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35年,重慶國際航空樞紐將這樣建設……

11月3日,市交通局消息,重慶市政府、中國民用航空局近日印發

《重慶國際航空樞紐戰略規劃》(2019—2035年),明確重慶國際航空樞紐建設目標:

到2035年,重慶主城區都市圈將形成全球知名的多機場體系,成為引領內陸開放的國際航空樞紐。

重慶正全力推進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努力建成引領內陸開放的國際航空樞紐。

“加快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是重慶積極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建設內陸開放高地的重要舉措。”市交通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重慶已具備一定的基礎:2018年江北機場旅客吞吐量達416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38萬噸,分別位列全國第9位和第10位;國內航線通達142個城市,國際及地區航線通達61個城市(航線數量82條)。

2019-2035年,重慶國際航空樞紐將這樣建設……

重慶江北機場T3航站樓 重慶機場集團供圖

《重慶國際航空樞紐戰略規劃》的出臺,則進一步明確了重慶國際航空樞紐的建設思路、發展目標和戰略任務。該規劃明確,從2019年到2035年,重慶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分三個階段推進:

  • 轉型發展期(2019—2023年)
  • 提質增效期(2024—2029年)
  • 優化完善期(2030—2035年)

到2025年,實現年旅客吞吐量7500萬人次,其中國際及地區航線旅客吞吐量1000萬人次,通達80個城市以上,年貨郵吞吐量80萬噸以上。到2029年,江北機場第四跑道和T3B航站樓建成投用。

到2035年重慶新機場建成投用,主城區都市圈機場體系年旅客吞吐量達到1.2億人次。其中國際及地區航線旅客吞吐量2400萬人次,國際及地區航線通達城市100個以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全面通達。

2019-2035年,重慶國際航空樞紐將這樣建設……

一架客機從重慶起飛 重慶機場集團供圖

重慶國際航空樞紐發展目標(2025年)

  • 建成現代化國際航空樞紐

機場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保障能力

航路航線“四橫兩縱、一環七射” 終端區格局“七進九出”。

江北機場基礎設施達到終端規模,2組近距跑道高效運行,年保障起降57萬架次以上。

  • 航空服務

實現年旅客吞吐量7500萬人次,其中國際及地區航線旅客吞吐量1000萬人次。

基本形成以航空快線為核心的航線網絡佈局,國際及地區航線以向西、向南為重點,通達80個城市以上,其中日均1班及以上的遠程精品航線達到5條。

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通達性顯著提升。

貨運服務功能更加完善,年貨郵吞吐量80萬噸以上。

  • 綜合交通

形成以軌道交通為核心的機場集疏運體系,機場1小時交通有效覆蓋重慶主城區都市圈。機場公共交通集疏運方式佔比50%以上。空鐵、空陸等旅客一體化聯運服務加快發展,聯運比重10%以上。

  • 發展質量

確保不發生重大安全事故。航班放行正常率85%以上。國內/國際航班最短中轉時間(MCT)80分鐘。

  • 區域經濟

重慶臨空經濟示範區加快發展,建成臨空高端產業集聚區和國際貿易中心,成為內陸地區重要的綜合物流樞紐,基本建成輻射西部、連通世界的內陸開放高地。

2019-2035年,重慶國際航空樞紐將這樣建設……

重慶江北國際機場 渝北區委宣傳部供圖


重慶國際航空樞紐發展目標(2035年)

重慶主城區都市圈形成全球知名的多機場體系。

成為引領內陸開放的國際航空樞紐。

  • 保障能力

航路航線“四橫三縱、兩環八射” 終端區格局“九進十一出”。

重慶新機場建成投用,重慶主城區都市圈多機場體系合理分工、高效協同,年保障起降90萬架次以上。

  • 航空服務

重慶主城區都市圈機場體系年旅客吞吐量達到1.2億人次,其中國際及地區航線旅客吞吐量2400萬人次。

航線網絡更加完善,對全球主要經濟中心城市實現高效通達,國際及地區航線通達城市100個以上。

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全面通達。

建成國際航空物流轉運中心,年貨郵吞吐量350萬噸。

2019-2035年,重慶國際航空樞紐將這樣建設……

重慶江北國際機場 鄒樂 攝

  • 綜合交通

以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和城市軌道為核心的集疏運體系更加完善,形成1.5小時覆蓋成渝城市群,2.5小時輻射西部主要城市的地面交通網絡。建成“零換乘”“出行即服務”的智慧客貨一體化運輸服務體系。

  • 發展質量

實現機場持續安全,全面建成“安全、綠色、智慧、人文”機場。可持續發展水平進入全球同類機場領先行列。

  • 區域經濟

建成航空自由貿易港,實現港、產、城深度融合發展,成為國際一流航空大都市,成為重慶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的戰略基石。

(數據來源由市交通局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