺上就會擁抱。但對於企業產品的營銷來說,誇張是一把雙刃劍。在各種場合強調錘子會接棒iphone的,高呼“我們心中全球第二的智能手機”的羅永浩,在將營銷口號喊得人人皆知的同時,其實就註定了一次又一次的信用破產。

羅永浩說,馬克吐溫和史玉柱能做到的,他也能做到。

希望他能做到。畢竟如羅振宇所說,如果羅永浩失敗,是世上無數次失敗中的一次,但如果成功,能為世界帶來一點不同。

但羅永浩一定要搞清楚,除了馬戲團,這世上沒有哪個企業是靠賣藝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