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屯?金溝屯?關於灤水谷之戰的戰場位置看法

舊屯?金溝屯?關於灤水谷之戰的戰場位置看法


舊屯?金溝屯?關於灤水谷之戰的戰場位置看法


唐開元二年的灤水谷之戰,可能在隆化縣舊屯的依據,只在楊守敬的《水經注疏》一處。

《水經注疏》卷十四載:“濡河又東南,水流回曲,謂之曲河。鎮東北三百里,會貞按:今多倫諾爾東南。又東出峽,會貞按:《通鑑》唐開元二年,薛訥擊契丹,行至灤水山峽中,為伏兵所敗。即《注》所稱之峽也。入安州界,會貞按:州詳下。東南流徑漁陽白檀縣故城。守敬按:前漢縣屬漁陽郡,後漢廢,在今承德府西。”

該論述為《水經注疏》作者之一,清末民初傑出的歷史地理學家楊守敬的門人熊會貞所寫按語。熊會貞未介紹考證過程,只是給了以上按語。

而北魏酈道元所著《水經注》卷十四涉及的相關記述是“濡河又東南,水流回曲,謂之曲河。鎮東北三百里。又東出峽入安州界,東南流徑漁陽白檀縣故城。”對灤水谷之戰並無提及,也不可能提到,如果南北朝著作給出後世唐初事件的發生地點,那《水經注》就變成《推背圖》和《燒餅歌》了。

個人喜歡文史。讀章學誠等清代學者的著述,會歎服其探索精神和深廣的知識面。方誌大師章學誠、《水經注疏》的作者歷史地理學家楊守敬、甲骨文發現者王懿榮、玉琮的正名者吳大澂等等,都是基於傳統文化研究而成為學術翹楚。但是前人大家的論證也不盡然全都正確,也有失誤的地方。

文史有孤證不立之說,除熊會貞語焉不詳的“東出峽”的灤水山峽即為薛訥兵敗之地,查詢相關文獻再無發現。所以認為灤水谷之戰發生在舊屯,在文獻支持上不充分。

文史材料皆謂灤水谷之戰在燕山之中灤河水邊發生,在何處更合理些呢?

灤河流至舊屯山水纏繞、迴旋曲折,且在奚境,的確有讓學者熊會貞聯想為唐灤水谷之戰發生地的可能性。結合《水經注疏》該論述上下文,我們能明確學者熊會貞的觀點有二:一是在曲河附近,二是未發生在安州界內。

熊會貞未給出曲河與灤水谷之戰發生地的關聯性,今人也未發現“曲河”這一灤河某特定河段的特徵與灤水谷之戰發生地的內在關係。按語裡的所包含的未發生在安州界內的主張,也沒有給出理由和依據。舊屯不在安州界內且地處奚境,熊會貞這一論述是正確的,但這不意味著灤水谷之戰就發生在此地。

熊會貞舊屯說還有一個讓人不得不質疑的關鍵問題:舊屯所在位置距離檀州(今北京密雲)至營州(今遼寧朝陽區域)的唐軍路線太遠太繞了。如經舊屯,則不該兵出檀州,或自幷州-張家口-舊屯再至營州合理些。

舊屯如果不能肯定是灤水谷之戰發生地,最有可能的位置是哪裡呢?以個人淺見推測,很有可能是金溝屯區域。理由如下。

唐時的燕山古道,西漢烽燧佈局可自前向後推想之,遼宋驛道可自後向前推想之,山河地形古今不變,烽燧、驛道遺蹟,是燕山峰巒中古道存在的證明,而金溝屯皆備,舊屯皆無。此其一。


舊屯?金溝屯?關於灤水谷之戰的戰場位置看法


漢烽燧分佈圖

烽燧分佈圖摘自田淑華《承德地區漢代長城與烽燧調查》(文物春秋2006年第3期)。


舊屯?金溝屯?關於灤水谷之戰的戰場位置看法


遼南京至中京驛道走向示意圖

驛道走向示意圖摘自承德地區文化局遼驛調查組的專著《遼中京至南京口外驛道調查》(《社會科學戰線》,1984年1期)。

唐初墨斗嶺曾駐墨斗軍抵禦奚族進攻。北宋曾公亮《武經總要》前集 卷二十二載:“墨叫嶺,亦名慶雲嶺,在得勝嶺北百二十里,唐置墨斗軍,使御捍奚界”。墨斗嶺即今金溝屯伊遜梁。這說明唐初,金溝屯屬唐境,而伊遜梁之東是契丹同族奚的勢力範圍。開元二年,此要隘或已因契丹營州叛亂而失守,成為勢力模糊地帶,但這可能也是唐軍未至敵方腹地,麻痺大意中埋伏的原因之一。此其二。

意圖恢復營州的薛訥行軍路線應該是檀州-古北口-墨斗嶺至營州。該路線預設自檀州入燕山出古北口是必經之路,而自古北口至灤河路線與後代的遼驛道走向是一致的。過灤河及墨斗嶺則進入灤河支流伊遜河流域,唐代或稱其為柳河。在唐之前灤河稱為濡水,伊遜河則稱為索頭水,古人對灤河流域的地理山川還是非常熟悉的,不至於搞混位置。

回到本題。唐軍過灤河即可據墨斗嶺來鞏固後方安全。先於墨斗嶺站穩腳,再圖營州,這樣更穩妥,不期戰略目標近在眼前而伏兵四起,錯愕中接戰,導致全軍覆沒。

唐軍是初涉灤河即中伏,則可進一步推測,如過興洲河口自灤河左岸逆水而上,戰場應在下朱店位置;如走韭菜溝-小樑子,則戰場在金溝屯東灤河沿位置。在金溝屯鎮灤河沿鄉的灤河岸邊曾發現諸多箭簇殘片,但不知為何代何戰何骸之遺物。


舊屯?金溝屯?關於灤水谷之戰的戰場位置看法


唐開元二年薛訥灤水谷之戰中伏慘敗疑似發生地示意圖

以上關於薛訥灤水谷之戰的戰場位置分析,僅是個人看法,在文獻上並無依據,金溝屯不比舊屯可援引《水經注疏》,但是在合理性上要強過後者。

舊屯、金溝屯同為灤河岸邊燕山深處村莊,同飲灤河水,不會由於為家鄉爭歷史名氣而失了和氣。爭論和質疑本身也是兩地關注歷史、熱愛故鄉的體現。如果有新的證據支持舊屯,則位在其下游的金溝屯樂見其成,並予以祝賀。

白雁鈞

2019年10月26日初稿

2019年10月31日修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