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古代名人——楊黼

楊黼(公元1370—1456年),子桂樓,號海上仙翁,道號存城道人,今雲南省大理州大理市灣橋鎮向陽溪村人。著名白族學者、詩人和書畫家。其先祖為大理國的朝臣,元時也是大理段氏總管的權貴,白族貴族。明初其養父楊保、叔父楊名領兵抵抗明軍以身殉職,後楊家受株連,當時楊黼年幼未被殺害,遂崇釋信道,不求功名,終身隱逸。楊黼自幼好學,善長篆文書法。注《孝經》數萬言。棲雲南省大理州賓川縣雞足山羅漢壁石窟十多年,卒年八十六歲。明代萬曆前後白族學者。著有白文《詞記山花•詠蒼洱境》(即《山花碑》,又叫《白文碑》)。還著有《篆隸宗源》和詩集《桂樓集》等,除《詞記山花·泳蒼洱境》外,還存詩作《迴文詩》、《川晴溪雨》、《桂樓歌》三首。

《山花碑》是少數流傳下來的白文碑之一,是白族詩歌史乃至白族文學史上的曠世之作,《山花碑》和白族民間的山花體歌謠存在相互影響的關係,是研究白族古代詩歌藝術和明代白族民間歌謠的重要材料其在白族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詞記山花•詠嵢洱境》(《山花碑》):

《山花碑》於明景泰元年孟春(1450年)立碑,原立在大理縣喜州向陽溪村(今屬大理市灣橋鎮)慶洞莊西南聖元寺的觀音殿內,這裡原是楊氏宗祠。自立碑至今已有540多年曆史。

碑的全稱為《詞記山花•詠蒼洱境》。因是用“三七一五”(即每8句為一首詩,分上下兩聯,各聯前三名為7個字,後一句為5個字)的白族民歌體格式寫成,人們把這種格式叫做《山花體》,所以又把這塊碑叫做《山花碑》。碑高工1.2米,寬0.55米,厚0.18米,系大理石雕刻而成。碑文豎行13行,每行40字,其中第一行為41字,因“朝”字抬高了一格,最末一行只有39字,全碑共10首詩,共計528字。用漢字記錄白語而成,字都是漢字,但得用白語來讀,才有真正的韻味。其碑文內容是描寫大理絢麗的自然風光和大理國時代治化。今存於大理市文化宮。此碑屬雲南省重點保護文物之一。

《詞記山花•詠蒼洱境》碑的背面刻寫的是《聖元西山記》,它披露了楊黼的身世:遠祖楊連在大理國時“為王左右”,祖父楊智系元代雲南平章大理路總管段功家臣員外,曾授元帥。後段功被梁王所害,楊智聞說亦赴死,其父楊保也是段氏元帥,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傅友德率軍平滇時,自縊殉國。這背面其實才是碑石的正面。

《詞記山花•詠嵢洱境》(《山花碑》)全文:

嵢洱境鏘翫不飽,造化工跡在阿物,南北金鎻把天関,鎮青龍白虎。山侵河處河鏡傾,河侵山處山嶺遶,屏面西□十八溪,補東洱九曲。伽藍殿閣三千堂,蘭若宮室八百穀,雪染點蒼冬頭白,洱河秋面皺。五華佀你歴霄充,三塔佀你穿天腹,鳯羽山髙鳯凰棲,龍関龍王宿。夏雲佉玉局山腰,春桞垂錦江道途,四季色花阿園々,風與阿觸々。跳仙人出克逰遨,勝姮娥入宮伽舞,藪壓蜀錦出名香,㖵崀無價寶。奪西天南國趣陶,佔東圡北闕稱譜,秀雀翫景鳴轟々,蟬吟聲欲々。金烏馺散天上星,玉兎打開霄面霧,黃鴛白鶴阿雙々,對飛喀啄々。鍾山川俊秀賢才,涵乹坤靈胎聖種,曾登位守道結菴,度生死病老。盡日勤功把節操,連夜觀叅修求好,大夫在處栽松栢,君子種梅竹。方丈丘焼三戒香,斍苑中點五更燭,雲窓下扸大乗經,看公案語錄。熅煊茶水㱔呼著,直指心宗㱔付囑,菩提逹磨做知音,迦葉做師主。盛國家覆世功名,食朝廷尊貴爵祿,慈悲治理眾人民,才等周文武。恭承敬當母天地,孝養乾子孫釋儒,念禮不絕鍾磬聲,消災難長福。行仁義禮上不輕,兇悪弊逆上不重,三教經書接推習,漕溪水阿嘝。長尋細月白風清,不貪摘花紅栁綠,用顏回道譃浮身,得尭天法度。逰翫在偽佉骨石,有去在威儀模草,風化經千古萬代,傳萬代千古。阿部遇時宜心歡,阿部逢刼催浪禿,天堂是榮華新鮮,漂散成地獄。分數哽侔圡成金,時運車舛金成土,聚散佀浮雲空花,實阿芣不無。有之識景上頭多,但於知心上頭少,揚黼我拿空賛空,寄天涯地角。

蒼洱境鏘玩不飽,造化工跡在阿物,南北金鎖把天關,鎮青龍白虎。

山侵河處河鏡傾,河侵山處山嶺繞,屏面西汙十八溪,撲東洱九曲。

蒼洱景緻觀不盡,造化工跡萬千處,南北金鎖據天險,鎮青龍白虎。

山影倒映海面傾,海水盪漾山盤旋,十八溪水從西來,汪東海龍灣。

雲南古代名人——楊黼

雲南省大理州大理市灣橋鎮向陽溪村桂樓祠——楊黼故居

雲南古代名人——楊黼

修復後的桂樓祠大門

雲南古代名人——楊黼

桂樓祠內的桂樓書房

雲南古代名人——楊黼

桂樓祠中的楊黼塑像

雲南古代名人——楊黼

立於桂樓祠內的《詞寄山花•詠蒼洱境》碑(翻刻)

雲南古代名人——楊黼

位於雲南省大理州大理市喜州向陽溪村(今屬大理市灣橋鎮)慶洞莊西南聖元寺(內景)

雲南古代名人——楊黼

立於聖元寺內觀音殿《詞記山花•詠蒼洱境》碑

雲南古代名人——楊黼

《詞記山花•詠蒼洱境》碑背面刻寫的《聖元西山記》碑文拓印(其實這面才是碑的正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