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億年前就有了古鳥類,袖珍而凶猛

10月30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宣佈,他們在緬甸琥珀中發現一件特別的古鳥化石,其細節對理解古鳥類的多樣性和羽毛的演化有重要意義。

1億年前就有了古鳥類,袖珍而兇猛

袖珍猛禽復原圖 韓志信繪圖

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領銜、英良世界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執行館長鈕科程、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美籍研究員鄒晶梅等學者共同完成,論文發表於《科學報告》。

此次的標本由英良世界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收藏,來自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康河谷,此地的琥珀生成於距今約1億年,提供了獨特的森林生態系統記錄。標本並沒有保存很多腳部的骨骼,但是鳥腳的輪廓被皮膚記錄了下來,而且這些古鳥腳部皮膚的表面還有大量的毛,此外,標本保存了非常罕見的羽軸主導型羽。

“標本具有大而彎曲的腳爪,腳爪較扁,橫截面形態和現生樹棲鳥類相似,而不同於地棲類;標本的遠端趾節相對較長,這是樹棲鳥類才具有的特徵,而地棲鳥類近端趾節較長。”邢立達說。

最有趣的是其腳趾非常粗壯,這不同於該地區此前發現的所有鳥類化石。其外腳趾,也就是第四趾,有著橫向拉長的趾墊,相對於兩個內腳趾(第二和第三趾)顯得非常粗壯。強壯有力的腳趾與現生的猛禽相似,這可能表明標本是一種

小型空中食蟲鳥類

古生物學家目前認為羽軸主導型羽是古鳥類種內信息交流的工具,主要功能是求偶炫耀、物種識別和視覺溝通等。“此次發現的標本是首次將羽軸主導型羽與反鳥遺骸直接對應的證據。”鄒晶梅告訴記者。

這種獨特的足部形態反映了鳥類捕獲獵物方式上的差異,這種類型的腳部在當地的化石記錄中沒有發現過,這表明了恐龍時代鳥類的多樣性。(崔雪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