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滁州鳳陽縣----古稱鍾離,鳳陽因在鳳凰山之陽,故名

安徽滁州鳳陽縣----古稱鍾離,鳳陽因在鳳凰山之陽,故名

鳳陽縣隸屬於安徽省滁州市,總面積1949平方千米,總人口為76萬。鳳陽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家鄉,也是中國農村改革開放的發源地。鳳陽有中國花鼓之鄉、中國改革之鄉等稱號。

一、歷史沿革

1、春秋鍾離國,在今縣東北臨淮鎮。秦置鍾離縣,屬九江郡。三國魏屬淮南郡。東晉安帝時置鍾離郡,改鍾離縣為燕縣,為郡治。

2、南朝宋明帝時置徐州。東魏武定七年(549年)改徐州為楚州,北齊文宣帝時改楚州為西楚州,改燕縣復為鍾離縣。南朝陳改西楚州為北徐州。北周復改為西楚州。

3、隋開皇二年(582年)改西楚州為濠州,廢鍾離郡。大業初又改濠州為鍾離郡。唐武德三年(620年)又改為濠州。

4、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改為臨濠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建為中都,改鍾離縣為中立縣;三年改為臨淮縣,六年改臨濠府為中立府;次年又改為鳳陽府,析臨淮縣地置鳳陽縣為府治,治今府城鎮。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省臨淮縣併入鳳陽縣。

5、1912年廢府。1914年為淮泗道尹駐地。1927年直屬安徽省。

6、1949年屬皖北行署區滁縣專區,1952年屬安徽省滁縣專區。1956年屬蚌埠專區。1961年復屬滁縣專區(1971年改地區)。1992年屬滁州市。

二、地名來歷

明洪武七年(1374),朱元璋將中立府改名鳳陽府,府治遷往新城(即今府城),同時割臨淮縣的太平、清洛、廣德、永豐4鄉設鳳陽縣。《明一統志》:鳳陽因在鳳凰山之陽,故名。

三、風景名勝

安徽滁州鳳陽縣----古稱鍾離,鳳陽因在鳳凰山之陽,故名

1、狼巷迷穀風景區。位於安徽鳳陽縣城東南30公里處,景區分為古剎禮佛和迷谷探奇兩大主題。

安徽滁州鳳陽縣----古稱鍾離,鳳陽因在鳳凰山之陽,故名

2、中國改革第一村——小崗村。現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位於鳳陽縣東部28公里處,1978年12月,小崗村18戶農民以“敢為天下先”的膽識,搞起了“大包乾”,揭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

安徽滁州鳳陽縣----古稱鍾離,鳳陽因在鳳凰山之陽,故名

3、韭山洞。位於鳳陽縣城南韭山國家森林公園內,距離縣城30公里,為喀斯特溶洞,全長1472米,其特點是深、大、險、奇、古,被專家譽為江北第一洞。

安徽滁州鳳陽縣----古稱鍾離,鳳陽因在鳳凰山之陽,故名

4、鳳陽縣鼓樓風景區。位於鳳陽縣城中心,建於明洪武八年(1375),是中國最大的鼓樓臺基。鼓樓一直以其高大雄偉為國內之最。1989年被列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安徽滁州鳳陽縣----古稱鍾離,鳳陽因在鳳凰山之陽,故名

5、龍興寺。位於鳳陽城北鳳凰山日精峰下,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建於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是明朝皇家寺廟建築。1981年被列為安徽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安徽滁州鳳陽縣----古稱鍾離,鳳陽因在鳳凰山之陽,故名

6、明皇陵。位於鳳陽縣城南七公里處,是明太祖朱元璋父母陵墓,初建於吳王時期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明洪武二年後又兩次大規模修建,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竣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