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夜間區長”、黃浦副區長 楊東昇 讓市場“發聲”與“表演”

記者:黃浦作為中心城區核心區,發展夜間經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在發展夜間經濟中,黃浦堅持什麼樣的發展理念?

楊東昇:黃浦區歷史底蘊深,文化氣息濃,空間載體多,市場活力強。推動夜間經濟發展,我們堅持以人為本、市場引領、創新協調的三大理念。

以人為本是核心。發展夜間經濟是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是伴隨當前都市人生活方式轉變而產生的一種經濟與文化相互交融的現象。夜晚的休閒、娛樂、社交已成為常態化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相比傳統夜市,當下的夜間經濟呈現出一些新的特徵,人們消費的需求更加多元、品質要求更高,對應業態也從傳統的KTV、餐飲等,轉向於咖啡館、酒吧、健身房、電影院、博物館、歌劇院等。因此,黃浦區發展夜間經濟,更多是從滿足都市人的城市生活需求出發,以發展夜間生活,打造夜間城市的理念來開展相關工作。

市場引領是關鍵。夜間經濟,本質仍是經濟發展的範疇,因此遵循市場規律,讓市場主體發揮引領作用,而不是政府大操大辦,這點非常關鍵。黃浦區具有發展夜間經濟條件的市場主體非常多,豫園商城、上海新天地、外灘中央、FOUND158等等。在提出發展夜間經濟的理念後,各市場主體積極性很高,推出了很多舉措,市場反響也非常好。今年上半年,黃浦區在全市率先推出了5位夜生活首席執行官,接下來要推出第二批,目的就是要讓我們市場主體牽頭來發揮能動性,讓市場“發聲”,讓市場“表演”。

創新協調是基礎。發展夜間經濟是類似英國倫敦等國際大都市拉動經濟發展重要經驗之一,但要發展好,卻不容易,需要詳細的規劃和配套法規,系統的配套服務以及高超的城市治理水平。目前,夜間經濟在國內多個城市正不斷興起,政策、管理方面的創新協調對夜間經濟可持續的發展至關重要。根據市場主體的需求,黃浦區多個部門開展研究,出臺了系列方案措施,比如市場監管創新出“備案+監管”的做法,既嚴守了安全底線,又減少了企業的時間成本。未來,借鑑國際成功經驗,針對夜間經濟發展的問題短板,我們將進一步研究制定黃浦區發展夜間經濟相關工作方案,提升配套服務質量,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為夜間經濟規範有序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同時充分發揮市場主體能動性,鼓勵市場開展自治,形成政府部門指導監督,市場主體自治自律的管理模式。

記者:黃浦目前夜生活業態集聚與內容豐富的區域在哪裡?

楊東昇:黃浦依託重點項目打造,開拓“夜空間”。以重點項目為抓手,不斷提升能級,帶動周邊項目調整升級,持續推出優質“夜空間”,連點成線,連線成片,最終構築“一帶多圈”的夜生活聚集區的整體空間格局。目前,在首批9個上海地標性夜生活集聚區中,黃浦濱江外灘地區、新天地-FOUND158地區和豫園地區都在黃浦區,未來爭取培育、打造更多地標性夜生活集聚區。

記者:黃浦是文化、旅遊、商業大區,在打造夜間經濟中如何用好這些資源?

楊東昇:黃浦要進一步強化商旅文融合,打造“夜文化”。鼓勵市場主體,結合自身定位和特色,引入各類表演、展覽類活動,嘗試文化、藝術快閃等多元化系列活動,積極探索“+夜間旅遊”、“夜間旅遊+”模式,加強與優質旅遊渠道對接合作,開展各類跨界多元化經營,適時開發系列周邊文創產品;深化融合發展理念,增強不同商圈、不同標誌性夜生活項目商業、文化、旅遊活動營銷、宣傳的整體協調性;藉助演藝大世界整合區內優質文化演藝資源,將人民廣場地區打造成最具上海文化標識、最有國際影響的演藝集聚區之一,進一步豐富黃浦夜間生活的文化內核,打造具有黃浦特色的“夜文化”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