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大蓋”抗戰時才來中國?日本人來之前中國就已經有60萬支


“三八大蓋”抗戰時才來中國?日本人來之前中國就已經有60萬支

懂槍帝壹哥是軍武次位面輕武專欄的官方賬號,有趣有料,每日更新!

在當今的很多影視作品裡,一些不符合歷史與時代背景的武器裝備,常常會穿越於劇情之中,並引來觀眾們的吐槽。例如,一些反應紅軍長征或早期抗戰的電影作品中,常會有解放戰爭時期才出現在中國軍隊中的武器現身。


“三八大蓋”抗戰時才來中國?日本人來之前中國就已經有60萬支

▲電視劇中出現的“司登”衝鋒槍


不過,對於一些具有重要意義的歷史影片,我們也不必過於苛求。很多老裝備如今已經很難找到。受道具條件的限制,很多時候也不得不用替代品將就使用。對此我們應該給予一定的支持和理解。

紅軍長征時就用過日本“三八大蓋”?

在如今的一些與長征相關的影視作品中,如果你看到有紅軍戰士在使用抗戰時期八路軍裝備過的“三八大蓋”,你會認為這是一部神劇嗎?


“三八大蓋”抗戰時才來中國?日本人來之前中國就已經有60萬支

▲“三八大蓋”直到戰爭結束都是侵華日軍的制式步槍


作為二戰日軍尤其是侵華日軍的制式裝備,“三八大蓋”絕對算得上是抗日戰爭時期的代表性武器,當年的無數中國軍民都倒在了三八式步槍的刺刀之下。

這款沾滿中國人鮮血的武器,在戰爭期間又不斷被中國抗日軍民所繳獲,成為用來打擊日本侵略者的利器。


“三八大蓋”抗戰時才來中國?日本人來之前中國就已經有60萬支

▲八路軍戰士肩扛繳獲的日軍“三八大蓋”


但是,如果你在一部反映紅軍“反圍剿”或長征的影視作品中看到“三八大蓋”,是否可以將其視為穿越現象呢?

答案是否定的!事實上,在全面抗戰爆發以前,三八式步槍就已經出現在了中國軍隊的手中,只不過這些裝備並非是通過戰場繳獲得來。

過去的老照片和當今的許多抗戰影視作品,讓很多人認為“三八大蓋”是一個專屬於抗日戰爭的武器。事實上,早在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時候,三八式步槍就已經被我軍所使用了。


“三八大蓋”抗戰時才來中國?日本人來之前中國就已經有60萬支

▲“三八大蓋”曾是中國各地抗日武裝眼中的極品


日本三八式步槍定型服役於1905年,雖然日本全面侵華是從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開始,但三八式步槍流入中國的時間,要比這個時間早得多。

據日本方面記載,截至1917年,日本就向中國各地軍閥出口了超過20萬支三八式步槍。其目的自然不是要幫助中國增強國防實力,而是要讓中國長期陷於慘烈的軍閥混戰之中。


“三八大蓋”抗戰時才來中國?日本人來之前中國就已經有60萬支

▲“三八大蓋”在二戰初期屬於比較優秀的步槍


而為了方便向中國出口武器,日本為此甚至還專門成立了一家公司,取名“泰平公司”,這名稱頗具諷刺意味,因為當時的日本絕非希望中國能夠太平。

著名的黃埔軍校創立後,中國也引進了不少日本三八式步槍。1927年廣州起義時,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軍官教導團裝備的步槍就是“三八大蓋”。而後來的紅軍戰士,對這款後坐力小、射程遠、精度高的武器也評價頗高。


“三八大蓋”抗戰時才來中國?日本人來之前中國就已經有60萬支

▲“三八大蓋”在反圍剿時期就是紅軍的主要武器(圖為電影中圍剿紅軍的國民黨正規軍)



長征過程中,紅軍由於彈藥不足,常常是打過三發子彈就要發起衝鋒,而槍身較長便於拼刺的三八式步槍成為戰士們最喜愛的裝備,成為了紅軍裝備數量第二大的步槍。

日軍制式步槍反成中國軍民抗日利器

除此以外,當時中國還仿製了不少三八式步槍。作為當時軍工生產能力僅次於奉系軍閥的地方實力派,閻錫山的兵工廠特別喜歡強調“與眾不同”。


“三八大蓋”抗戰時才來中國?日本人來之前中國就已經有60萬支

▲晉造工坊


抗戰前,太原兵工廠通過從日本等國引進先進設備,逐步擴建工廠規模。從1928年至1930年,太原兵工廠的步槍月產量達到3000支,子彈420萬發。


“三八大蓋”抗戰時才來中國?日本人來之前中國就已經有60萬支

▲晉造工坊內擺放的機器設備


由於包括山西在內的中國北方風沙較重,帶有防塵蓋的三八式步槍就顯得特別適合在中國使用,這一優點也成為了閻錫山決心仿造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種說法認為,閻錫山當時選擇三八式步槍作為仿製對象,還考慮到了彈藥生產的問題,由於6.5毫米子彈的裝藥量要比7.92毫米子彈更少,因此每一發子彈的生產成本也更低,而這倒是也比較符合“閻老西”的作風。

晉造“六五”步槍在槍的節套上有刻印有“六五”或“晉造”的字樣。山西仿造的步槍口徑為6.5mm,和日本的“三八大蓋”是一樣的,但是做了很多改進,甚至能匹敵原裝進口的日本產品,堪稱抗戰時期中國武器中的精品。


“三八大蓋”抗戰時才來中國?日本人來之前中國就已經有60萬支

▲三八式步槍也曾讓日軍吃了不少苦頭


晉造“六五”步槍在隨後的抗日戰爭中,成為中國軍隊手中的重要武器,為擊敗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到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前,中國進口和仿造的各式“三八大蓋”總數已經接近60萬支,成為當時在中國數量最多的外國步槍之一。

作為對比,有“中國98k”之稱的“中正”式步槍,雖然名義上是當時中國軍隊的制式步槍,但該槍從1935年定型投產到抗戰結束,生產數量不過40萬支左右,到1949年停產時,才達到70萬支的總產量。

因此,在整個抗戰期間,“三八大蓋”與產量超過百萬的“漢陽造”才是中國軍隊真正的主力步槍。


“三八大蓋”抗戰時才來中國?日本人來之前中國就已經有60萬支

▲志願軍用國械、日械、美械混雜的萬國武器成功擋住了敵人的前進腳步


從用敵人的武器在自己的領土上打擊敵人,到用繳獲的武器將侵略者擋在國門之外,一支原屬於侵略者的武器,在中國軍民的手中,“親眼”見證了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


“三八大蓋”抗戰時才來中國?日本人來之前中國就已經有60萬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